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想大聲說愛你

520,“我愛你”。

可以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表白,也可以是一座城市對天下人才的邀約。恰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湖州設於5月20日的“人才日”,正借愛情之美以喻愛才之心。

在“湖州愛你”人才品牌發佈的同時,一場以“聚青年人才·創美好未來”爲主題的綜合性活動即將拉開帷幕。

不可謂不精:從國內知名高校負責人、國內知名青年企業家,到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知名高校博士代表、青年大學生,再到市內重點企業負責人、高端人力資源機構等,共計千人規模將共同出席大會開幕式。

亦不可謂不誠:在1158萬全國畢業人數再創高校求職季困難新高度的當口,此次大會現場設500多家湖州主要企事業單位招聘點,共拿出1萬多個大學生就業崗位和1100多個博士生應徵崗位,足見湖州“急青年之所急,想青年之所想”。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而精誠所至之處,湖州還以“未來”一詞綴爲人才大會的題眼,更富於圖繪廣闊前景的想象力。於是不禁要問,在這裡與青年才俊們有約的,是怎樣一座能夠放眼長量的未來之城?

“諸位在校,應該問問自己:到浙大來做什麼?”前浙江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竺可楨的這個問題,現在就立在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門口(以下簡稱“浙大湖研院”)。

對此,浙大湖研院智能光學傳感與控制研究中心(簡稱“HIO實驗室”)主任龔海的回答是:來“車庫創業”。

何爲“車庫創業”?

1976年,年僅21歲的喬布斯與好友沃茲尼亞克籌集了1300美元,在自家的車庫內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於此間推出的“蘋果Ⅱ”,是首批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個人電腦之一。

幾年後,荷蘭飛利浦總部大樓旁無人問津的一個臨時板棚,迎來了阿斯麥的31位研發員。一年之內,從這裡誕生了20臺在高端裝備領域裡比印鈔機還金貴的光刻機。

既不入知名高校、也不進龍頭企業,這就是創新孵化走出的“第三條路”:規避高校研究“不接地氣”導致的產品化困難、以及大型企業研發導向對靈感視野的侷限,揚長避短地將高校技術人才具有的顛覆性研發能力,搭載企業經營路線具有市場性的產品思維,從而不斷締造着現代科創史上讓人津津樂道的產業神話。

而放眼國內,校地合作研究院的模式最接近“車庫創業”的原始基因。但令龔海感到遺憾的是,目前這類研究院的努力基本都還停留於在市場和學者之間做“翻譯”。

究根溯源,學者受困於必須在校發論文、評職稱的制度約束,只能“蜻蜓點水”般支持技術轉化;而長期供職於高校地方研究院的產業前沿人才,則如同難以迴流的“斷線風箏”,失去了校內研究體系的核心支撐。

不解綁,難掛帥。

從2008年率先於浙江省內啓動“南太湖精英計劃”,到2011年創建全省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基地,再到2019年成立長三角首家人才集團,人才福利政策、人才空間載體建設、人才工作市場化等多個“首發”證明,湖州對於人才問題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敏銳的戰略嗅覺和高效的執行力——敢爲人先、勇於探索的精神是這座城市人才戰略的亮點。

而針對校地合作的痛點,2021年湖州再次先行一步爲全國打樣,與浙江大學合作展開了一場以政策供給爲載體的制度創新。

通過創新推出“南太湖學者計劃”,湖州在繼續提供“南太湖精英計劃”政策補貼的同時,探索建立地方與高校的“雙聘”機制——爲前往湖州進行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的學者保留其高校編制,從而最大程度達到“人盡其才、引流地方”的目的。

短短兩年時間,浙大湖研院已累計引進南太湖學者8名,全職博士26人,展開了對25項技術的產業化。目前已有一項“發育”成功,成爲獲得兩輪2000萬融資的獨立企業。

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直接選擇“加盟”浙大湖研院的龔海,也在過去的一年裡帶領HIO實驗室與2家頭部企業展開合作。5月13日,太湖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落成,其領頭人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馬丁·埃文斯在參觀浙大湖研院的過程中,還鼓勵龔海團隊爲生物學家開發更加極致易用的光學工具。

而前後腳進入的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近三年來也已匯聚373名專家教授、青年博士和538名碩博研究生,與當地34家企業展開了41項技術合作,共孵化高新技術企業16家。

