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無依老人需求 老盟盼倡導關懷人制度化、深入社區

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張淑卿呼籲,倡導關懷人未來邁向制度化,並從機構進入社區。記者林琮恩/攝影

臺灣人口高齡化趨勢明顯,部分高齡者因無家屬或家庭功能不彰,被安置在老人福利機構中,或獨居於社區,因缺乏支持系統,無法有效表達自身需求。老人福利聯盟民國102年起推動「倡導關懷人」概念,作爲獨居長者的「類家人」,現於全臺405家老福機構服務,秘書長張淑卿說,盼倡導關懷人未來邁向制度化,並從機構進入社區。

無家人的長輩,常會自卑、不願參加機構、社區活動。張淑卿說,倡導關懷人概念類似「專業志工」,必須經過基礎訓練,完訓後經面試,進入進階訓練,並在實習後才實際服務高齡者,以每週2次的頻率進入機構服務,主要任務爲陪伴無依高齡者,鼓勵其參與活動,增強社會連結,並觀察身上是否有遭受老人虐待的跡象。

老人福聯盟常務理事黃松林說,老盟與22個民間團體合作,截至今年共訓練895位關懷倡導人,進入全臺21縣市,共405家老福機構,服務個案共2257人,在高齡者權益保障、生活關懷上有許多幫助,讓高齡者「不至於輸在人生終點上。」

張淑卿說,老盟推行倡導關懷人超過10年,直至去年才被納入衛福部社會福利「主軸計劃」,並納入地方政府社福考覈項目,硬性規定縣市應推展倡導關懷人,但目前全臺1500多家收容高齡者的機構中,僅老人福利機構設有倡導關懷人,其他如住宿行長照機構、身障機構、護理之家等,均尚未納入。

「獨居、無家屬、家庭動力薄弱的高齡者愈來愈多,倡導關懷人應制度化,並走入社區。」張淑卿表示,內政部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約67萬,且因地方通報方式採被動通報,此數字恐怕還有低估,在社區未進入機構的長者,也面臨因數位落差,與外界斷聯,遭遇詐騙,或難以應對天災等狀況,亟需倡導關懷人介入協助。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說,老人福利機構安置許多孤苦無依長者,倡導關懷人承接其陪伴、扶助等項目,可幫助無依長者在心態、實質生活環境上獲得改善,若經費許可,將與老盟等民間團體討論,如何將既有的倡導關懷人制度,擴大至住宿型長照機構、社區,讓社會邁向自主、自立、共榮、永續的目標。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說,若經費許可,將與老盟等民間團體討論,如何將既有的倡導關懷人制度,擴大至住宿型長照機構、社區。記者林琮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