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瀋陽之夫妻美術館
美術館內部一隅。(作者提供)
美術館展出本地藝術家作品。(作者提供)
「別處美術館」所在的建築是奉天英美菸草公司舊址,始建於1928年,是瀋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建築。(作者提供)
不知不覺定居瀋陽邁入第四個年頭,命中註定要與大陸有個不解之緣,如今大陸也成爲我的家,因此每當有人問我何時回家,我都會說我要回瀋陽也要回臺北,因爲兩岸都是我的家。
一對藝術家夫妻
第一次知道「別處美術館」是無意間在瀏覽瀋陽新聞時發現到的。一開始只是爲了發掘一些有瀋陽人文氣息、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的好去處,但這則新聞中有個亮點卻吸引着我,那就是美術館是一對兩岸夫妻所經營的,因此心中就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去認識一下,畢竟同爲兩岸青年且又是兩岸聯姻因此吸引着我。
非常有緣的是在一次聚餐中認識了美術館的女主人,跟我一樣來自臺北,在短暫交流後約定好一定要去「別處」看看。就在隔日抱持好奇心,照着女主人發給我的地址走了趟「別處美術館」。
說到「別處美術館」,就如同它的名字般別有洞天,與其他美術館不同之處,是它更有歷史的滄桑感,美術館的前身是原奉天英美菸草公司舊址,房屋始建於1928年,迄今超過90年頭。
女主人仔細介紹,裡面主要分爲兩棟相連的二層小樓,分別爲東、西館。西館一樓主要作爲咖啡廳、接待處和工作室,二樓則作爲藝術展覽室,每兩個月都會定期舉辦不同藝術家的展覽,西館樓上還有閣樓,主要是進行沙龍講座放映電影所使用,二樓連接東館富有年代感的廊道更是吸引着我。
東館平時不開放,但熱情的女主人還是帶我進去參觀,東館一樓是專業畫家的創作室和兒童藝術工作坊,二樓則存放着許多骨董,必須經過預約導覽才能參觀。
難能可貴的是,後頭還有一間木造小房間,也美術館建築裡唯一有空調的地方,女主人跟我說,這個木造建築主要是邀請外國藝術家在瀋陽創作所居住的地方,平常沒有人時就作爲休息室。
法國留學返鄉創業
在經過女主人對「別處」理念和整體建築介紹後,總算見到美術館長男主人並與之交流。這位瀋陽在地青年有着自己的藝術理念,作爲瀋陽本地人自魯迅美術學院畢業後去法國留學時認識了另一半,在法國一待就是八年多,之後這對年輕的兩岸夫妻於2016年返回臺灣創業從事藝術展覽策畫。
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男主人與瀋陽這棟老建築結緣,特別是作爲一名在外地漂泊多年後的瀋陽青年,開始有了落葉歸根的想法,希望將自己的藝術理念在家鄉落地。經過夫妻倆用心修復後,2018年美術館開幕,主要承接兩種類型人的展覽,一類是本地藝術家另一類則是外國藝術家,希望可以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來到瀋陽進行交流創作,因爲男主人想要將在國外學習到的藝術教育理念引薦進入到瀋陽來,希望透過更多的國際文化交流,深耕瀋陽這片文化綠洲。
深耕瀋陽藝術文化
此外,更令人佩服是,他們也希望給更多年輕人有個親近藝術的平臺,所以經營這間美術館基本上屬「純公益」性質,沒有聘請任何一位員工,採用的是「練習生」的模式。「練習生」不領薪水但可以在這裡學習到策展、藝術設計、咖啡餐點等多元的工作模式,吃住生活工作都在「別處美術館」,因爲「別處」也就是「練習生」的家,主要就是給年輕人一個鍛鍊培養藝術理念的平臺。
同樣作爲一名臺灣青年的我,看到一個臺北女孩在丈夫的家鄉瀋陽,創辦了一個與衆不同的美術館,有着一個熱愛自己鄉土想爲家鄉藝術做出貢獻的先生,這種不忘初衷的精神深深打動的我。就如同男女主人跟我說,他們經營這間美術館的理念不在於將之打造成瀋陽的網紅地標,而是希望真正吸引藝術同好相互交流欣賞,漸漸地讓這座城市有着屬於自身的藝術氣息,而不是讓外地人想到東北想到瀋陽,永遠都停留在「重工業是燒烤,輕工業是直播」這種刻板印象。
令我反思赴陸初衷
在聆聽他們的想法理念後,也讓我再次重新反思自己爲何要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的初衷,不就是跟這對兩岸夫妻一樣單純嗎?他們可以,我相信每一位在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朋友也可以,除了賺錢之外,大陸還有許多值得你慢慢發現愛上大陸融入大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