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着陸,爲何中國返回艙表面焦黑,印度返回艙卻非常乾淨?
源於網絡
前言
載人航天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大夢想,每次發射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就在10月30日,我國神舟十九號成功發射,並完成了萬衆矚目的交接儀式。
二間隔幾天之後,也就是11月4日凌晨,神州十八號返回地球,併成功着陸,就在網友們爲這一時刻歡呼的時候,一個問題浮出了水面。
源於網絡
原來,有眼尖的網友注意到,神舟十八號返回艙的表面黑漆漆的,像是被火燒過了一樣,看起來有些髒,甚至還有些埋汰。
可與之相比,印度的返回艙就乾乾淨淨的,甚至上面還能看清楚字和國旗,和我國的返回艙有很大的區別。
明明都是返回艙,印度的卻要比我國的乾淨這麼多,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源於網絡
返回艙上焦黑的秘密
這次網絡討論的焦點,集中在返回艙的外表上,乍一看,印度的返回艙確實更“乾淨”,表面光潔如新,甚至連國旗和文字都完好無損。
相比之下,中國的返回艙則顯得“灰頭土臉”,彷彿剛從火場中逃生出來一般,這種強烈的視覺反差,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印度的航天技術似乎更勝一籌。
源於網絡
然而,這種簡單的“顏值”比較,實際上是一種典型的“面子工程”思維,在航天領域,真正比拼的不是外表多好看,而是技術和安全是否靠譜。
返回艙的“焦黑”與“乾淨”,並非技術高低的直接體現,而是兩國航天技術路線和理念差異的體現。
源於網絡
神舟十八號的返回艙並非首例出現“焦黑”現象,此前的神舟系列飛船也都有類似情況,這與中國返回艙樸實的外表形成了鮮明對比。
要弄清楚我國的返回艙爲什麼看起來都是焦黑的,就先要了解一下航天器返回地球時,所經歷的嚴峻過程。
源於網絡
當航天器返航的時候,會以7。9公里每秒的速度衝入大氣層,在這個時候,航天器就會和空氣產生強烈摩擦,溫度能飆到幾千攝氏度。
這個溫度用來燒鐵,都能變成鐵水,更不要說人了,所以爲了保護航天員和艙內設備,科學家們就需要用有效的方法來應對高溫問題,還專門開發了隔熱材料和技術。
源於網絡
我們都知道知道,我國的航天器所使用的是“全燒蝕”技術,關鍵之處就在於防熱塗層,這種塗層在高溫下會揮發,帶走熱量,確保艙內溫度安全。
換句話說,防熱塗層就像一層“防火牆”,用自身的“犧牲”換取艙體的安全,而返回艙表面的“焦黑”痕跡其實是防熱塗層燃燒後留下的碳化物,並不是艙體本身被燒了。
這就像是燒鍋一樣,被高溫燒過的鍋底,表面都是黑漆漆的,看上去很像被燒糊了。
官方科普
並且,神舟十六號返回艙還用了一種新型防熱塗層,這種塗層不僅防熱效果更好,還能讓宇航員在返回時更清楚地看到外面的情況,這反而證明了中國航天技術的成熟。
從返回艙的焦黑就能看出,我們並非爲了面子工程,而是出於對航天員安全的絕對重視,中國航天人始終秉持務實、嚴謹的科研精神,將航天員的安全放在首位。
以上信息來源:科普中國2023—11—02“神舟十六航天員安全出艙!返回艙的照片有的黑有的金,怎麼回事?”
印度返回艙的“乾淨”
看到這,或許還有網友疑惑了,既然返回艙表面焦黑是正常現象,那爲何印度的返回艙並不黑呢、難道說印度有更好的科技,不需要用到防熱塗層?
