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丨距今1.65億年的它,有名字了!
日前,首都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及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宣佈,在我國內蒙古寧城發現的一枚化石,爲距今1.65億年且目前爲止保存最完整的中侏羅世優美蜓科化石,最終研討確定命名爲寧城契丹優美蜓。
據悉,這枚化石發現於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中侏羅世燕遼生物羣中,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優美蜓科化石,蟲體印痕保存完整程度十分罕見。此次發現對研究蜻蜓的自然歷史演化提供了新依據。
寧城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局長商景安介紹,地質公園工作人員在進行古生物化石保護巡查過程中,發現了這塊裸露的蜻蜓化石,隨即組織專家進行現場覈實和研究,並採取措施予以保護。
據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介紹:“這個昆蟲化石是迄今爲止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個優美蜓科化石,它的翅膀、蟲體、生殖器都保存了,而且最難得的是這個生殖器,可以看出它是一個雌性的個體。所以這個新發現的化石,對當時優美蜓科建立時的遺憾進行了比較好的彌補。”
▲寧城縣發現的優美蜓科化石。
優美蜓科因其翅細長如鐮刀,翅脈密集,插脈多且長,蟲體纖細具花紋而得名。結合之前專家對道虎溝地區的研究,推測寧城契丹優美蜓生活在溫暖潮溼的溪流或湖泊旁。這也是內蒙古境內首次發現保存有雌性產卵器的優美蜓科蜻蜓化石,化石蟲體和生殖器官保存的完好程度都是比較罕見的。
▲寧城契丹優美蜓化石。(單德志 攝)
據悉,迄今爲止,優美蜓科已發表3屬4種,其中我國發表2屬2種,標本均採自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道虎溝地區中侏羅統九龍山組地層中。這次發現的優美蜓補充了優美蜓科的部分特徵,爲國際昆蟲學界深入瞭解優美蜓科提供了更全面的形態學依據。
▲專家團隊在對化石進行觀察。(單德志 攝)
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