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科博館 探索科學驚奇樂趣

科博館特別委託知名標本藝術家黃雯傑,以特殊手法重新呈現多種動物跳躍。(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成立近40年,啓發無數孩子對自然科學的濃厚好奇與興趣,備受喜愛的「生命科學廳」展示遠古生物到現代人類的精彩演化,長期帶領大小朋友探尋大自然的奧秘,2024年更以《奇幻自然:自然奧秘,科學解析》全新展區,邀請您一起來探索、感受科學的樂趣。

「生命科學廳」常設展區由科博館首任館長漢寶德邀請英籍設計師James Gardner所設計,多年來陪伴科博館迷長大,但隨着時代變遷,加上這十幾年來大自然與數科的新發現,科博館更新其中的《數與形》展區,以全新的《奇幻自然》跟大家見面。

《奇幻自然》展區凝聚近20位共同策展人與知名御匠設計公司團隊心血,歷經3年多的溝通與琢磨設計完成,拜現代科技所賜,自然科學界可能每隔幾年就會發現新物種或建立新的理論,策展科學家都做好「隨時代演進定期更新調整展示」的準備。

《奇幻自然》展區,強調「自然奧秘、科學解析」,以五大主題呈現自然界中形與數的多樣性、形態、功能、行爲和科學探究,希望展區能「一直長大」,展示也將隨着時代變化不斷更新。

單元1 〈哇自然!嗨科學〉

科博館不僅有恐龍、三葉蟲等和遠古標本、化石,還有很多研究人員長年深入研究臺灣在地的獨特自然物種!新展區可看到其他國家博物館看不到、僅臺灣獨有的植物與動物。進入展區時,首先迎接大家的就是400多歲的「臺灣雲杉」以及從海岸線到高海拔的臺灣鳥類標本, 共有超過100只, 相當壯觀。

單元2 〈圓不圓:蛋科學〉

過去在《數與形》展區吸引許多大小朋友的「球體與圓」,特別在《奇幻自然》展區升級延伸爲「圓不圓:蛋科學」。蛋是生命的起源,共同策展人之一的曾柏強獸醫師蒐集許多來自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等地的蛋標本,讓觀衆瞭解蛋與孵化後成鳥等特色。此外,科博館內的古生物學家楊子睿博士和昆蟲學家蔡經甫博士,也在展場介紹恐龍蛋及我們日常周遭的昆蟲卵。

最吸睛的是,展場中央有以198個「六角形單元」組成的螢幕,呼應大自然常見的幾何結構,開展時會投影放映「鳥與蛋」主題,未來有機會將因應時事或活動不時更新。

單元3 〈動一動:生物力學〉

超巨大「機械魷魚」,由臺灣展示互動設計師施和夫與海洋生物學家黃興倬博士合作精心設計的裝置,只要滑動任一個轉盤,就會牽引魷魚動作,絕對會讓小朋友都眼睛一亮!透過機械魷魚以及旁邊搭配的影片,大家就可以看到水母、烏賊怎麼移動,又是怎麼調整自己的方向。例如大家都熟悉的烏賊,會用噴射的方式快速前進,只要看過影片都很難忘。

《奇幻自然》每個展櫃背後的共同策展科學家都做好「隨時代演進定期更新調整展示」的準備。(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單元4 〈追一追:計算與行爲〉

生物行爲背後處處有學問!想要體驗蠶食鯨吞這句成語中,鯨魚吞食的壯觀場面嗎?科博館在此展區呈現「鯨豚覓食」的難得景象,還有大自然帶來的驚奇!而爲數衆多的魚羣巡遊以及牠們瞬間變化莫測的隊形,在如此快速的運動下,羣中成員卻鮮少相撞或壅塞,這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呢?想找解答,請到展場一探究竟囉!

單元5 〈說故事:探索自然、發現科學〉

展區介紹兩位科學家的故事,李勇毅博士研究的是遠在中越邊境,必須橫跨地雷區纔看得到的暖地杓蘭;詹美鈴博士研究的則是和人類很親密但我們對牠們卻很陌生的「居家節肢動物」。希望以科學家的故事鼓勵孩子,只要你有興趣,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科學探索。

科博館期待《奇幻自然》展區陪伴不同世代成長,打造一個全年齡的參訪體驗。1988年英國設計師曾在生命科學廳的2樓「哺乳類的演化與適應」展區懸掛一隻黏附鳥類翅膀的小豬標本展示品,在原本的英文意義中,Flying Pig飛天豬代表「不可能的事」,但隨着科學的進步,現在可延伸象徵成「繼續突破」或「新可能」的寓意。本展設計團隊特別將飛天豬融入展場設計,有時牠會在螢幕畫面中飛來飛去,甚至還會「出現」在展場某幾個角落,與大家不期而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廣告)

領航員: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科博館《奇幻自然》是很貼近大衆的常設展,生活中自然界的「形與數」都能在這裡找到,無論是小的微觀縮世界、大的現實日常生活,都能透過好理解的科學解析認識大自然的奧秘。歡迎大家把握春節假期,來展場發現驚奇!(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