創新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之外,涵蓋衣食住行的貼心人才服務也是一大亮點。

去年,湖州通過“月度重點人才工作推進例會”和“週三人才會客廳”,對重點人才工作開展項目化交辦、專班化運作、閉環化跟蹤,現已答覆解決530件、滿意率達99.4%。這項創新機制,正以“示速疾也”展示一座城市對服務人才的細緻入微。

譬如,湖州依託“人才碼”實施“三免一優惠”政策,在創新創業者生活的“健康食、品質住、暢通行、活力遊、歡樂娛”五方面予以減免,並將服務範圍從個人延伸到“上管老、下管小”。

突破之處在於,政府不再限定評價人才的“帽子”,改以薪酬爲標準,讓一切社會認爲有價值的人才都可以享受政策優惠待遇。截至今年3月,已有12.8萬人激活使用,共計服務了70多萬人次。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賢士俱歡顏。”今年,湖州新籌集人才房1.58萬套,更首創“人才共有產權房”制度,跨越了城市與人才之間那一片屋檐的距離。

可喜,編制在高校、社保在湖州的學者也可以進入所有福利享受之列。浙大湖研院博後周小彬坦言,他取中這座城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湖州優越的生活質量。

人與城市的鏈接,在公共產品的編織中可見磁性。在一座2022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裡,擁有後顧無憂的體面人生,方得見“西塞山下飛博士”的盛景。

20世紀初的紐約百老匯,要排演一場新劇是件頗具風險的事。對於需要自行籌措經費的演員們來說,成功則榮譽等身,失敗則直接破產。故而在陷入財務困境的劇組眼中,提供資助者不啻爲救難降福的“天使”。

而當下,正如硅谷頂級投資人本·霍洛維茨所警示,“創業是一場如何完成比難更難的事。”爲扶持創業者走好極具不確定性的“最初一公里”,城市便應當仁不讓成爲青年人才的“第一位天使”。

90後湖州女孩徐嘉蔚,由一個偶然的機緣發現了整合文旅產業鏈上下游優惠資源的商機。但墊付簽約金的首個環節就差點使這個只有6萬啓動金的項目“胎死腹中”。困難之時,湖州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爲她提供了近乎零利率的60萬貼息優惠資金,使原本只有父女二人的小微團隊安然成長爲安吉最大的旅遊生態鏈服務商。

年輕人用天馬行空的創造力碰撞出頭腦風暴的火花,湖州是他們觸手可及的贊助方和支持者。投桃報李,青年人也憑藉突破性思維在這片土地播種出新風尚和新經濟的萌芽。

到徐嘉蔚創業的2021年,在線旅遊行業“江山已定”——攜程系作爲絕對龍頭,市場份額高達50.2%;美團和同程緊隨其後,瓜分了剩餘“蛋糕”的20.06%和14.8%。

但電子商務專業出身,徐嘉蔚深知即使只是耕耘產業鏈上的一根“毛細血管”,都可以看見別有洞天。

通過反向挖掘淡季市場,她已整合安吉2000多家民宿、40多家景區、外部300多家涉旅企業,在2022年爲當地引流破13萬人次,帶動當地上千家農家民宿平均增收一萬餘元。疫情期間,借力產業鏈的打通,她還發動安吉200多家民宿爲滯銷的春筍帶貨,半個月便清售出10萬多斤。

從返鄉探親的小小姑娘到浙江青年創業導師,徐嘉蔚的成長是湖州幫扶創業青年的一個縮影——2022年,湖州“創業精英訓練營”已培訓了1000多人次,更爲90家人才企業融資約13.5億。

而在政府的鼎力相助之外,湖州民間也不乏慷慨解囊的伯樂。

在孵企業135家,已培育股改企業2家、掛牌企業1家、南太湖精英計劃10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規上企業4家、國家級科技型企業5家、省科技型企業42家、獲得“專利”244項——這是坐落在吳興區的湖州市首家民營國家級科技創業園“浙江七幸科技創業園”(以下簡稱“七幸”)的10歲成績單。

在衆多青創空間和科技孵化器還停留在做“二房東”的服務1.0階段時,一家前身爲紡織服裝廠的民企產業園卻能爲一衆創新創業者取中,正在於其賦能研發的“天使”定位。

七幸自費設立了1億元孵化資金池,通過對優質青年創業團隊全部“持股孵化”,構建起孵化平臺與入孵企業“抱團發展”的全新模式。進一步,園區與湖州市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商業銀行、湖州農商銀行、風險投資公司建立合作,還隨時響應在孵企業的融資擔保需求。

據說,在青年創業圈裡流行着鮑勃迪倫的那首《Blowing in the Wind》:“一個人要徘徊多少條路,才能成爲想成爲的人;一隻白鴿要飛越幾重大海,才能找到可以安心停留的沙灘?”

