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獎學金體現特別的鼓勵
據媒體報道,四川大學的學校教育基金會收到了一筆特殊的捐款。這筆捐款來自今年剛畢業的四川大學華西臨牀醫學院2019級臨牀醫學專業的餘一凡。如今餘一凡已被保送至北京大學醫學部,他捐出的3萬元來自他本人所獲得的獎學金。這筆錢將獎給成績排名在25%之後的同學,每年資助6名學生,每名獎勵1000元。
自己淋過雨,便想爲他人撐把傘,餘一凡用實際行動證明,獎學金不只是學業優秀者的專屬,其他學生的進步同樣值得肯定。
學業優秀者光彩奪目,固然令人羨慕。當我們普遍把目光投向他們,甚至以豐厚的獎勵去激勵他們時,其他學生特別是學業沒那麼優秀的,就面臨着不被看見的壓力。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在苦苦掙扎中走向迷茫,學業一時沒那麼出色的學生面臨很多挑戰,格外需要正向激勵。
新聞報道中的餘一凡就曾經歷這樣的心路歷程。進入四川大學華西臨牀醫學院的前兩年,他的成績在中游水平。他發現,排名靠前的同學獲得的正向反饋比較充足,更有學習的動力,但還沒有取得理想成績的同學就比較容易缺乏自信。幸運的是,他在良師益友的幫助下,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科研之路。
以自己的獎學金去回饋那些學業不那麼優秀但卻努力上進的學生,這種做法也在提醒我們,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羣體中的大多數。現實中,因爲缺少關注、鼓勵和引導,不少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情緒壓力較大,有的甚至走向自暴自棄。看到他們的努力並及時給予鼓勵引導,這樣能爲學生的評價體系增加溫度,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幫助每個人成爲更好的自己。因此,我們設立的評價體系不能只看到那些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應該肯定學生努力向上的狀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關注、被鼓勵,不是孤獨的前行者。這種正向的激勵方式,可以是隻言片語的鼓勵,也可以是一張獎狀,還可以是一定的物質獎勵。形式可以各有不同,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看見光、追逐光、成爲光。
科學的評價方式應該側重動態的過程評價,而不僅僅以一時的成績或表現論“英雄”。例如,在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中,他面對男孩的暴力衝動,用“準時”“尊重”“正義感”“自我反思”作爲獎勵理由,以一種正面強化的方式,悄然激發了孩子的自省能力。摒棄急功近利的獎懲,轉向以細膩入微的視角去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每一次的互動交流和恰當鼓勵,都有助於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
(作者系湖南省瀏陽市瀏陽河中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21日 第02版
作者:周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