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中共演練民船協助兩棲登陸作戰 可視爲對臺動武指標
中共兩棲攻擊艦未來是對臺兩棲登作作戰的主角之一,目前已有3 艘服役,加上其他的兩棲登陸艦艇,大大小小共百餘艘。圖爲安徽號兩棲攻擊艦。(圖/中國軍網)
從兩岸分治以來,中共從未放棄過在必要時以武力統一臺灣的想法,並從一開始就規劃以民用船舶來運輸部隊。即便到目前中共海空軍與火箭軍已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但仍必須依賴大量民用船舶來運送部隊與裝備,唯一不同的是,中共已開始規劃在這些民用船舶上配備較輕便的近防砲、防空機砲、手持式導彈等防衛裝置,以增加運輸船隊的生存率,這些進展也可以做爲觀察中共發動對臺軍事行動的指標。
中共海軍近20多年來成長快速,但是兩棲作戰艦隊的發展相對較爲緩慢,尤其是大規模兩棲作戰,加上相關戰術思想也是二次大戰以後纔開始發展,因此兩棲登陸戰的武器裝備的列裝與更新一直到本世紀初才逐步展開。
由於缺乏大型戰艦,上世紀90年代中共曾以戰車登艦進行對岸上火力支援演練。(圖/騰訊網)
在西方軍事專家看來,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累,共軍的兩棲部隊仍然不足以進行大規模兩棲作戰,與過去幾次大規模兩棲登陸戰一樣,都必須徵用大量民船來擔任運輸人員與裝備的任務。
民用滾裝輪參與支援對臺作戰演習,演練裝載軍用裝甲與登陸部隊渡海作戰。(圖/中國軍網)
美國海軍情報局不久前曾發表共軍最新的兩棲作戰裝備數據:8艘071船塢登陸艦,3艘075兩棲攻擊艦,32艘坦克登陸艦,約50艘中小型登陸艦,6艘 野牛氣墊船與18艘野馬氣墊船。這樣的數量仍不足以運送足夠的共軍與作戰裝備橫越臺灣海峽,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福建沿海的民用滾裝渡輪就經常加入運送人員與裝備的渡海演練。
中共自制的野馬氣墊船是目前在兩棲登陸艦上的主力運送裝備。(圖/中國軍網)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湯姆.舒加特(Tom Shugart)前不久進行相關研究時發現,有4艘隸屬於渤海渡輪集團的渡輪偏離其位於黃海的營運航線,與另外2艘渡輪一起參加廈門附近的軍事演習。雖然這種徵用民船參加對臺作戰演習從中共建政以來未曾停過,但一直到2015年6月17日纔在《國防動員法》中規定了有關民用船隻參與軍事動員的法條與徵用標準,被徵用的船舶包括貨櫃輪、多用途船舶、貨滾輪與散裝貨輪,世界各國也都有類似的法規。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陸沿海的民用滾裝渡輪就經常加入運送人員與裝備的渡海演練。(圖/中國軍網)
爲參與軍事運輸工作,共軍也爲這些民用輪船開發一款浮動堤道系統,用以在無法靠港時作爲卸載人員與裝備時的水上通道。在演練過程中,也經常使用民用滾裝船來運輸卡車、坦克、裝甲車和部隊,一旦發生戰爭,民用貨船能迅速運送部隊穿越臺灣海峽。
然而,由這些民用船舶在運送過程中相當脆弱,因此有許多軍事評論也把注意力轉向增強民船自身的防衛能力,例如加裝防衛飛彈的近防砲或手持式飛彈發射器,也可以加裝旋轉式加特林機砲與雙管防空機砲等對空、對海的小型防禦系統,以防禦可能要面臨的武裝無人機或是臺灣的反艦飛彈。
最近一則掛名武警宣傳部在X(推特)上發表的文章提到如何武裝徵用民船的概念,還刊出一些在貨船架上防空機砲與民船上使用車載式近防砲演練的照片,顯見相關的想法已付諸試驗,未來都可能成運用民船協助對臺作戰的選項。顯見經過多年的演練,使用民用船舶進行兩棲登陸後勤支援的能力已有不小的進展。
一些中國軍事評論者認爲,以中共海軍現有各類艦艇數量與噸位來看,改裝民船用來跨海運部隊與送裝備的急迫性並不存在,基本上只是一種心理上的威懾與戰時動員的備案。持這種論點者通常認爲對臺作戰必然先以導彈精準打擊,再以大量遠程火箭砲洗地,接着用空中優勢兵力取得制空權,即能在各種大型兩棲艦艇與直升機運送下毫無風險地讓登陸部隊與後勤裝備快速上岸,這種想到狂轟濫炸就興奮莫名的論調實在不值一駁。
共軍在2022年通過制訂程序來提高用民船協助後勤和運送部隊的能力,確實在降低風險和潛在損失上取得一些進展。(圖/中國軍網)
華盛頓智庫專家認爲,臺灣應該注意的是,共軍在2022年通過制訂程序來提高用民船協助後勤和運送部隊的能力,確實在降低風險和潛在損失方面取得一些進展。短期來看,共軍可能在突發事件─例如奪取臺灣離島─先用民船擔任小規模支援工作;長遠來看,至少在2027年以後,共軍發展入侵臺灣的軍事能力的同時,仍會持續發展民船的軍事支援能力,而後者也能做爲觀察中共對臺動武時程與規模的一項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