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診察自費 挨批看得到吃不到

通訊診察新制上路,適用對象新增五類對象,但除了加入家醫計劃、在宅急症、居家醫療等計劃的基層診所以外,其餘醫療院所要執行通訊診察項目,患者都需自費。圖爲視訊看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擴大五類適用對象,七月一日起正式上路,上路至今約半個月,各大醫療院所皆尚未執行通訊診察,原因新增五類對象尚未納入健保給付,若想要視訊看診必須「自費」。目前健保署僅給付基層診所執行在宅急症、居家醫療及家醫計劃的通訊診察;已有醫療院所抱怨,開放卻沒有健保給付,「等於看得到吃不到」。

七月新增通訊診察擴大適用對象,分別爲慢性疾病照護、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行動不便照護、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等五類,其中慢性病患是擴大適用對象中,人數最多的族羣。

長庚醫院行政管理處執行長遊進邦表示,得知七月即將開放通訊診察後,院內就開始強化軟硬體設施,盼能爭取到使用通訊診察的患者,原以爲正式上路後即納入健保給付,近期才得知擴大的五類民衆,若要使用通訊診察,統統都得自費。

遊進邦表示,通訊診察未納入健保給付,民衆接受度勢必變低,以糖尿病患爲例,若透過通訊診察取得慢箋,診療費與藥費都需自費,藥費一個月自費價格約爲一千元左右,慢箋一次給藥三個月,花費約三千到四千多元。

一位負責醫院通訊診察的醫事人員指出,「滿心期待卻落空」,開放卻沒有健保給付,顯然通訊診察目前獨厚「基層診所」,健保署針對通訊診察,目前核定給付方案,僅居家醫療照顧、家庭醫師收治計劃以及在宅急症三項,但這三項只有基層診所可以申請,其他層級醫院都不在此範疇,通訊診察若採自費「等於看得到吃不到」。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通訊診察對民衆雖然便捷,但從醫療端來看,通訊診察可能增加醫療糾紛的機率,醫病接觸、看診的核心仍是「面對面」,視訊僅能看得到患者的臉,無法完整觀察患者身體表現,僅能片段判斷,通訊診察應屬於特例作法,並非常態作爲。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陳宏麟表示,雖然衛福部放寬通訊診察辦法,且當初預估有二四七萬人受惠,但僅爲法源上鬆綁,與健保給付無直接關聯。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目前在宅、居家醫療等有健保給付,其餘若未加入健保相關計劃的醫療院所,要執行通訊診察的業務,患者需採取自費,但未來有機會將逐步納入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