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公司化/安全淪口號 前員工曝虛驚事件不斷
臺鐵公司化後,乘客最關心的還是行車安全問題。記者曾吉鬆/攝影
歷經兩次重大事故,政府欲透過公司化,徹底翻轉檯鐵長期醬缸文化下不安全的組織。然而臺鐵公司董事會下雖設置「安全管理委員會」,國內外專家都認爲公司化不是安全的萬靈丹;若安全無法落實在組織意識中,依舊是紙上談兵、淪爲口號。就如普悠瑪號事故後,臺鐵至今仍有卅五項改善建議未解除列管,且大小「虛驚事件」還是不斷。
今年八月來臺交流、協助JR西日本改革的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安部誠治,在「借鏡JR西日本推動安全改革專題研討會」中提醒,企業應瞭解疏失背後的原因與事實,臺鐵要讓員工意識到組織問題、思考問題,在組織中深耕安全相關意識,主動維護安全,是臺鐵公司必須面對的第一大難題。
「安全不易衡量,它既是組織文化也是紀律,員工必須打從心底認同、不斷改進。」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也直言,安全得靠長時間累積,而非上課、提供設備就能達到目標。
當臺鐵於三年內發生兩次重大事故,急須透過改革強化安全,臺鐵導入並由第三方評鑑安全管理系統(SMS),也不斷強調會落實風險管理的PDCA步驟,臺鐵前年仍發生六一六件行車異常事件,未達安全績效指標。
「我還是覺得很危險。」一名不具名的臺鐵退休員工向本報透露,臺鐵近年仍發生許多未發生事故、但有潛在風險的「虛驚事件」,讓他膽戰心驚。
太魯閣號事故罹難者家屬陳鵬年參與隸屬交通部的「外部監督臺鐵安全改革委員會」,協助臺鐵內部稽覈,但他觀察事故至今,臺鐵組織疊牀架屋,橫向縱向聯繫嚴重失靈,卻屢對外標榜「齊心協力.勇於改革」,格外諷刺。
陳鵬年的觀察,與國民黨立委魯明哲十一月初於立院質詢拿出的資料不謀而合。魯明哲當時提到,二○一八年發生普悠瑪事故後,政院覈定一四四項改善事項,仍有卅五建議仍未改善,直言交通部不僅沒追查、指導改善,反而放着一起爛。
當臺鐵局與臺鐵工會不斷強調「安全」,甚至在公司化設置條例中納入安全管理委員會,北中南東分區營業處各設置營業安全科,對照臺鐵於事故後的改革方向與進度,格外令外界擔憂。
賀陳旦認爲,由學者、專家與臺鐵主管組成的委員會,負責運行安全政策諮詢、建議,但若臺鐵董事會無法建立制度完善、就事論事的組織與文化,透過績效與考覈實現管理制度時,恐怕不易建構更安全的環境,「安全管理委員會要想清楚,一定要玩真的」,他語重心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