創業的征途每天有人入局也有人退場,對這樣的問題,從來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但在湖州,去年全市引進領軍人才創業項目達104個,累計助推7家人才企業上市、27家人才企業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有了政府融資和園區持股這兩位“天使”坐鎮,行穩致遠的追夢之路上正有更多人紛至沓來。

在2022年浙江青年發展綜合指數評選中,湖州摘獲綜合得分以及青年發展環境、青年生活品質、青年人文素養、青年職業發展、青年權益保障、青年社會參與、青年人口態勢這7個一級指標“全優”的佳績。

更爲醒目的是,湖州新引進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佔當地青年流入人口總數的比重達42.35%,顯著高於國內一般城市,儼然一座活力四射的“新青年城市”。

莘莘學子爲何不約而同垂青湖州?

湖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委人才辦主任徐仲儀指出,產業蓬勃發展帶來的廣闊職業前途,方是湖州吸引人才的核心魅力。

此言有證。

《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09-2021)》顯示,75%的受訪樣本表達出積極的進取意願,“奮鬥主義”仍是當代青年的主旋律。故而,就業依舊位居年輕人擇城的剛性指標。

而下一波產業崛起的優勢將屬於那些性價比最高的城市,恰如湖州:

這裡是長三角地理中心。進一步,隨着寧杭、商合杭高鐵相繼通車,滬蘇湖鐵路運營在望,湖州即將成爲坐擁滬杭寧肥“一小時通勤朋友圈”的十字交叉綜合性交通樞紐,便於接應新興戰略產業向外走的步伐。

這裡也是長三角成本窪地。相對低廉的房價和供給充裕的工業用地,更是投資青睞的理想之地。

當長三角一體化成爲大趨勢,一方面,頭部城市在“極化效應”下加速對包括人口在內的發展資源進行集聚;但另一方面,在發展的較高階段“涓滴效應”逐漸顯現,區域龍頭的人才、技術、資金等現代生產要素也會不斷溢出。隨着龍頭企業率先走出去,爲周邊城市構建起產業生態鏈的底層架構,上下游的各類科技型中小企業便可在此基礎上不斷成長。

上世紀80年代,臺灣新竹集成電路產業集羣的崛起便遵循如此邏輯。臺積電、聯電等製造大平臺利用代工訂單崛起後,一大批設計公司和配套企業破竹而出。最終,長成了一片蔚然的產業森林。

湖州的“森林”也已初具規模。吉利汽車從杭州落戶長興,其新能源整車產業園作爲該市史上最大投資額的項目,已帶動當地6家規上零部件企業締結夥伴關係,亦有15家企業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不止新能源汽車,湖州構建起包括物流裝備、半導體及光電、工程機械、合金特材、生物醫藥、地理信息、數控機牀在內的八大新興產業鏈,市內54家上市公司、4065家規上企業都將成爲供青年揮灑人生價值的一方舞臺。

今年一季度,吳興通過舉辦“留在浙裡 才聚湖州”中國·湖州全球留學人才創業大賽,便推動了覆蓋八大新興產業鏈的54個人才創業項目達成落地意向,其中9個最終入選“南太湖精英計劃”。

全新產業賽道在湖州的開闢,更向準備進軍職場的新人們昭示着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ChatGPT + 農業數字化 = 讓農民人手一位‘虛擬袁隆平’”。

這是從事人工智能和數據融合計算的海歸博士湯猛帆心中的藍圖。而湖州堅實的數字農業基礎,將有望爲他實現這一抱負。其合作方中科臺達位於南潯的星光萬畝農場,目前已實現大田種植的全程機械化作業和自動化加工,並全面構建了物聯感知系統。

“但農民是否會失業?”

