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北疆十日震撼之旅

作者攝於賽里木湖。(作者提供)

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北疆不知新疆之美,秋天,是新疆最美的季節,九月份趁來南京辦事之便,加入好友許明與楊潔伉儷規劃的北疆旅遊,以十天的時間遊覽了那拉提草原、賽里木湖等北疆著名景點。

新疆古稱西域,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將「西域」改名爲「新疆」,意思是「故土新歸」,泛指新的疆土。1884年新疆建省,1955年改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區內聚集許多民族,頗具異域風情。

新疆幅員遼闊,山川壯麗,166萬平方公里,中國面積最大之省份,相當於46個臺灣的大小,用「最美的風景在路上」來形容新疆旅遊,最是恰當不過,因爲景點分散,旅遊的時間大多耗費在路上。團體旅遊通常每日坐車平均時間爲6—8小時,而我們的客製化小包團,機動性高,旅遊景點取捨頗有彈性,每日坐車平均時間僅爲4.3小時。其中較長的路程如第二天的行程,由烏魯木齊經S21沙漠公路到五彩灘,路程550公里,行車6小時,S21是新疆首條沙漠高速公路,縱穿準噶爾盆地及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車窗外是無邊無際的荒漠、沒有盡頭的公路,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個人的孤獨與渺小;第九天的行程由那拉提經獨庫公路北段及高速公路回烏魯木齊,路程490公里,行車7.5小時,獨庫公路縱貫穿天山山脈,連接南北疆,沿途有風光旖旎的草原,參天蔽日的雪嶺,層巒疊嶂的山峰,隨着海拔上升,溫度逐漸下降,霧氣瀰漫程度持續加劇,當攀上哈希勒根達阪時,雪線近在咫尺,公路兩邊的古冰川遺蹟一覽無移,幾個小時前在那拉提是攝氏10度,此時汽車室內溫度表已爲零度,一日之內感受到天山的「一日觀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

新疆對外交通,古稱絲路,隨着交通建設的到位,景點陸續增多,但景點間距離遠,旅遊耗費體力,難怪很多人抱怨,新疆的旅遊景點是漂亮,就是乘車時間太長了。

嶙峋險峻的天山山脈自西而東橫臥於新疆中部,山脈東西綿延2500公里,東段橫亙於新疆境內約1760公里,佔地57萬多平方公里,約佔新疆面積的1/3,南北寬約250到300公里,將新疆分隔成南北兩大盆地。

天山山脈的羣峰,一般海拔在3500到5000公尺之間,高聳的天山山脈攔截遠方吹來的水氣,積聚在山峰,形成大量的高山冰川和永久積雪,新疆氣候乾旱,但天山上近萬條的大小冰川,就像巨大的固體水庫,儲藏大量的水源,其融雪滋養了大地,孕育了很多的河流、衆多的湖泊及人口密集的小綠洲,呈現生氣勃勃的綠色氣息,改變了這片乾旱土地的命運。

賽里木湖位於伊犁縱谷內,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湖面海拔2074公尺,面積約453平方公里。與日月潭滿水位面積8.4平方公里相比,賽里木湖面積是日月潭面積的54倍。

「賽裡木」,蒙古語意爲「山脊樑上的湖」,賽里木湖有「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的說法。蓋因大西洋的暖溼氣流,一路向東到達天山西麓,形成降水造就了賽里木湖。

來到賽里木湖,坐船遊湖觀景,看到壯闊的湖泊。蔚藍清澈的湖水,遠處白雪皚皚的天山,新疆這個遠離海洋,深居內陸,雨量稀少,戈壁沙漠隨處可見的地方,竟有如此浩瀚的大湖,誠屬不可思議。

北疆處處有草原,那拉提草原是其中的佼佼者,那拉提草原總面積400平方公里,是清境農場面積760公頃的52倍大,草原內有雪山冰川,雲杉森林,河谷曼灘,草原花海,氣勢恢弘,是一難得見到的美景。

那拉提空中草原是一處山間盆地,四面的羣山托起中間的草場,以其海拔較高,故稱爲空中草原:來到空中草原,順者木質臺階拾階而上,到達一個「天界臺」的地方,那拉提遼闊的牧場美景盡收眼底,牛羊成羣在草地上吃草,哈薩克民族的白色氈房散佈其中,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喀納斯」,蒙古語意爲「美麗富饒,神秘富饒」,景區內因保持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原始風貌,被稱爲人間淨土。景區內有禾木村、喀納斯村和白哈巴村三個原始圖瓦族村落。

