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桌下搞小動作,歐委會做法並不高明
社評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簡稱“中國機電商會”)16日晚發佈的聲明透露,在與歐方就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相關談判中,歐委會在與中方磋商的同時,又單獨與部分企業進行價格承諾談判。中國機電商會對此表示明確反對,認爲此舉將動搖談判的基礎和互信,給雙方磋商帶來干擾。我們認爲,這一細節決非“小事一樁”,不僅關乎歐方的信譽,以及其對基本談判規則的尊重,也關乎這一重要談判的走向。這次談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關係到此次所謂反補貼調查的結果,還很可能成爲產業升級變革浪潮中,中歐利用規則創新解決貿易問題的一個開端。因此中歐雙方對此都很重視。自9月20日起的20余天中,中歐技術團隊在布魯塞爾進行了8輪密集磋商,經過艱苦努力,取得了重要進展。其中一位消息人士向《環球時報》透露,會談持續了約50個小時,中方團隊在中秋節和國慶節假期期間一直在工作,針對歐盟方面提出的技術問題,提交了超過27500頁的材料。在磋商中,中方充分聽取中歐業界訴求和意見,多次提出務實的建設性解決方案,展現了最大誠意和靈活性。但令人遺憾的是,雙方目前仍存在重大分歧,未能達成均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根本原因在於歐方沒有拿出真誠的談判態度,言行不一,甚至搞出“陰陽談判”的伎倆。中國機電商會最新透露的細節就是典型例子。包括在華歐資企業在內的12家汽車企業,已授權中國機電商會提出代表行業整體立場的價格承諾方案,這是中歐談判的基礎。但歐委會卻想搞“單獨約談”,試圖通過一對一談判,瓦解、分化中方訴求,以此獲得不正當的競爭優勢。這一做法暴露出歐方的投機心理。必須要說,這種“小聰明”既不體面也不高明,更不會奏效。我們注意到,儘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將於10月底生效,但歐方仍通過各種渠道表明,談判可能持續更長時間。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日也表示,即使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生效,與中國的談判也將繼續進行。這一態度實際上反映出歐方很清楚,如果按照現有的方式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將損害歐洲的利益。加稅策略必將反噬,德國總理朔爾茨此前一語道破,“這就是爲什麼必須繼續與中國進行有關電動汽車的談判”。因此,繼續談判決不是歐方對中方的某種“寬大”,雙方的談判地位是平等的,歐方需要對此有清醒認知。實際上,無論是從產業角度,還是從市場或者說市場發育的角度,中歐妥善解決分歧有利於各方利益,這個道理是明擺着的。早在調查開始前,試圖操弄關稅來保護本土產業的做法就沒有在歐盟內部獲得一致支持。初步裁決出來之後,反對的聲音就更明確了。據朔爾茨透露,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17個國家不支持這項政策。貿易保護主義走不遠、也不會取得好的效果,是完全可以預見的。中歐都希望談判能取得成功,然而談判成功的關鍵之一就在於各方能夠信任彼此的誠意和承諾。歐方要放下短期利益的考量,以長遠視角來促進雙方在全球化時代的深度合作。全球電動汽車產業不是零和博弈,未來市場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很大,合作是破解中歐電動汽車產業補貼問題的唯一方法。希望歐方正視、尊重中方的誠意,一心一意回到平等談判的正確軌道上來,否則只會導致貿易摩擦升級,影響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中國和歐盟作爲世界上的兩大經濟體,有責任通過合作解決分歧,而非製造對抗。目前,中方已正式邀請歐方儘快派技術團隊來華,繼續下一階段面對面的磋商,併爲此做好了一切準備。中方拿出了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解決分歧的最大誠意,與此同時,中方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的決心也絕不會改變。這是歐方必須認清的兩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