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趨勢-亞洲新興市場的崛起
越南等亞洲新興經濟體表現突出,有助創造多元投資機會。圖/路透
當全球許多地方面臨增長大幅放緩,亞洲新興市場依然是投資領域的亮點。包括中國、印度、印尼、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在內的亞洲新興市場,近20年來的表現一直優於其他新興市場,預計未來兩年的GDP增長將高於發達經濟體。然而,雖然這些國家蘊藏着可觀的投資機會,但也並非沒有風險。
亞洲新興市場近年表現出色。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新冠疫情前的五年,越南年均經濟增長率爲7%,而同期中國的GDP年均增長率爲6.9%,印度和菲律賓也分別達到6.7%和6.5%。雖然亞洲新興經濟體在新冠疫情期間遭遇沉重打擊,但如今已蓄勢待發,準備迎接強勁復甦。印度的GDP增長率在2021年已恢復到8.9%,而中國發布的GDP增長率爲8.1%,菲律賓則回升至5.7%。放眼整個亞洲新興經濟體,2021年的GDP平均增長率爲7.3%。
亞洲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亞洲新興市場的穩定增長預計將會持續。在最新經濟預測中,IMF指出亞洲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2022年的GDP增長率將達到4.6%,並將於2023年增至5%。相比之下,該組織預計美國經濟將陷入低迷,2022年和2023年的增長率僅分別爲2.3%和1%,而歐元區僅有2.6%和1.2%。
除中國以外,亞洲新興國家在人口方面都有積極的趨勢,能夠依託年輕世代收穫所謂的「人口紅利」。與此同時,其國家的中產階級在不斷髮展壯大,隨之而來的是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城市化持續推進以及技術推廣達到較高水準。
越南預計今年表現最爲強勁,世界銀行預測該國2022年GDP增長率將達到7.5%,原因在於其製造業和服務業繼續從新冠疫情當中復甦,此外,消費者需求增長和遊客人數攀升也將使該國受益。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菲律賓預計也會迎來強勁的國內需求,同時私募投資和大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也將增加,帶動今年的預估GDP增長率爲6.5%。同時,馬來西亞和印尼也將受益於國內需求增長、旅遊業復甦以及強勁的原材料出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會使這兩國受益。
新興市場面臨的挑戰
儘管預測前景樂觀,但亞洲新興市場也並非全然沒有風險,而且它們也無法避免外部因素的影響。亞洲新興市場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其出口市場的需求可能因此受到不利影響。與此同時,供應鏈問題依然存在,因爲新冠疫情造成的破壞仍有待消化,影響其國家將其商品運往市場。亞洲新興經濟體還必須應對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儘管烏克蘭衝突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目前對該區域許多國家有利,但如果價格持續處於高位,有可能轉化爲通膨加劇,從而影響國內消費。
亞洲新興市場也無法避免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由於美國聯準會(Fed)爲遏制高通膨實施大幅加息,亞洲新興市場的貨幣對美元普遍走弱。雖然貨幣貶值可能降低出口成本,但也可能進一步加劇國內的通膨,抑制消費者需求,而消費者需求是亞洲新興市場主要的增長動力之一。同時,貨幣貶值也會推高償還外幣債務的成本,對經濟復甦造成進一步的阻礙。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貨幣貶值也會使投資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外匯風險提高。
此外,由於中國在去年12月之前仍堅持採取新冠清零政策、房地產行業陷入困境及全球貿易低迷使該國其經濟持續承壓,儘管目前已「放開」防疫政策,但中國的經濟前景與其他亞洲新興國家相比較爲黯淡。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2022年的預計GDP增長率爲4.3%,僅略微超過2021年8.1%的一半。中國經濟減速可能對其他亞洲新興國家產生嚴重的連鎖反應,畢竟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其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尤其是對於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而言。
管理風險的可行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有助於投資者把握亞洲新興市場帶來的機會,同時降低風險。期貨和期權能有效地對衝貨幣波動等風險。芝商所提供一系列涵蓋亞洲新興市場貨幣的外匯產品,包括人民幣和印度盧比。投資者還可通過芝商所的股指期貨合約投資亞洲新興市場的企業,例如E-迷你富時新興市場指數期貨和E-迷你富時中國50指數期貨可提供槓桿作用,有助降低成本並開展全天候交易。
當通膨高漲、貨幣政策收緊和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對較爲發達的國家造成威脅時,亞洲新興經濟體仍然是少數存在機會的地區之一。但其經濟體同樣存在風險,市場參與者應當密切關注戰爭、供應鏈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對其區域產生的長期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