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厚大衣護體 「圓仔」是寒流中的女王
「圓仔」是「寒流中的女王」,這個封號是臺北市立動物園給的,最近氣溫下降,園方爲許多動物準備了禦寒措施,但大熊貓一家三口──團團、圓圓、圓仔不在此列,因爲原棲地在均溫爲攝氏6到17度的山區,現在臺北的氣溫對牠們來說,根本就是「很舒爽」,「圓仔」依然開心地爬棲架,甚至在「2樓」睡翻了。
▲棕熊不怕冷。(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無尾熊背部毛很厚。(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園方表示,現在動物園中就屬大貓熊、棕熊、灰狼等溫帶動物最不怕冷了!而每年冬季來臨前,動物保育員會根據不同動物、不同環境來準備保溫用品,當氣溫低於攝氏15度時,即陸續啓動保溫計劃。
▲蘇卡達象龜保溫。(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園方舉例,靠外在環境維持體溫的爬蟲動物,生活環境的溫度要保持在攝氏25度左右,是最需要保溫的動物。而不論戶外的溫度多麼低,爬蟲動物的生態箱都會維持在攝氏25度左右,水中有石英加熱管,陸地上則有60瓦到200瓦不等的保溫燈、夜燈(紅色或藍色燈泡)、陶瓷燈(不會發光)及隱藏加溫板等設施,讓烏龜、蜥蜴、蛇及鱷魚在冬天照常會吃東西及活動;亞洲熱帶雨林區的動物保母也會用溫水高壓噴槍幫大象衝腳,促進血液循環。和人類最親近的靈長類動物,每當寒流來襲總會相互擁抱取暖,智商較高的紅毛猩猩和黑猩猩還會將布袋蓋在身上禦寒,如果還不夠暖和,紅毛猩猩會停留在熱風出風口吹暖氣;牛科動物會自己找地方躲避冷風,當氣溫降到攝氏10度以下時,動物保母還會打開通往室內的門,提供乾草當臥鋪;河馬和馬來長吻鱷則選擇在相對溫度較高的水中避寒;無尾熊背部的皮毛比較厚,小無尾熊則鑽進溫暖育兒袋中。
▲紅毛猩猩坐在乾草上蓋被被。(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圖集】看更多暖洋洋動物取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