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揭曉 臺大副校長廖婉君奪最高榮譽傑出獎
2025年、第18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於今日舉行頒獎典禮。傑出獎由臺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中)獲得,新秀獎則由臺大大氣科學系副教授黃彥婷(左2)、清大物理系副教授楊湘怡(右2)共享。(李侑珊攝)
2025年、第18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於今(8)日舉行頒獎典禮,最高榮譽傑出獎頒發給臺灣大學副校長、電機暨電信工程所特聘教授廖婉君,她不僅是臺大電機系第一位女教授,更是通訊網絡領域的開拓者。今年度新秀獎則由臺大大氣科學系副教授黃彥婷、清大物理系副教授楊湘怡共同獲得。
截至2025年,「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已表揚55位優秀臺灣女性科學家。根據教育部統計,大專院校主修科技類的女學生人數佔該類別全體學生人數比例,從2007年的31.4%,上升至2023年的37.7%,增加6.3%,顯示女性在科學領域的參與度正逐步提升。
廖婉君的研究涵蓋無線網路、多媒體通訊及智慧邊緣運算等領域,她成功研發5G/6G網路智慧邊緣運算核心技術,能夠在滿足使用者低延遲及多人運作同步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網路傳輸資源需求,支援多人異地互動沉浸式體驗。這項成果獲得歐盟6G Flagship Expert Team的關注,有助全球邁向6G時代。
身爲臺大電機系首位女教授,廖婉君坦言:「回臺大之前,不知道臺大電機系沒有女老師。」她說,一路走來,從未感受到女性身份帶來任何限制,反而因爲是亞洲女性赴海外從事科研工作,更容易被外界記住。
廖婉君勉勵女學生,相信自己,勇往直前,給自己多一點機會,就會發現自己也可以創造未來。從事科學研究與性別無關,女性若表現夠優秀,被看見的機會可能比男性更高。
新秀獎得主黃彥婷爲臺大大氣科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專攻氣候動力研究領域,她發現溫室氣體增加對北極氣溫的影響遠超熱帶地區,而南大洋則是全球暖化的主要能量儲存庫,且推測高緯度氣候變化對熱帶的影響將愈來愈顯著。
黃彥婷表示,部分女性容易產生「冒牌者症候羣」,即使表現優異,仍然質疑自身能力,她勉勵學生,愈把握機會,反而愈能發現問題解方,很多困難源自於自身的想像,最後都能克服。她希望能啓發更多女性相信自己,勇敢挺身而進。
另一位新秀獎得主楊湘怡則致力黑洞物理與星系演化相關研究,任教於清華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研究所的她,成功解開銀河系中費米泡泡與義羅西塔泡泡的成因,增進人類理解銀河系演化及黑洞噴流對星系演化。
楊湘怡從小對宇宙奧秘充滿好奇,進而踏上天文研究之路。她建議,父母爲女兒挑選禮物時,可以考慮贈與STEAM相關小玩具,鼓勵女孩學習相關課程。女性從事科研確實會遇到一些阻力,但身邊親友支持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