其實,這句話說對了一半,印度確實是不需要用到防熱塗層,印度目前的航天技術水平與其返回艙的外觀狀態是相符的。
印度返回艙
作爲一個正在發展航天事業的國家,印度尚未完全掌握載人航天的全部技術,所以其返回艙測試主要集中在近地軌道。
這種軌道高度較低,返回艙並未經歷真正的大氣層再入過程,因此表面沒有出現明顯的燒蝕痕跡。
源於網絡
換句話來說,就是印度飛的太低了,沒有突破大氣層,壓根就不需要用到防熱塗層,當然也不會出現被燒黑的現象了。
根據報道來看,印度那個乾淨的返回艙,其實是在2023年所發射的一艘不載人太空飛船,這也是印度的“加甘揚”計劃首次無人測試。
報道截圖
或許是爲了保險起見,也可能是因爲沒有那個研發實力,印度不載人飛船的飛行高度,是距離地面約400公里的軌道,而中國神舟系列飛船返回地球時的軌道高度要高得多。
這樣來看,印度的那個“乾淨”返回艙其實更像是個低空飛行的忽悠,跟真正經歷過大氣層考驗的中國返回艙根本沒法比。
源於網絡
以上信息來源:光明網2023—10—24“英媒:一波三折,印度不載人飛船測試成功”
“焦黑”的勳章
網絡上關於返回艙“燒黑”的討論,反映出許多人對航天技術瞭解不多,很多人被表面的“乾淨”所迷惑,誤以爲這就是技術先進的標誌。
這種簡單的“顏值”比較,實際上是一種誤導,要真正理解航天技術的優劣,不能只看表面,而要深入瞭解其背後的技術邏輯和文化內涵。
源於網絡
返回艙的“焦黑”與“乾淨”,並非技術高低的直接體現,而是兩國航天技術路線和理念差異的體現。
中國航天器選用“全燒蝕”方案,並不是因爲技術落後,而是爲了確保安全性,在涉及航天員生命安全的問題上,實用纔是王道,好看不重要。
源於網絡
而防熱塗層的燃燒和碳化,是爲了保護艙內人員和設備,這是經過科學論證和實踐檢驗的有效方法。
印度的返回艙看起來很乾淨,是因爲它飛的高度不夠高,沒有達到真正的返回地球需要的軌道高度,所以沒有經歷大氣層摩擦帶來的高溫考驗。
源於網絡
這種“乾淨”並不意味着技術有多先進,反而反映出他們在載人航天技術上的不足,中國返回艙的“焦黑”,並非缺陷,而是一種勳章。
這是經歷了大氣層“烤驗”的標誌,是技術成熟的象徵,同時也展現了中國航天人腳踏實地、嚴謹認真、敢於挑戰的精神。
源於網絡
中國航天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不畏艱難險阻,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再到空間站建設,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靠的正是這種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航天器表面的焦黑,背後是無數航天人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努力,他們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了中國航天的輝煌,也爲人類和平探索太空做出了重要貢獻。
源於網絡
理性看待事情
但值得注意的是,返回艙的焦黑並不能成爲判定一個國家航天任務的標準,僅僅依靠外觀來判斷技術水平,顯然是片面的。
航天技術是個大工程,涉及很多不同的領域和環節評價一個國家的航天技術,要從多個方面來看,比如技術研發實力、發射成功率、衛星應用能力等。
印度返回艙
印度的航天事業起步比較晚,技術基礎也並不算紮實,儘管印度在衛星發射和探月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這並不能掩蓋其在覈心技術上的不足。
而印度的航天事業和國際合作密不可分,特別是和美國、俄羅斯這些航天大國關係密切,這使得印度的航天發展呈現出“跳躍式”的特徵,缺乏系統性和自主性。
源於網絡
印度的載人航天計劃“加甘揚”還在初期階段,第一次無人測試只是開了個頭,但我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已經實現了多次載人飛行任務,甚至還建立了空間站。
並且,中國航天重視自主研發,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建立了完整的航天工業體系,所以,不能單看返回艙的外觀來判斷兩國航天技術的高低。
印度返回艙
結語
中國返回艙表面的焦黑是經歷過真實大氣層再入考驗的見證,是先進防熱技術的體現,更是對航天員生命安全負責的表現。
而印度返回艙保持乾淨,主要是因爲其測試任務僅在較低軌道進行,未經歷真正的大氣層再入過程。
源於網絡
這種差異恰恰反映出兩國在航天技術發展階段上的差距,中國已經完全掌握載人航天技術,而印度還在起步階段。
因此,返回艙的“焦黑”不僅不是落後的標誌,反而是中國航天技術成熟的見證。
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