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杜歡政:綠色消費驅動中國經濟新增長浪潮 生物質循環材料時代已至 | ESG洞見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綠色消費趨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隨着環保意識的覺醒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選擇那些環保、低碳、節能的產品和服務。

在此前舉辦的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綠色變革驅動全新消費生命力”主題見解論壇上,同濟大學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教授表示,綠色消費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產業鏈、消費鏈、回收鏈,它既是產業的問題,又是社會治理的問題。

那麼,綠色消費理念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興起併成爲熱點話題的?綠色消費的市場現狀如何?大衆對綠色消費理念的接受度如何?如何看待綠色消費市場的前景?推動市場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什麼?綠色消費又催生了哪些新興領域的發展?

出品|本站財經ESG

作者|杜歡政(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

近日,針對上述話題,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爲本站財經ESG獨家撰文。

杜歡政教授深耕循環經濟40年,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循環經濟與區域經濟、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擔任聯合國環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責任教授、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國家發展循環經濟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位。

綠色消費是“頂天”和“立地”,同時又是“未來和現在”。所謂頂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剛出了《中國綠色轉型的指導意見》,若說中國前40年發展是靠資源、環境、人口紅利,那今後40年發展就是以技術爲導向的綠色轉型;所謂立地,綠色消費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新發布的《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中具體指出,要引導企業開展綠色設計、選擇綠色材料、推行綠色製造、採用綠色包裝、開展綠色運輸、回收利用資源,降低產品全生命週期能源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同時積極擴大綠色消費,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

環保家電產品將成爲消費主流

由於全球三大環境危機——生物多樣性、塑料對海洋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在這種背景下,歐盟率先提出了碳邊界稅,要求家電裡必須含有30%的再生塑料,如果達不到30%,就要收取200英鎊的碳邊界稅,通過政策來倒推綠色供應鏈的形成。

實際上我們國家也早有準備,2009年爲了推動中日韓三國首腦簽訂《可持續發展聲明》,我在爲外交部亞洲司講課時提出一個觀點,以英國爲首的歐洲工業革命改變世界,以美國爲首的美洲信息革命改變世界,現在輪到中日韓爲首的亞洲綠色革命引領新一輪的發展,所以綠色發展已經形成了我國的戰略。

從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到二十大,一直延續綠色發展的思路,十八大解決中國問題,十九大解決中國和國際問題,二十大進一步深化。上層是生態文明,下層是綠色發展,再往下是生態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構建了中國下一步轉型的理論框架。

從消費講,我們要建立起適度消費的概念。人類有兩重屬性,人作爲自然人,對資源消耗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另外一面,作爲一個社會人,對資源的需求是無限的。人類社會不僅需要財富公平,資源分配也需要公平,因此要建立起適度消費概念。

世上有多少新東西就有多少舊東西,只有通過資源循環利用,才能解決資源和環境的問題,才能保證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最終才能建立起從人口紅利、資源紅利到環境紅利,轉變成爲綠色、低碳、循環的現代經濟體系。

現在的“雙碳”轉型實際上是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轉型,是一個系統的變革。在這個變革過程中,要達到“雙碳”目標有四條路徑:

第一是能源結構轉型,中國碳排放100億噸,能源結構轉變55噸,如果能夠進行循環利用解決45億噸,總共就能解決100億噸;第二是產業提升;第三是循環經濟,即資源的循環利用,也是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第四是消費習慣的轉變,就是我們今天談的綠色消費。

對於消費者,綠色消費成爲新的生活方式。隨着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普及和科學知識的提高,消費者對環境質量和生活品質的要求日益提升。他們開始關注產品的環保性能和生產過程,更願意選擇綠色產品。

綠色消費成爲新的精神追求。消費者經濟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不再僅僅滿足於基本需求,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包括環保和健康。這促使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綠色消費方式。

綠色消費成爲新的流行時尚。綠色消費逐漸成爲一種流行時尚,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成爲一種社會風尚。一些公衆人物和知名企業通過自身的行動示範綠色消費方式,激發了更多人的參與熱情。

近年來,消費者在購買決策中考慮環保因素的趨勢顯著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爲環保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這表明綠色消費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理念,而是逐漸轉化爲實際行動。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近五年來,選擇環保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比例增加了近三成。這表明環保產品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正在不斷提升。以環保家電爲例,隨着節能、節水、智能等技術的不斷髮展,環保家電產品逐漸成爲市場主流。

據預測,2024年環保家電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消費者將更加註重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環保家電產品將成爲消費主流。

汽車、能源、交通等領域已出臺具體細則

我們對綠色消費的理念形成之前,需要有一個超越市場的力量,即政府先花點力量來“牽引”,後面才能夠真正按照市場化來進行。綠色消費是“頂天立地”的事業,它關係到國家的綠色轉型戰略,同時也是每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政策支持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主推作用。

早在2022 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就印發了《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廣更多市場化激勵措施,鼓勵平臺制定綠色低碳產品消費激勵辦法。

2023年6月,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等五部門發佈新修訂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爲規範十條》的第三條明確提倡公民踐行綠色消費,優先選擇綠色低碳產品、少購買使用一次性用品,外出自帶購物袋、水杯等,閒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贈。

