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泉明延續養蠶產業 推動生態教育養蠶農場
泉明養蠶農場仍保有蠶絲被製作過程,遊客到此可以體驗拉蠶絲被滋味,也可參觀平面繭製程。圖/泉明提供
全臺僅剩唯一之蠶農-塗泉明,爲持續推動種桑養蠶業,將位於苗栗獅潭鄉的傳統養蠶場成功轉型爲「泉明生態教育養蠶農場」,以觀光和教育發展爲主,讓小朋友得以認識蠶寶寶的生態以及育蠶取絲的過程,並發展出正宗MIT蠶絲被、桑葉茶與蠶沙茶等周邊特色產品。
臺灣曾是蠶絲王國,而苗栗縣爲臺灣蠶絲的重要產地,其中獅潭鄉更是蠶業製品的主要輸出地。隨着政策改變,蠶絲業的沒落,一度風光的平面繭也從此走入歷史,「泉明生態教育養蠶農場」負責人塗泉明,歷經蠶絲業的盛世與衰退,奮力保留產業,除打造出正臺灣制純手工蠶絲被外,更推動生態教育養蠶農場,讓更多有心人可進而瞭解投入。期盼在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的輔導下,加強與紡織及生技產業之資源整合與應用發展,再創臺灣蠶絲產業的新榮景。
「泉明生態教育蠶業農場」原爲種植水稻的梯田,在民國60年代末,因政府的推動開始栽種桑樹,養起了蠶寶寶,過着專業蠶農的生活。從一開始的圓繭生產然後又轉化生產平面繭,一直到民國80年,政府農業政策的轉變-廢除蠶業,望着一大片翠綠的桑園和茫茫無知的未來,負責人塗泉明夫妻決定堅持要在臺灣留下這千年歷史的產業,讓臺灣的小朋友還能看到可愛的蠶寶寶,也就開始了生態教育蠶業農場的使命。
「泉明生態教育蠶業農場」被一片綠意包圍,當然也包括養蠶所需的桑葉,入口處迎接遊客的是巨大的蠶寶寶雕塑,在無農藥污染的生態桑園裡,養育着成千上萬的蠶寶寶,可以看着蠶寶寶吃桑葉,慢慢長大然後吐絲、成蛹、羽化成蛾,場內更有提供教學使用的「蠶的一生」圖示,讓學童和遊客瞭解蠶桑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