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橋墩堵死人行道 議員批資料13年未更新
臺北市議員林亮君發現,承德南京路口西南角的天橋橋墩直接阻絕人行道,資料仍標註該處最小淨寬有 1.19 公尺。(林亮君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南京承德路口天橋橋墩,將人行道完全堵死,資料仍標註該處最小淨寬有 1.19 公尺。臺北市議員林亮君發現,新工處所使用的人行道管理系統,多沿用 13 年前資料未更新,圖面與現況差距大,呼籲新工處應儘快重啓人行道普查。北市新工處長林昆虎表示,規畫以街景車半年拍攝一次,主動更新人行道圖資。
林亮君指出,新工處的人行道管理系統圖資多處與現實不符,例如延平北路三段與民權西路口,在大橋頭站完工後早已變更路型,增設人行空間,但在圖資中卻連人行空間都沒記載。
林亮君舉例,未被拆除的南京承德路口天橋也有資料誤差,不僅少標註一個天橋橋墩,該天橋橋墩將落地人行道完全堵死,但新工處資料仍標註該處最小淨寬有 1.19 公尺。
隨着交通模式與人口轉變,市民越來越重視人行空間的品質,林亮君質疑,市府管理資料過時未持續更新,甚至還把過時的資料釋出爲開放資料,難道這就是市長引以自傲的智慧城市?
林亮君呼籲,市府應該儘快再次進行人行道普查,建立各局處協作的維護機制,確保人行道管理資料即時準確,更應該持續改善12 米以上,有騎樓的人行道淨寬不足問題。
北市新工處長林昆虎表示,人行道管理系統是2009 年依營建署「人行環境安全地理資訊系統」要求建置,人行道圖資已使用逾10年以上,正規畫再度普查,並更新資料系統。
林昆虎指出,新工處兩年前曾在信義區以街景車拍攝,將2D圖面與拍攝影像整合的方式建立人行道視覺化平臺,目前規畫是否推廣至其他行政區,以街景車半年拍攝一次,主動更新人行道圖資,會在兩個月內給予初步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