2024年8月,國務院在《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從宏觀佈局的角度將綠色消費與數字消費、健康消費共同列爲需要培育壯大的新型消費類型,較爲系統地指出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服務標準、認證、標識體系,提升綠色服務市場認可度和企業效益,同時要推廣應用先進綠色低碳技術,提高家裝、出行、旅遊、快遞等領域綠色化水平。

“促進綠色消費,不是爲了增加成本,而是要讓它成爲推動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動力。”國家促進綠色消費的政策密集出臺,本意是推動綠色消費成爲經濟增長的動力,接下來支持“兩新”即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措施是重頭戲。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對“兩新”工作啓動全面系統部署;4月,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印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明確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標準和要求;7月底,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進一步加大“兩新”行動支持力度……

目前,汽車、能源、交通等多領域已紛紛出臺具體細則等文件,全國多地也結合實際需求,加緊政策和相關項目的落地部署。譬如,上海提出,重點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戰略急需和新興領域,更新不適應需求或達到使用年限的教學設備;河南明確,將實施汽車以舊換新、家電以舊換新和家裝廚衛“煥新”三大工程,出臺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政策。

綠色消費能夠催生新的市場需求,具有激發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潛力。“綠色消費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四個層面的轉型發展。

首先是時尚產業需要以循環經濟原則爲指導,從原料、設計、製造、消費和廢棄等環節,提高紡織品的循環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第二是城市回收體系,這是循環時尚的重要基礎,是實現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關鍵環節。第三是綠色教育,教消費者怎麼選擇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同時要建立起綠色消費的理念。

最後是廢棄物系統解決方案,是指針對不同類型和來源的廢棄物,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實現廢棄物的有效分類、收集、運輸、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從而減少廢棄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提高廢棄物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對於產業鏈條的綠色轉型,第一步是在原料端、生產端的綠色轉型,如提倡生物基代替石油基,提倡清潔能源使用等;第二步需要打造閉路循環,包括物流體系的包裝綠色革命,如循環箱、填充類塑料再製造、紙類包裝再製造,以及消費後回收閉路循環;下一步則是推動全流程標準體系的建設。

快遞行業包裝減量和綠色循環的新模式爲例:現在我們全國的垃圾增量當中,絕大部分是快遞外賣的包裝。一次性紙箱六元一個,用一次就扔掉太浪費了。因此,要用循環箱替代一次性紙箱子,循環箱可以用30到50次,既可以節約資源,平均每次的使用成本還下降了。另外循環箱還可以帶RFID(射頻識別),追蹤到商品的去處。所以總結循環箱是繼集裝箱以後的又一次物流革命。

消費品牌應如何抓住綠色機遇?

在推進綠色消費的系統工程中,消費品牌和消費者與綠色低碳發展的連接尤爲重要,要“兩消一推”,即通過消費者綠色消費理念的形成、推動,使得生產企業能夠生產綠色產品,消費者理念的轉變帶動消費品公司形成新型的綠色供應鏈,生產企業通過綠色供應鏈帶動整個產業的轉型。

把外化的環境成本內化到企業當中來,導致再生材料價格較高,而最終的解決方法,還是要通過末端的品牌溢價、設計溢價和技術溢價把這個成本抵消掉。

具體而言,消費品牌在提供綠色產品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在綠色產品的設計、生產和製造時,需要提高綠色產品的質量、效率和多樣性,在降低成本和價格的同時增強市場競爭力、滿足消費者的多層次需求;第二,通過綠色營銷,打造綠色品牌形象,加強對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教育和引導,激發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和需求;

第三,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綠色產品的信息追溯機制,建立綠色產品的信息追溯機制,提供便捷的產地溯源、質量驗證和垃圾處理等服務,讓消費者能夠清楚地瞭解綠色產品的全面信息,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和滿意度;第四,與政府、社會組織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動綠色消費的制度、政策和體制的完善,形成綠色消費的共治格局,凝聚綠色消費的合力。

例如,耐克“舊鞋新生”項目,鼓勵消費者將不再穿着的舊鞋返還給公司,然後採用多種方法對這些舊鞋進行再加工,正面材料使用彩色再生塑料,反面材料使用鞋底回收橡膠,使舊鞋也能夠煥發新生。此計劃將原料端、生產端、代謝端三個環節連接起來,形成產業綠色循環,在減少廢棄物的同時也促進了資源循環利用。

近年來,大衆對於再生產品的認同正逐漸提升。無論是上海五五購物節綠色消費季,還是許多消費品公司對於資源循環的關注,都說明綠色消費正在成爲一種全民新風尚。

未來,要繼續提升消費者對於再製造產品的認知、興趣和需求。一方面依然要加強宣傳教育,持續推廣可持續生活理念。讓政府、再生企業、社會組織等不斷傳遞可持續生活“新時尚”,從重點人羣開始,帶動更多的目標消費人羣。

另一方面,行業本身也要不斷提升再生產品的質量,儘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再生產品研發、追溯、檢測、認證系統,增強與高校、科研院所間的合作,共同爲綠色消費“賦能”。

例如,螞蟻集團聯合80多家首批入駐品牌,發佈了全國首個綠色消費平臺“森林集市”。該平臺不僅探索制訂了“環境友好商品體系”,還建立了相應的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風尚,促進消費者更多科學選擇真正綠色低碳的商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