禾木村是一個被白樺林、雪山、河流包圍的保有完整傳統的圖瓦族人村落,村內隨處可見一棟棟小木屋及成羣結隊的牧羣在草地上吃草。藍天、白雲、青山、森林、村落、河流,構築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素有「中國第一村」的美稱。惟近年來由於過度商業化,常爲人詬病缺乏原有的靈氣。

爲了觀賞禾木的日出晨霧,9月13日特別早起,清晨的草原讓人心曠神怡,禾木村的晨霧繚繞,堪稱美景,令人難忘。8點禾木開始飄雨,當日氣象預報,阿勒泰地區極可能下雪,爲免影響原定去喀納斯村的行程,當即提前離開禾木前往目的地,此時溫度驟降,當行至禾木與喀納斯的共同中轉站賈登峪時,溫度已由離開禾木村時的攝氏16度降至零度,阿勒泰地區飄起今年的第一場大雪,雪花愈飄愈大,車窗外的草地變成白茫茫的一片,草原被一層又一層的白雪覆蓋,呈現出北國的風情。雪景雖美,但積雪使得道路駕駛變得相當危險,喀納斯村暫時關閉,以免發生意外,也讓我們無緣前往,爲此行留下些許遺憾。

電影中描述的戈壁沙漠是無邊無際,蒼涼悲壯、白雲藍天、大風凜冽、塵沙滿天,浪跡天涯的遊子騎着駱駝緩緩而行,北疆精河縣木特塔爾沙漠景區完全符合該場景;木特塔爾沙漠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最西的一部分,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流動沙漠。

作者攝於木特塔爾沙漠景區。(作者提供)

9月15日,來到木特塔爾沙漠景區,好友許明遊興大發,極欲嘗試駕駛沙漠越野車,邀請我陪他一起乘坐,由於該景區屬流動性沙漠,沙漠的移動趨勢傾向於風向的方向,不斷遷移,較靜止的沙漠危險,所以車場教練要求我們遵循前行的先導車軌跡行駛;越野車爲四驅系統、具有極高的靈活性,當油門踩到底,發出震耳的聲音,能使人熱血沸騰,車在高低起伏的沙漠沙丘中上下奔馳,車身不斷震動,風沙迎面撲鼻而來,體驗衝沙的刺激,體會到大漠的蒼茫,當車從高處越向低處,感受到高處向下的離心力,是一種很奇特的經驗。

新疆的開發,新疆兵團功不可沒,把亙古荒漠改造成生態綠洲,開創了新疆現代化事業,建成了規模化大農業,興辦大型工礦企業,建起了一座座新型城鎮,「師建城市、團場建鎮」說明了兵團建設的貢獻。新疆兵團的發展,由早期軍隊解甲歸田,到文革期間知青「上山下鄉」,內地大量青年支邊,陸續展開,這也是1950年代新疆漢人30萬,到目前漢人已高達1100萬的原因。新疆開發的過程和臺灣的建設過程有相似之處,1950年代大陸淪陷,大量的外省同胞撤退到臺灣,外省老兵建設橫貫公路,以外省族羣爲主體的政府實施三七五政策,興建石門水庫,推動十大建設,造成國民所得三級跳、臺灣錢淹腳目的現象。當年參加新疆兵團的年輕人,他們的後代子孫多在此落地生根,被稱爲兵二代、兵三代,就如同當年跨海避難的外省族羣,他們的後代子孫被稱爲外省第二代,外省第三代,所不同的是大陸尊重新疆建設兵團的貢獻,臺灣卻要抹殺這些外省族羣的貢獻,如同漢朝劉邦、明朝朱元璋對待功臣的態度,形成極大的反差。

幾年前退休之後,無工作之壓力,有自由之時空,閱愛閱之書,作愛作之事,遊愛遊之地,自由自在,海闊天空。旅遊大陸各地,爲我愛好的活動,每當看到大陸美好的江山,常讓我想起李雙澤的「少年中國」:「我們隔着迢遙的山河,去看望祖國的土地,你用你的足跡,我用我遊子的鄉愁,你對我說,古老的中國啊沒有鄉愁,鄉愁是給沒有家的人,少年的中國也不要鄉愁,鄉愁是給不回家的人……。」(蔣世安/臺北)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