面對社會上對AI取代人工的憂慮,秉持技術樂觀主義的湯猛帆卻深信,讓傳統產業擁抱算力就是擁抱未來。“在此過程中,最顯而易見的變化就是城市新職業的誕生。未來湖州的農田裡會出現農業編程員、傳感器維修師以及大量數據校準工人。”

事實上,蝶變正在進行時。在打造長三角中央廚房的南潯千金鎮,數字化養殖已爲當地農村帶動4000餘勞動力就業,戶均增收同比增長66.7%。

美國工程院曾列出20世紀最重要的50項工程技術發明,電氣化位居榜首。到21世紀,能與之媲美的就是數字化。從數字農業、中央廚房到智能網聯汽車、未來工廠,在湖州這座洞見未來產業的城市,各類人才都能謀事有成。

根據小紅書攜手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發佈的《“蹲”個城市:年輕人選擇城市新需求洞察報告》,年輕人的城市流動邏輯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對生活性、娛樂性、文化性等城市細節的品味正越來越高。

於是,一種逐漸顯性的現象出現,越來越多青年踏上了尋找“詩和遠方”的道路。有人說,這就是新時代的嬉皮士,流浪是他們的相似特徵。但從2022年安吉溪龍鄉接待的近500位“數字遊民”身上,我們看見了不一樣的追求。

平均年齡31歲,37%擁有碩士以上學歷,從事電子商務、建築設計、自媒體運營、程序開發、藝術創作等適應“旅居”的在線遠程辦公職業,他們逃離都市的早高峰卻不曾逃避現實生活,奔向鄉村則是因爲嚮往更豐富的精神世界。

那麼,何以這些人都將湖州當成了目的地?

“讓全世界有趣的人聯合起來!”這是安吉數字遊民公社(DNA)——中國第一個服務數字遊民的創意園提出的口號。破天荒地,一個以“小隱”爲共同旨趣的生活社區生長出來。

線下社羣化,方爲他們的根本目的。在線上通訊消解真實體驗與工作生活邊界的特殊時代,半城半鄉的生活模式是年輕人尋找到的一種方法,去放下手中的設備與周圍人建立真正有意義的、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繫。

湖州的鄉村爲青年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的枯燥單調,體驗百味人生、交流興趣愛好提供了活動空間和敘事場域,纔是成爲“網紅城市”的底層邏輯。

帶着城市印記的年輕人,也在湖州鄉間的各個角落裡留下了富於時尚氣息的獨特痕跡。

現在旅遊必須打卡的小紅書安吉西餐廳排行榜第一名“炎-薪火Bistro”,就是一位餐飲業從業青年在DNA與他人交談所得的靈感。有消費者評價爲“好像將上海安福街搬到了湖州白茶原”,正得箇中三昧。的確,當代青年情之所鐘的便是能夠在鄉野風味中享受城市品質。

不謀而合,一位吳興女孩汪穎回到故鄉,將她周遊世界看見的風景糅入了妙西的山澗和竹林。“北海道的函館、聖托裡尼的洞穴、越南的竹排屋……”7個房間就是7種建築文化。2020年疫情衝擊下,她的“妙溪”民宿在一衆農家樂和洋家樂中脫穎而出,實現了湖州排名第一的85%入住率。

當青年的出入成爲鄉村與城市交互的紐帶,我們是否還能有更多期待?

在去年7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源地安吉餘村發佈了“全球合夥人計劃”。所謂“合夥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產業招商,而重在鼓勵帶着城市資源的青年人進入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探索鄉村發展的全新模式。

從“小余村”到“大餘村”,農場、露營、咖啡、茶飲、親子、萌寵、音樂、美學設計、戶外體育、直播電商等業態都可以找到另一番有爲空間。目前,餘村已簽約各類合夥人20餘位,落地項目(公司)22個,吸引了超1115名大學生入駐,各類博士、教授21人蔘與共創共建。

百年前,吳興青年陳其美投身於光復上海的革命工作,可稱熱血志士。39年前,120多位青年經濟學家來到德清莫干山上,爲中國追趕西方展開頭腦風暴,貢獻的則是思想菁華。

可見歷來,湖州是一塊極富動態的地方,它講述成千上萬年輕人的故事,純粹地帶動青年應着時代劇情的每一個起承轉合去成長。正如此次“520湖州未來大會”所展現的城市一隅,即湖州的產業功能與文化氣質裡,將與我們撞個滿懷的,是一段宣誓同人才未來共振的真情告白。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 出品

作者 | 谷青竹

編輯 | 陳 瑩

統籌 | 查一鳴

排版 | 靜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