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金融服務能力 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正確認識民營企業的地位和作用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正確認識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對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民營企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一,民營企業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加速器。2012—2022年,我國民營企業從1085.7萬戶增長至4701.1萬戶,佔全國企業數量的比重從79.4%增加到93.3%,對GDP的貢獻從50%提升至65%,對稅收的貢獻從48%增加至60%,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市場主體。2023年上半年,多地民營經濟增加值保持6%以上的增速,爲國民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第二,民營企業是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的生力軍。當前,我國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產業,隨着實體經濟重要性不斷提升、消費升級和經濟結構高級化不斷演變,以民營製造業爲代表的民間投資和民營企業佔主導的住宿餐飲、旅遊等服務性行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高,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有助於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第三,民營企業是穩就業、富民生的蓄水池。就業乃民生之本。民營企業爲社會提供了80%以上的勞動就業崗位,已經成爲穩就業的重要蓄水池。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民營經濟起步越早的地區,居民平均收入越高,民營經濟對推動居民收入分配結構的優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第四,民營企業是開拓國際市場的先鋒隊。得益於體制機制的靈活性,加之外部對我國民營企業參與國際市場活動設限相對較少,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開拓。2019年至今,民營企業已連續成爲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2022年,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佔我國進出口總額一半以上。國內大量民營企業通過自主創新,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已經能夠在全球範圍與大型跨國公司開展正面競爭並逐步取得領先優勢。
民營企業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成爲引領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民營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直接參與者。創新是民營企業獲取差異化優勢,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武器。2022年,研發投入前1000位的民營企業研發經費達到1.08萬億元,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爲3%。民營企業研發經費總額佔全國企業研發經費總額的比重超過50%,平均研發強度高於全社會平均水平0.56個百分點。第二,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受益者。得益於較大的研發投入,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2021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10的國內企業中,民營企業佔了7席。截至2022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超過九成,“專精特新”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超過八成,民營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得到不斷加強。第三,民營企業是新經濟的重要引領者。得益於體制機制方面的靈活性和對市場商機的準確把握,民營企業已成爲培育經濟新動能的主力軍,例如,在電子商務、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領域,民營企業正在成爲絕對性主導力量,不斷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民營企業是商業銀行重要的客戶羣體。隨着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不斷提升,民營企業已經成爲銀行業的主要服務對象,支撐着銀行資產、負債及各類業務的發展。一方面,從金融供給端看,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是金融工作的三項基本任務。民營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可以在更高的站位上,領會服務民營企業的重要性,國有大行要發揮頭雁作用,引領銀行業做好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從金融需求側看,民營企業數量多,總體金融需求大,部分優質民營企業經營情況良好,資產質量較優,發展潛力較大。隨着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疊加基建、房地產等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空間不斷收窄,民營企業成爲一塊待挖掘的有效信貸市場。在準確研判風險的前提下,如何做好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是擺在商業銀行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辯證看待金融服務
民營企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商業銀行既要重視和滿足民營經濟的基本金融訴求,也要提升對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的客觀認知水平,不誇大假困難,不放過真風險。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狀況有所緩解。一是融資難、融資貴的狀況整體上有所緩解。隨着國家對民營企業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和LPR價格連續下調,商業銀行持續加強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2022年,新發放企業貸款中有超過一半投向民營企業,企業類貸款平均利率較2021年下降0.47個百分點。2023年上半年,民營企業貸款新增5.5萬億元,同比多增9016億元,民營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5個百分點。二是對民營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得益於國家的高度重視,小微民營企業和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2023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新增3.8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9個百分點。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餘額爲2.7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598億元,增長速度爲20.4%,比各項貸款增速高9.1個百分點,連續14個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存量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09%,同比下降39個基點,體現了商業銀行較好的支持態勢。三是融資難、融資貴的狀況主要集中在中型民營企業和傳統民營企業上。中型民企向上尚未發展壯大到一定階段,向下已不能享受小微企業的普惠待遇,存在一定的政策“空白”地帶,傳統制造業、商貿流通等傳統民營企業競爭力較弱,發展前景不明朗,一定程度上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下一步,商業銀行要創新服務,實現破題。
