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學WE大會今年爲何搬到成都開?
11月3日下午,成都科幻館內座無虛席。無邊界的大屏令人恍若置身浩瀚宇宙,《流浪地球2》中高達9萬公里的太空電梯重現眼前,隨着現場燃爆的音樂推向宇宙空間站。
歡呼、掌聲、一隻只在黑暗中閃亮的手機屏幕……觀衆的熱情在科幻館內涌動。聚光燈下,閃耀的“明星”是全球頂尖科學家。
這是2024騰訊科學WE大會的開幕現場。本屆主題爲“科技樹:轉折點”,邀請中外5位頂尖科學家分享自身領域前沿的科學探索,既有諾貝爾獎得主,也有來自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等頂級機構的院士;既有蟲洞、時間之旅、暗物質等硬核新知,也有大腦GPS、人體器官芯片等前沿突破。(詳細分享內容點擊查看《2024騰訊科學WE大會舉行,他們從全國各地來成都盡享科學的盛宴》)
一年一度的騰訊科學WE大會首次走出北京,在成都收穫“雙向奔赴”的熱力。
一拍即合
觀衆基礎+產業基礎+人文魅力
騰訊科學WE大會是全球科學大會,始於2013年,至今已連續舉辦12屆。十二年來,大會基於高規格嘉賓陣容和高品質科普內容,累計爲全球超過1.2億人次帶來沉浸式科學互動體驗。近百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先後登上這個舞臺,分享前沿科學突破,包括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材料與能源、地球科學、信息科技、空天科技、智能製造等多個領域。
與往年一樣,今年的WE大會集結了基礎科學的最前沿進展。
但不同的是,今年的WE大會首次走進西部,來到成都。
騰訊科學WE大會項目負責人黃奕在接受採訪時,用了“雙向奔赴”這個詞。
▲黃奕
緣分來源於去年10月。同一地點,2023世界科幻大會成功舉辦,在全國乃至全球再掀科幻熱潮。當時,WE大會項目團隊也來到現場,身臨其境地感受城市的科幻魅力。
今年,在WE大會籌備過程中,團隊希望通過創新大會形式和科學表達,讓大衆更好地理解、感受科學的魅力。“成都”在每個人的腦海中閃現。隨着進一步與成都科幻館交流,雙方“一拍即合”。
“成都不僅有科幻館這樣優秀的場地,而且在科幻產業、科技創新等各方面都培養了非常好的產業基礎和大衆基礎。”黃奕提到,在與科學家交流的過程中,團隊發現成都真的是一個世界知名而且很有魅力的城市,當團隊向科學家們發起來到成都的邀請時,總是收穫熱情的答覆。對於科學家而言,來成都不僅是參加一場學術交流會、一場公衆科普活動,也是一次難得的文化體驗之旅。
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梅-布里特·莫澤教授就是這樣熱情的嘉賓。她不僅提前向中國學生了解成都的相關信息,還自制了成都遊攻略。“大會期間我們也會帶着科學家們去成都的各個地方探訪,走進大街小巷,與更多的觀衆和學生交流,同時也更好地去感受我們中國的、成都的本土文化特色和優秀的歷史傳統。”黃奕表示。
▲梅-布里特·莫澤
專注費時費力的“傻事”
城市的科學精神錨定“轉折點”
伽利略描繪了自由落體的第一條軌跡,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傳遞的第一個量子化公式,愛因斯坦預言了深空外的第一道漣漪,陳省身交上了世界難題的第一種解答……他們傾注一生研究的基礎科學,不直接產出新產品,卻孕育了所有新技術的可能。
那些看似遙遠的理論,往往成爲改變後世的轉折點。這,或許就是科學的意義。
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特聘教授、副所長、PandaX暗物質實驗首席科學家、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劉江來是此次演講的嘉賓之一,他工作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位於四川省涼山州錦屏山隧道中部埋深2400米處,是世界最深地下實驗室。每天,錦屏暗物質實驗室都有大量數據通過高速網絡實時傳到成都,通過成都的數據中心處理分析,追逐暗物質“微光”。
▲劉江來
“感受到四川省和成都市對於我們這樣基礎研究的支持,非常難得。”他表示,2016年四川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在成都成立,第一期建設的四類創新平臺和一個基地就擘畫了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的藍圖。校地合作,“向地球深部進軍”。
對於城市而言,這些佈局具有魄力和遠見。基礎科學被許多人視爲費時費力的“傻事”,無法在當下轉化爲經濟價值。劉江來直言,“大裝置落在四川、落在成都,對我們這些並不能直接產生使用價值的基礎研究支持非常大。”
