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路認證董事長 李榮琳掌舵 領檯網度風暴

檔案 臺灣網路認證公司(TWCA)

臺灣網路認證公司資本額僅2.5億元,卻在金融證券憑證領域擁有逾八成市佔,更是國內最大的民間憑證發行機構,風光背後是險些遭到解散清算、經營困難的過往,20年風雨路走來,臺網仍屹立在產業發展第一線上不曾倒下。

董事長李榮琳回顧那段過去,依舊感謝不同時期的夥伴,李榮琳認爲,臺網作爲擁有公股色彩公正第三方存在,並不能單純以做生意爲主,更要擔負起一些使命。

臺網1999年成立初期時,主要股東包含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集中保管所、財金資訊公司與關貿網路等公股企業,然而短短三年間,卻將2.5億元股本幾乎燒光,更成爲當時證交所轉投資事業中虧損最嚴重、淨值比最低的公司,改革刻不容緩。

李榮琳認爲,草創初期因投入大量成本人力整合不同認證系統及維運,才致使營運成本偏高。因此整頓期間,由大股東臺灣證券交易所在臺網董事會主導營運改善計劃進行全面改革,除朝縮小當時的經營規模,也與原來的競爭對手宏碁集團旗下的網際威信進行資本合作,當時負責網際威信臺灣區營運的李榮琳也因緣際會接下臺網總經理一職。

李榮琳表示,臺網20幾年都深耕在網路認證領域,網路認證具備交易不可否認與身分識別等兩大功能,主要應用於資金調撥與證券網路下單,但在缺乏經濟規模的情況下很難獲利,在臺網與網際威信進行整並後,首要目標就是轉虧爲盈。

臺網將五年作爲一個里程碑,前五年李榮琳一方面進行現況盤點,一方面運用臺網過去累積的營運經驗,將全球統一化的電子憑證標準「在地化」,並在當時定調出公司價值、客戶需求、股東支持的三隻腳,尋求未來發展規劃與內部共識

相較當時2萬張的銀行憑證與50幾萬張的網路下單憑證,李榮琳感到驕傲的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臺網簽發出仍有效的憑證就高達870萬張,用戶數約450萬人,企業數則爲20萬戶左右,飛速的用戶發展除了科技日新月異外,其實歸功於臺網的第二個五年計劃

當時李榮琳發現臺網徒有維運的能量,卻缺乏研發實力,使用國外軟體需付高額權利金,於是與股東達成共識,臺網要完成自主技術的研發。後來花費三年時間,在2009年順利完成自主系統開發,並陸續取得Web Trust、Web Trust for EV的標章,更成爲國內首家將根憑證(root)放到瀏覽器(Browser)的業者

當技術自主化後,臺網就像打通任督二脈,產品發展初期率先改善當時客戶端的憑證問題,譬如券商客服人員幾乎每天有兩成的電話都在處理客戶憑證到期、重領憑證等問題,臺網將個人到企業,企業到第三方的認證服務流程優化後,不但解決券商困擾,在取得客戶信賴同時,也打下發展基礎。

臺網運用現有資源,配合金管會2016年發佈的「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主動成立身分識別中心,投入新藍海商機。最初定調身分識別中心要多元化,包含自然人憑證、晶片金融卡、健保卡、金融憑證外,2018年與五大電信合作,使用雙證件辦理SIM卡行動數位的身分辨認,同時推行臺灣行動身分識別(TW FidO)發展,運用原有的公開金鑰基礎架構(PKI)機制達成自然人憑證端的行動方案。

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臺網的根基也已抓得牢實,不但成爲國內的電子憑證發行龍頭,根據證交所的合併財務報表顯示,臺網去年獲利也突破5,000萬元,相較整頓前的臺網,如今大環境的挑戰並未減少,步伐卻已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