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贏取美國大選靠TikTok
陶冬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這可能是美國近代歷史上角逐最激烈、燒錢最兇猛的一場大選,但是傳統的電視直播辯論只做了一場就點到爲止了。辯論中的贏家並無乘勝追擊之意,輸家也不想着再來一場翻盤。原來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傳統電子媒體之外,重點放在社交媒體廝殺上了,而社交媒體的主戰場是TikTok,抖音的海外孿生兄弟。靠看電視來決定選票投向的那一代人正在老去,而且那代人中很多人早有了固定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本世紀出生的Z世代,基本上不看電視,多數人也不主動尋求政治資訊,他們對資訊的獲取主要來自社交媒體,其中TikTok上的短視頻是他們這代人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特朗普任內曾經想封殺過TikTok,拜登任內曾經想封殺過TikTok,最後關頭都是因爲這個社交軟件太受美國年輕人喜愛而不了了之了。如今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把競選活動伸向TikTok,因爲那裡的年輕人政治搖擺性強,可塑性高,社交媒體上內容製作週期短成本低,還有各種手段可以操控輿情。各類選情分析、民意調查將聚焦點放在七個搖擺州,的確特朗普和賀錦麗誰能拿下更多的搖擺州,誰就更有能力贏得這場大選的最終勝利。從另一個角度看,搖擺人羣是Z世代,他們中間許多人是第一次參加大選投票,投給誰、出不出來投票,對最後的結果至關重要。這些人花在TikTok上的時間遠遠多過看電視的時間。不誇張地說,經往白宮之路必須通過TikTok關卡。特朗普在2016年大選中出人意料地擊敗克林頓,靠得就是Facebook。他在資源不足、備受打壓的情況下,靠的就是社交媒體的動員能力,聚集了政治觀點類似的人羣,煽起了支持者的狂熱,在社會爭議中脫穎而出,最後以微弱優勢殺進了白宮。這次選舉中,Facebook明顯地採取政治中立立場,TikTok便成爲兩黨的兵家必爭之地。TikTok在算法上的獨特之處,讓競選團隊可以更好地瞭解受衆,更精準地有效地推送內容到目標人羣,表面上可能只是一些令人開心上癮的視頻,背後或許有更深的競選目的。民主黨邀請內容製造者參加黨代表大會或者到白宮做客,希望受邀者用自己的語言和激情影響到各自的粉絲人羣,並在網絡上擴散。兩黨都刻意讓Z世代的人來製作適合他們自己的內容。賀錦麗在她的TikTok競選賬戶上,有500萬粉絲;特朗普則擁有1200萬粉絲。不過她的官方賬戶擁有15億點擊率,而他的擁有10億點擊率。賀錦麗團隊今年發了851條內容,vs特朗普團隊41條。從另外角度看, TikTok發表的所有內容中,保守主義內容(共和黨底色)在十月初之後開始超過進步主義內容(民主黨底色),轉折點是萬斯與沃爾茲的副總統辯論。颶風襲擊東南沿海後,TikTok上對現政府的責罵更是一邊倒式的,與賀錦麗在民意調查上回落相吻合。要想贏得本次總統大選,必須拿下賓夕法尼亞州和Tik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