不直接產出新產品,卻孕育了改變後世的可能。當前,成都手握多個重磅大科學裝置,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四川)等已建成投用並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建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方面,成都全力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落地建設國省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0個,4個國家創新中心,實體化運行光電與集成電路技術、電磁空間與泛在互聯、生命健康、碳中和4個天府實驗室,在蓉的7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進入全國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
▲天府實驗室 資料圖
今年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四川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拉索”發現史上最亮伽馬暴的極窄噴流和十萬億電子伏特光子上榜。這背後,成都重要的科研機構——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正健全“沿途下蛋”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常態化捕捉可轉化的成果,促進戰略科技力量向地方落地。以大科學裝置集聚整合高能級創新資源的強大勢能,加速技術革命性突破、賦能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新質生產力。尋找未來之路,沿途亦有風景。
爲何全城熱捧科學?
從科幻到科學的城市氛圍
“可以在芯片上覆刻器官嗎?”“時空旅行真的有可能嗎?”……科幻大道上,每一個公交站牌上都有關於硬核新知的提問。沿着問題一路追尋,便抵達2024騰訊科學WE大會的主場地成都科幻館。
劉慈欣曾說:“我一直認爲,成都是一座與科幻密切關聯的城市,中國科幻從這裡出發,在這裡生根發芽。”一年前,擁有不同歷史、不同文化的人們聚集在成都,想象一個共同的未來。一年後,人們看到了成都依託新科技、引領新需求、創造新動力、拓展新空間,科幻的蓬勃從文學走向產業,時間的種子結出碩果。
昨天的科幻,今天的科學,明天的現實。
2024騰訊科學WE大會種下一顆怎樣的種子?
會場的每個座位旁都放着一個紙袋,除了大會的宣傳冊,還有一個種子盲盒。就像大會的一個隱喻:面向公衆展現全球前沿科技視野、科學家風采,並推動社會對於基礎科學發展的關注,激發人們創造創新,探索改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大會期間,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國家最高科學獎得主等國內外頂尖科學家解讀前沿科學發現,百餘位高校學生參與科學家沙龍,與科學家面對面交流。
▲薛其坤
記者注意到,開幕現場有許多學生模樣的觀衆,“追星”一般狂熱地追逐着科學。
“我很期待薛其坤教授的演講。”成外AP-10年級學生何天裕表示,目前自己跟着電子科技大學一位教授做科研,“希望薛教授的分享爲我的科研項目帶來更多啓發和幫助。”在日常生活中,他不僅是B站(嗶哩嗶哩)上“暗夜保護和光污染”科普博主,還是《星際穿越》電影的忠實幻迷,“期待能與基普·索恩教授在蟲洞、時間旅行等方面有更多思想碰撞。大學我想學習天體物理專業,從更科學、專業的角度去探索世界。”
▲基普·索恩
科學不只是科學家的事,也可以是學生和市民最純粹的熱愛。蜂鳥智造董事長田勇特意發了朋友圈,作爲中試平臺的負責人,他深知推動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的難度,也更欽佩基礎研究對於“不可能”的不懈探索。
“不要把科學和科學家‘神話’,科學本身也不是艱苦的事。”劉江來表示,基礎研究作爲科研前沿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不斷引領青少年追求科學,促進社會各個領域的進步。
科學盛會走進成都大街小巷,這顆種子,或許將是難以想象的未來世界。
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趙雨欣 攝影記者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