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十月主題:詹宏志談消逝的文學物種

五年來,臺中中央書局每個週三晚上就在那老城區街角亮起智慧的光,「閱讀島中央×週三讀書會」各講師以不同角度說書,爲街坊近鄰、爲聞書香遠道而來的書迷,引路進入閱讀的世界。

詹宏志本次第五次擔任臺中中央書局讀書會主講人,分享閱讀的快樂。記者沈昱嘉/攝影

第五屆已於5月22日展開,繼龔書章、番紅花、楊雙子、楊翠、洪愛珠後,讀書會發起人、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接棒於10月9日至30日,以「消逝的文學物種」爲題,連續四周於週三晚間談飛行、狩獵、航海與鯨魚四類文學。

詹宏志說:「這些文學題材跟形式已從我們的閱讀景觀裡退場,我現在做的是招魂,讓大家重新認識過去有這樣的文學。」

詹宏志本次讀書會談消逝的文學物種。記者袁世珮/攝影

在閱讀中找到樂趣

詹宏志已連續五屆參與讀書會,爲了「說書」,他埋首書堆,大量閱讀、旁微博引,用心作筆記,看似繁雜,他樂在其中:「我從小就很愛讀書。讀書的確給了我後來人生的一切,包括對世界的看法以及對世界的使用,沒有其他東西給我的幫助比書更多,今天的我是過去所讀的綜合結果。」

詹宏志爲每一次的讀書會演講,都要作大量的功課。記者袁世珮/攝影

詹宏志小學四年級就讀托爾斯泰。因爲大姊是文青,在臺中讀高中時會帶書回家,在三個弟弟中「相中」了可能最像她的詹宏志,會把書給他看,就是這樣,他讀到了托爾斯泰的《人需地幾何》(How Much Land Does a Man Need?)。

年紀太小了,不是很懂,但故事太引人入勝,詹宏志從此看托爾斯特,高中看《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大學時就開始受杜斯妥也夫斯基吸引。

書不是讀過就好,每次閱讀都在變化,值得反覆推敲,詹宏志說:「讀過的書和人生經歷過的人、事放在一起,還有我對於世界的某種理解,合起來再跟書對照,我就會得出一個新的東西。」所以,他在讀書會上說書,也是自己的新收穫。

詹宏志爲讀書會準備的書單。記者袁世珮/攝影

透過閱讀召喚曾經的時代

「這次要講的題目很有趣,是重新去感受某一個時代的一種生活。」詹宏志說,有一些文學的創作型態曾有明確的主題跟形式,但這件事情消失了、或者已邊緣到讓人無法意識到曾有一個時期這樣的文學是如此蓬勃。

例如飛行文學,指的是飛機發明之初,機身小,飛行者是憑膽識與身體在駕駛,所有的儀器就是人的感官,這是搭着豪華客機的今人無法想像的。詹宏志指出,每一本聖艾修柏裡的小說,包括《小王子》都是飛行故事;電影也有,如宮崎駿一定是對那樣的飛行着迷,還有《藍徽特攻隊》(The Blue Max)、《英倫情人》等。

電影《遠離非洲》裡,勞勃瑞福打獵時,必有一名女飛行員開飛機幫忙趕鹿,那女子正是此次書單《夜航西飛》(West With the Night)作者Beryl Markham,只是電影裡改了角色名。

詹宏志本次讀書會主題之一狩獵文學。記者袁世珮/攝影

狩獵文學是指與大自然對抗的打獵,18、19世紀,人們到非洲、亞馬遜或美國大西部打獵,特別是打大型獵物,這是很花錢的貴族運動。打獵時,看似獵人佔優勢,但其實他除了有槍,其他條件都不如獵物,所以那是生命處於邊緣、意志集中在某一種狀態下的過程,待狩獵結束後,那種解脫、收穫、甚至感傷,這類文學曾在某個時期很蓬勃。

詹宏志說,如今不但是沒什麼人寫這類文學,連閱讀都變得政治不正確,此次書單《長草叢中的死亡》(Death in the Long Grass)作者Peter Capstick曾爲美國的出版社編了一套狩獵文學,前言就一再道歉。

詹宏志本次讀書會主題之一,談狩獵文學。記者袁世珮/攝影

還有的是文學題材還在,但讀的理由已不同,例如航海文學與鯨魚文學。詹宏志說,航海歷史悠久,人跟海的搏鬥很發達,探索的過程中充滿了未知,船可能直接撞進暴風裡,船上有各種心思,一個船可以把一個世界寫進去。」

鯨魚曾經跟人類關係密切,18、9世紀,人們夜裡點的燈油都是鯨油,鼎盛時期有上千艘捕鯨船在海上,如今人們讀《白鯨記》,可能會疑惑作者爲何花那麼多力氣描寫鯨魚分類與生態、捕鯨的工具與方式,但在當時的社會,這並不是很遙遠的知識。

詹宏志本次讀書會主題之一鯨魚文學。記者袁世珮/攝影

詹宏志曾經負責給兒子講睡前故事,講到《白鯨記》,他會特地坐起來畫圖,解釋如何大船換小船、小船怎麼追鯨魚、魚叉手怎麼將魚叉刺入鯨魚身體、小船如何應對負傷逃命的鯨魚,說清楚了,小孩才能繼續聽故事。後來,父子到波士頓旅行,去到書中發生地,那裡有一個捕鯨博物館,小孩子進去,所有東西都看懂了。

這便是閱讀的魅力,現在人已經沒有這些經驗,唯有透過讀書,可以想像。

歡迎來書店走走

讀書會辦到第五屆,詹宏志回顧初衷:「辦讀書會的動機很簡單,我想給書店一點新的能量。」

在他小時候,人們去書店的理由很多,書店和很多日常用品有關,到了8、90年代,人們的求知慾望在圖書館、在書店,相對於靜態的圖書館,書店有新的作家、有話題,更能「挑逗」人,但現在的書店生態早不一樣了,小型書店要花更多力氣去耕耘跟社區的關係,要保持動能。

詹宏志說:「這個時候要做一個書店是很艱難的,中央書局有歷史爲資本,我又有做編輯、做出版的背景,所以決定以讀書會來讓書店有活動,散發魅力,讓大家記得這裡有一個書店存在。」

從第一屆他自己談12場小說,有來自六個國家、9000多人次參與,到現在更多人蔘與:「我們沒有想太多,就用最素樸的方式,請很會讀書的人自己決定講什麼,把題目公佈,想聽的人就來。」

去年底做了一場跨年接力讀書會,至今影片觸及達70萬人,這讓詹宏志很驚喜,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延伸力量,畢竟文學演講頂多就在幾十人到幾百人之譜,現在新的工具讓讀書會「打開」,很多人在辦讀書會,聽的人不一定看過書、也不一定聽完就去看書,但有那麼多人蔘加讀書會,纔會有更多人去讀那個書。

從這個角度看,詹宏志說:「這已遠超過我最初的目標。畢竟我原來只是想,書店有活動,鄰居別忘了來書店走走。」

詹宏志本次讀書會主題之一談飛行文學。記者袁世珮/攝影

詹宏志爲了讀書會,會重新大量閱讀。記者袁世珮/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