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息橋》:我們都是橋上的人,我們都曾在此間嘆息

港劇《嘆息橋》明明講述的是金屬味道的結構之中一釘一錘去搭建出來的故事,卻有一種在精準打擊之外的波瀾與蔓延感。就像湖南企發文化王老師說的,嘆息是言語之外的邊緣,也是日常生活的中心。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一枝,俱開一蒂,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墮於首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涵之側。人之生,就像一座橋,我們自彼處來,往那頭去,一邊走,一邊不住嘆息,因恨事太多。

該劇講述了幾對男女幾十年來在愛情、友情中兜兜轉轉的故事。李子勇出身貧窮,年輕時爲賺取母親的醫藥費拼命打工賺錢,與同在茶餐廳打工的少女方小薇相識,自此兩人變成好朋友。茶餐廳老闆分配子勇到比利時進行走私名錶的生意,因一個重大的錯誤子勇在比利時留了二十年,他藉此結識了出生入死的紅顏知己Judy。四年前,子勇返回香港跟小薇一起開辦餐廳,他重遇在比利時結交的朋友何樂兒,二人一拍即合很快便走在一起。子勇後來發現樂兒與胡啓源亦已拍拖八年,自己也與一名人妻樑淑媛育成子,六人關係撲朔迷離。命運讓他們的人生交錯,相遇 ,相識,相處,相分到重遇,糾纏一輩子的愛恨,換來一聲嘆息...

該劇的鏡頭語言很獨特,敘事方式也很獨特,我們在嘆息胡啓源的渣,何樂兒的傻白甜,李子勇和小薇的錯過,一錯再錯,其實,用平行宇宙的來理解,事態必然這樣發展,不然,可能還不如這樣呢。其實看完這部劇,最大的反思是每個人的主觀意識,看看每個人眼中當事人和自己的作爲,有多大的差異,所以許多誤解埋怨委屈,都不是事後可以解釋得清的,就像李子勇說:這麼多年了,再解釋還有用嗎?只是換個心安吧。

劇中所有二人關係,情感關係,都是靠第三人與其中一人的家庭關係推動的。一個沒有硬性分裂友情愛情親情的理性設定,卻在任意一組關係裡看到任意情感之間不同的質量配比,甚至囊括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又廣闊又深邃。你我都以爲橋是用來抵達對方的,誰知不過是在阻攔彼此關係,於是還是在嘆息,這紅塵男女,怎麼都被用來推演有緣無分,或者解說婚姻墳墓。非要等到濃霧散去,每個人心知肚明的時候,才知這世事早已蹉跎得不知該笑或哭。

導演用多角度敘述關於原生家庭、朋友、戀人、兩性的故事,每個角色背後也可以找到諸多類似的羣體。就像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的,已經很久沒有看過港劇了,這部劇我非常欣賞導演的剪輯手法。每一集以一位作爲主角視角,前幾分鐘爲過去時間線,後面是現代時間線。我們每一集看到的都是一個局部的角度,通過多個視角串聯放大,來還原起一個完整的故事。時間+串聯交錯的剪輯手法,從兩個時間點出發,最終過去與現代相交。

整部劇的劇情是晃晃蕩蕩慢慢前進,把生活一層層剝開,也把每一個平凡人的心一層層剖開。每個人都只知道故事的“一部分”。 純粹是因爲導演團隊喜歡這種敘事風格和角度,力求用新的拍攝角度和敘事方法講述香港的尋常現實故事,所以在狹窄的空間和極小的人物比例裡面,觀衆解讀出了人性的不同側面和更多的細節。劇中的每個人都那麼缺乏安全感,就像現今社會裡的你我他。而在嘲笑他們自私無能的時候,其實我們不是也一樣被這樣那樣的牢籠束縛着,爲了小小的一塊棲息地而卑微地忍耐。

該劇最大的亮點就是以不同人物的角度展開講述他們之間的故事。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只會顧及個人感受,都只會記住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去粉飾/刪改記憶。衆人各執一詞,誰都不願意承認自己說謊。這種溝通困境就是所謂的“巴別塔困境” ,人心如月,都有藏在陰影中的那一面,看似近在咫尺,其實隔着天地。你站在橋上嘆息,嘆息的人在橋上看你。我們都是站在橋上的人,我們都曾在此間嘆息。感情這個東西,真的可以沒有上帝視角,那些自以爲看透一切的人,最終纔是摔得最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