民營企業信貸業務風險成因具有複雜性。從商業銀行的實踐看,民營企業信貸風險相對較高,是銀行業需要正視並加以解決的客觀問題,是多方面交織疊加構成的。一是由外部整體環境構成的。美國實施的對華“脫鉤”戰略和國際供應鏈斷鏈等影響長期存在,嚴峻的外部環境加劇了民營企業的經營困難。二是由部分民營企業自身原因構成的。部分民營企業存在公司治理不規範、組織架構不完善等問題,同時,部分民營企業對市場經濟和經濟週期缺少客觀認識,經濟上行階段過度擴張、偏離主業、負債過高,給經濟下行階段埋下隱患,極少數民營企業存在逃廢債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整體判斷。三是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完善。目前,國內社會信用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尚不健全,對信用不佳者懲戒手段較少,銀企之間面臨着一定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商業銀行難以快速有效甄別民營企業的實際信用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加劇了民營企業的信貸風險。四是內部追責制度嚴。民營企業信用風險偏高,出現不良貸款後商業銀行內部評議時需要逐筆定責,基層行在定責時往往從嚴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客戶經理拓展民營企業信貸業務的積極性。因此,要客觀辯證看待民營企業信用風險問題,抓住主要矛盾,科學謀劃,保持戰略定力,要助力民營企業渡過風險難關。
準確把握商業銀行
服務民營企業的基本原則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民營企業是商業銀行的重要客戶羣體,做好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堅持一定的基本原則。
堅持公平對待,一視同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做好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要深刻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是相互支持、互爲補充的角色,各類市場主體一律平等,規模上有大小之分,行業上有產業之異,但絕無高下之別。因此,對待民營企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做到一視同仁,“不唯大小、不唯行業、不唯所有制、只唯優劣”,要堅決檢視整改信貸政策、授權制度、資源保障等方面存在的所有制歧視,避免在授信、融資、問責等方面採用雙重標準,人爲增加民營企業的政策壁壘。
堅持客戶優選,分類施策。市場經濟,大浪淘沙。囿於國內外經濟形勢、經營管理能力、企業所處行業、區位條件等一系列因素,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較大的分化,部分民營企業存在經營能力弱、抗風險能力弱、信用水平弱等情況,甚至極少數民營企業出現了惡意違約、逃廢債等問題。因此,商業銀行既要重視民營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要正視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客觀問題。要堅持分類施策的原則,對不同類型的民營企業採取差異化的信貸政策,盡最大可能滿足民營企業合理有效信貸需求,既要避免“一刀切”對民營企業設置隱形障礙,也要避免“一哄而上”造成過度融資。對優質龍頭企業,要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幫助企業去槓桿、降成本,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對中小民營企業,要提高服務效率,助力企業做專做優;對遇到暫時性、階段性困難的民營企業,要合理審慎判斷企業發展前景,通過續貸、重組等手段支持企業解決流動性問題;對效率低下、救助無望的殭屍企業,要按照市場化原則穩妥解決債務問題,逐步退出,優化信貸資源佈局。
堅持發揮協同效應,形成發展合力。一是從貨幣財政政策的協同看,財政貨幣政策要更加積極、更有針對性,產業政策要更具前瞻性和連續性,形成政策合力,金融機構要做好政策傳導和落實,着力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二是從綜合性金融供給看,在目前依然以間接融資爲主體的金融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對滿足民營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爲了進一步做好民營企業金融服務,也需要發揮股票、債券、租賃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綜合作用。三是從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內容看,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聯合授信、債權人委員會等機制,在金融供給端形成共識,共同進退,避免單方面抽貸、壓貸行爲,發揮好穩信貸、穩預期的作用,除了融資支持之外,要加大融智支持力度,引導民營企業聚焦主營業務,深挖創新潛力,合規穩健發展。
高質量地做好
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路徑和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優先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甚至融不到資問題,同時逐步降低融資成本。爲切實做好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原則,既要聚焦當下的難點和痛點,有針對性地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又要立足長遠,系統性梳理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工作中的堵點,完善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制度環境,發揮金融力量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努力實現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與民營企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相匹配。
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是做好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首要工作。
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銀行業要適度靠前發力,保持民營企業信貸投放總量有效增長,將民營企業貸款增速和比例保持在合理區間,積極滿足民營企業真實、合理的信貸需求。在統籌風險、收益和成本的基礎上,持續優化民營企業貸款定價方式,確保民營企業貸款價格合理、公允。
加大對民營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小微企業是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下一步要持續推動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增量、擴面、降本、優化結構,加大對首貸戶、新建戶、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合理滿足小微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和接續性、臨時性的資金需求。加大對製造業、科技創新等領域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做好對商貿流通、住宿餐飲、旅遊等服務性行業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工作。
