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有象:文物中的吉“象”|新知

文博時空/文 文博時空 作者 王子恆

文物攝影|杜廣磊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嶺南江行》),雨後柳宗元行至嶺南江邊,看到大象的身影在山間出現,與山水共同形成了一幅壯麗的畫卷。

這首詩佐證了我國古代嶺南地區象的存在。古時象擁有着廣泛的棲息空間,也與人類有着深入的互動。

象非常聰明,具有很高的社會性且善於學習,因此經常被人類馴養。“昔者,黃帝合鬼神與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韓非子》中記載了黃帝在西泰山會盟諸侯的典故,黃帝駕象車而來,“象車”即以訓象作爲畜力的車輿。《文選·左思〈吳都賦〉》中記載“象耕鳥耘”,即古人利用象足踩踏農田、象鼻汲水灑地,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另外,大象還被用作戰爭、儀式和食物,衆多與象有關的文物記錄下了象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

01

器物上的象紋

黃河流域曾是亞洲象分佈的最北區域,夏商周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水草豐美、氣候溫暖、人口密度較小,擁有適宜亞洲象生存的自然條件。商周時期最主要的藝術品就是青銅器,象反映在青銅器上主要爲象紋、象鼻紋和象首紋,象紋體現了大象的基本特徵,如長鼻、肚腹較大、四肢如柱等,象鼻紋和象首紋則更加藝術抽象。在戰國至漢代,象紋被鑄造於彰顯權力地位的青銅器中,出現在簋、鬲、壺、尊等器型上。人們認爲象極有靈性,靈象出現則天下太平。

商代 獸面紋青銅建築飾件 河南博物院藏

獸面紋青銅建築飾件,整體俯視呈“凹”型,正面近正方形,上下兩邊均向內折;左右兩側面近平行四邊形,中間有豎長方形方孔。器物正面爲單線陰刻獸面紋,兩側長方形孔周圍紋飾近同,皆爲龍虎搏象圖。上側和右側爲一曲體龍紋,側面下方爲一虎紋,側面的左側爲一象形紋飾,象頭在龍首下,尾在虎口前,象首長鼻上卷,眼睛倒立,四肢作蹲臥狀,軀體和尾部較爲抽象,象形紋飾眼睛倒立、四肢蹲臥的狀態表現出臣服的含義。

西漢 胡傅溫酒樽 山西博物院藏

在山西省右玉縣大川村出土的胡傅溫酒樽是一對別緻的銅製酒器,樽身上方有一條寬闊的條帶,將器身巧妙地劃分爲兩個部分,形成了獨特的視覺焦點。這件酒樽通體鎏金,表面施以彩繪,彩繪中巧妙地融入了虎、象、鹿、馬等動物形象,這些動物形象栩栩如生,彷彿正在訴說着古老的故事。

02

取大象之“形”

《三國志》中有著名的“曹衝稱象”的典故,故事記載了東吳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這頭大象的重量,但是因爲大象太大了,結果“訪之羣下,鹹莫能出其理”。

《說文解字》中曾記載“象,長鼻牙,南越大獸也”。象擁有龐大的體型,成年亞洲象的體重通常爲 3-5 噸。它們具有柱子一樣的四肢和寬厚的腳掌、蒲扇狀的大耳朵和長且有彈性的鼻子。敦實的四肢用以支撐身體,鼻長几乎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靈活自如。

夏商 象鼻盉

這件泥質灰陶製品,盉體爲壺形,頂部似象頭,眼、鼻、口齊備,長鼻做流,扁球形圓腹,手持處呈寬帶狀,連接器頂與器腹。

西周早期 妊簋 上海博物館藏

這件青銅器主要部件巧妙地採用了象頭與四足的形象,是商周動物造型青銅器的一種變體。這種變體不僅讓器物更加生動有趣,同時也兼顧了藝術審美和實用功能。妊簋的圈足下設有四條象蹄形足,提高了器物的高度,是爲了取食方便而進行的特殊設計,但與一般圓形器用三足的習慣有所不同,比較罕見。

西周 獸面紋銅卣

西周早期 獸面紋銅卣 隨州市博物館藏

這件銅卣器腹、蓋面飾獸面紋,上面爲象首,獸面鼻尖的大扉棱鑄成象鼻上揚,蓋口、圈足飾龍紋,提樑兩端及中部有四隻獸首。蓋內鑄有銘文三字“作寶彝”。此器紋飾瑰麗,鑄造精良,極爲複雜,是商周青銅藝術品中的翹楚之作。

西周早期 盤龍獸面紋銅罍 湖北省博物館藏

此器爲西周初期鑄造,頂蓋上盤踞着蟠龍,兩側爲捲起的象鼻狀耳,中間爲一小巧的牛首,腹部爲獸面紋。此器造型精美,玲瓏秀巧,西周的罍造型擺脫了商代充滿神秘氣息的罍,轉而趨向莊重素雅的風格。

