外埔蜂農設計「智慧蜂箱」 AI科技輔助轉型提升產量
臺中市外埔區蜂農邱明煌(右二)所設計的「智慧蜂箱」有即時溫度及溼度顯示,內部增設穩熱板保溫裝置,另專屬蜂羣的「太陽能氣象站」,可監測蜂場周邊3到5公里範圍的戶外溫度,掌握蜂場的天氣變化和蜂羣狀況。(張妍溱攝)
外埔區農會協助蜂農轉型,推廣「智慧蜂箱」,18日在外埔區農會舉行智慧蜂箱示範成果發表會,蜂農透過監測系統瞭解蜂箱內溫度及溼度,結合氣象資訊改善蜂箱環境,另蜂箱磅秤紀錄蜂羣重量變化,掌握蜜蜂採蜜情況,運用AI科技輔助養蜂產業,協助蜂農技術轉型。
極端天氣易造成蜜蜂死亡率增高,蜂農邱明煌設計的「智慧蜂箱」有即時溫度及溼度顯示,內部增設穩熱板保溫裝置,讓蜂羣平安度過寒冬,另專屬蜂羣的「太陽能氣象站」,可以監測蜂場周邊3到5公里範圍的戶外溫度,在寒流來襲前,加強蜂箱內保溫及增加糖水、花粉等糧食。
花了10年養蜂,蜂農邱明煌說,傳統蜂蜜產量及監控方法都採人工方式,無論颳風下雨須親自到場監控,他請廠商設計「蜂箱磅秤」置於蜂箱下方,透過手機APP,瞭解蜂箱內的秤重的數據,進一步知道蜂蜜產量和蜂羣狀況,並決定是否進行採蜜或補充蜂箱糧食等。
邱明煌說,他的蜂場目前總共有300多箱蜂箱,測試上路的「智慧蜂箱」有4箱,跟以往傳統養蜂方式向較之下,的確減少人力,及降低搬運秤重次數,「智慧蜂箱」每10分鐘測量一次,瞭解蜜蜂出勤狀況。
外埔區農會指導員李香玲說,以往傳統養蜂主要依賴人力操作與蜂農的經驗,對蜂場及蜂羣的管理缺乏準確性,讓養蜂產業面臨許多挑戰;外埔地區推廣「智慧蜂箱」透過通訊設備,讓蜂農超前佈署,掌握蜂場的天氣變化和蜂羣狀況,一旦有異常狀況,經預防措施,降低蜂蜜產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