優化信貸供給質效。要結合民營企業的信貸需求,用好再貸款再貼現、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有效手段,加大優質民營企業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的比重,通過併購貸款和跨境融資等支持民營企業開展併購和國際化發展,積極做好民營企業債券市場發債、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工作,穩定民營企業信貸預期,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有效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能力
民營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信貸風險成因複雜,有效提升民營企業風險識別和信貸服務能力是做好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關鍵所在。
優化風控理念。在客戶識別方面,商業銀行要積極研判國內外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的變化,結合民營企業經營現狀,善於發現堅持主業、合規經營、財務健康的民營企業,並與之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實現銀企共贏。在信貸業務風險審查方面,要綜合考慮民營企業的經營情況、管理能力、市場前景、還款能力,分析民營企業的還款能力時,除了經營性現金流外,還應重點關注籌資性現金流等綜合收入,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前景和信用風險做綜合性判斷,建立完善的風險評價體系。在抵質押擔保方面,商業銀行要切實注重第一還款來源,跳出“當鋪文化”,破除“抵押物崇拜”,在有效把控信貸業務實質風險的前提下,避免對抵押擔保的過度依賴,持續提升自身的信貸能力。
加強針對性產品創新。要結合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探索符合民營企業經營規律、生產週期和行業特性的產品和服務。積極滿足民營企業資金管理需求,助力民營企業提高財務效率。面向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客戶提供司庫服務,面向中小民營企業提供財資管理和現金管理系統,支持民營企業加強資金歸集。順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推動司庫功能創新迭代,推動司庫建設綜合化、一體化、數智化、生態化發展,促進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發揮綜合化金融服務優勢,構建分層生態場景服務體系,充分運用貸款、債券、股權、代理投資、租賃等全產品服務,滿足民營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
強化科技賦能。隨着金融科技的不斷髮展和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金融科技在解決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信息不對稱,提高商業銀行風險識別能力上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數字賦能已經成爲突破傳統信貸模式,提升金融服務效能的重要抓手。運用科技手段打破“信息孤島”,積極運用大數據手段整合民營企業多維數據,讓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更多的數據活起來、用起來,整合政務數據、經營數據和“技術數據”,對民營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加快線上產品開發,實現主動授信、在線放款,切實提高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效率。加快金融科技轉化落地速度。商業銀行,特別是金融科技水平相對領先的大型商業銀行要加強技術創新的應用,加大基於隱私計算的數據整合平臺、基於產業鏈圖譜的企業精準畫像平臺、基於AI學習的智能審查平臺、基於信息流實時處理的風控監測平臺等項目建設的力度,把金融科技創新的領先實力轉化爲金融服務的信貸能力。
建立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長效機制
優化調整政策保障體系。要從制度上建立保障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體系。商業銀行要全面梳理各項授權體系、政策制度、業務流程、保障措施等,確保民營企業享受與其他類型經濟主體一樣的待遇,堅決打破各種“玻璃門”“隱形門”,把實質性風險作爲判斷業務可行性的決定性因素,杜絕歧視性政策。在各項政策實施落地環節,要加大監測力度,建立後評價機制,防止在業務實踐中“有章不循”“有規不依”,人爲對民營企業提出不合理授信條件,增加民營企業獲得信貸支持的難度。
建立完善“敢貸、能貸、願貸”激勵機制。要提高民營企業信貸風險容忍度,優化完善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盡職免責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創新不良貸款責任評議模式,並在實踐中杜絕因民營企業的經濟性質而加重對客戶經理及相關經辦人員不合理的風險責任,切實做到盡職免責。要充分考慮到民營企業數量多、需求散的特點,在確保經營單位權責利匹配的原則下,適當下放審批權限。要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信貸業務考覈激勵機制,把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服務成效納入分行績效考覈,提高一線員工的民營企業服務績效獎勵,確保分支機構和一線員工在開展民營企業金融服務中所付出的精力、所承擔的責任與其享受到的激勵與報酬相匹配,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加強機構和信貸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和優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機構建設,大中型商業銀行要深化普惠金融事業部建設,做好做優做實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小型金融機構和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要堅守主業、服務地方,加大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要持續優化商業銀行信貸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專業化、複合型的信貸“鐵軍”,積極參與“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走萬企 提信心 優服務”等活動,賦能企業發展,提升自身業務素質。
聚焦民營企業需求,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全方位賦能
近期,中國工商銀行在支持民營企業“八融”基礎之上,升級推出了“新八融”舉措,爲民營企業提供更高質量的綜合服務。爲做好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其綜合金融服務優勢,爲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一是在融智方面,商業銀行可爲民營企業提供經營管理、財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引導民營企業聚焦主業,合規經營,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往“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保持資產負債表健康。要幫助民營企業豐富風控管理手段,防範交易和欺詐風險,提升民營企業整體信用水平。二是在產業鏈支持方面,幫助民營企業拓寬供銷渠道,發現商機,利用商業銀行的國際化優勢,爲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政策諮詢、跨境金融服務等。要加大產業鏈金融服務力度,積極幫助民營企業對接產業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相關聯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是在創新支持方面,商業銀行可加強金融科技輸出,支持民營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創新知識產權融資服務模式,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專利研發,持續提升技術水平。
作者:張文武,中國工商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