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開發螺旋奈米石英玻璃 成功調控圓偏振發光

副教授李明家(中)表示,研究將無掌性特性的螢光分子和溶劑加入奈米玻璃容器中,透過混合並調控溶劑比例,即可自由地產生綠色到藍色的圓偏振發光。圖爲李明家研究團隊。圖/陽明交大提供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李明家研究團隊,與日本大阪工業大學副教授平井智康(Tomoyasu HIRAI)、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早川晃鏡(Teruaki Hayakawa)組成臺日跨國研究團隊,團隊將螢光分子和溶劑置入螺旋狀微小玻璃容器中,成功開發能夠控制綠至藍色範圍內的圓偏光發光(CPL)色彩技術。該項技術可應用於立體3D顯示,以及量子電腦等領域。

李明家說明,該項研究是以2021年的研究成果爲基礎再做延續,團隊以分子設計合成的技術,利用活性陰離子聚合反應開發出側鏈具有多面體矽氧烷寡聚物(POSS)的立體規則性壓克力高分子材料,並透過高溫窯燒成功製作出具奈米螺旋結構的石英玻璃容器。

李明家指出,研究將無掌性特性的螢光分子和溶劑加入奈米玻璃容器中,透過混合並調控溶劑比例,即可自由地產生綠色到藍色的圓偏振發光,成功建立了控制分子基態與調控光學活性的技術,研究成果可作爲立體3D顯示、奈米藥物載體,以及量子電腦領域。

陽明交大表示,此重要研究成果以「Controlling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Using Helically Structured Chiral Silica as a Nanosized Fused Quartz Cell」一文,成功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雜誌《JACS Au》。

該研究的創新觀點與研究突破,在過去一個月獲全球相關研究領域研究者多次點閱下載,不僅成爲目前該期刊熱搜文章(MOST Read),也於11月獲選JACS Au封面故事。

陽明交大與日本合作,將螢光分子和溶劑置入螺旋狀微小玻璃容器中,成功開發出能夠控制綠至藍色範圍內的圓偏光發光(CPL)色彩技術。圖/陽明交大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