西周中期 “盠”青銅方彝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件器物表面佈滿了精美的花紋,其造型典雅莊重,紋飾繁縟縝密,層次清晰,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堪稱西周青銅器的傑出之作。與一般的方彝不同的是,盠方彝器蓋較高,呈現出廡殿頂狀(四阿式屋頂)的形態,器身兩側還設有上卷式的象鼻耳,使得整件器物外觀極具張力。

西周 鳥尊 山西博物院藏

鳥尊以鳳鳥回眸爲主體造型,鳳尾下設一象首,象鼻內捲上揚,與雙腿形成穩定的三點支撐,全身佈滿紋飾。爲了尊重歷史,修復的象鼻上並沒有設計紋飾。根據考證,鳥尊是第一代晉侯燮父所作,燮父在位期間,改國號唐爲晉,是第一位晉侯。鳥尊見證了第一代晉侯開國之初的功業。

宋 青瓷疊花象壺 蘇州博物館藏

此壺整體爲葫蘆形,也似象形。壺嘴處爲象頭形象,壺身裝飾花卉圖案,紋飾線條流暢,質感細膩、高貴典雅,展現了宋代瓷器裝飾藝術的獨特魅力。

明永樂 青花海水江崖圖香爐 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香爐高 55.5 釐米,器型仿青銅大鼎。闊口短頸,腹部鼓起,下承以三個大象腿形式足,肩部兩側各置一朝天耳。這件香爐又大又厚,不容易燒製成功,據載御窯廠先後燒了三個,兩個成功,來之不易,也反映了當時景德鎮窯工高超的制瓷技藝。

象耳瓶是傳統瓷製品中雙耳瓶式之一,以長頸並頸部附象首雙耳而得名,盛行於元明清三代。大象厚重穩行,象耳瓶成爲人們喜愛的陳設瓷。

清乾隆 霽藍描金萬壽象耳瓶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乾隆朝瓷瓶,頸部兩側飾有特殊的象耳,通體以霽藍釉爲底,器表描金裝飾花紋和各種“壽”字。霽藍釉閃爍着藍寶石的光澤,熠熠閃光的金彩,光彩奪目。

清末民初 剔紅祝壽圖象耳瓶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瓶由曹其鏞夫婦捐贈。採用剔紅工藝,造型是傳統的象耳瓶。

03

象現,祥瑞生

象,瑞獸也。大象生性溫馴,被視爲有太平之徵的吉物。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象”與“祥”字諧音,故“象”被賦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陸游曾賦詩曰:“太平有象天人識,南陌東阡搗麥香”,象已然成爲吉祥、喜慶的祥瑞象徵。

西晉 寶象彩繪磚 敦煌市博物館藏

這件文物長 33 釐米,寬 16 釐米,厚 6 釐米,由敦煌市佛爺廟墓羣出土。磚面浮雕刻出邊框,框內浮雕一頭寶象造型,面向右側行進,並施彩繪。彩繪磚做工精細,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明 銅象形水盂 廣東省博物館藏

水盂被稱作文房“第五寶”,其主要作用是爲了給硯池添水。除實用意義外,更多是用於觀賞陳設。此物因小巧而雅緻,最能體現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

清 青玉象 天津博物館藏

青玉象呈站立狀,體型豐滿,頭向後側轉,鼻子捲曲向前,尾巴向前甩動,眼睛細長,身上飾有花紋,身形靈動,憨態可掬,象徵着平安吉祥。

人類的發展與象的生存產生了不可避免的衝突。自秦漢始,人類的農業開發活動和社會需求對淮河流域亞洲象的影響加劇。隋唐時期,亞洲象棲息地退至淮南地區,“淮南多象……俄而諸象二百餘頭,來至樹下”(《太平廣記·淮南獵者》)。唐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使得針對亞洲象的捕獲和獵殺活動增加。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亞洲象的棲息地退至珠江流域,清晚期退至雲貴高原。但歷朝都有“貢象”的傳統,各國會將馴象或象牙當作朝貢的珍寶獻於他國。

清 佚名 貢象圖

該圖繪的是番邦使者牽一珞瓔白象,上馱進貢的奇珍異寶,展示了大王朝遐邇一體的盛世景象。

“象”與“相”同音,禪宗主張破除一切名相的執著,稱爲掃相或洗相,故古人多作畫大象由人用掃帚掃之,或用水清洗,寓意掃除一切名相的執着,迴歸內心的平靜。浴象也是象的習性之一,天氣炎熱時洗澡可以使象調節體溫、清潔身體和防止蚊蟲,明清時期北京城內每年會舉辦“觀浴象”的活動,場面十分宏大隆重,往往沿途觀者如雲。

元 佚名 文殊洗象圖

此畫中文殊端坐梧桐樹下,手持經卷,觀看侍從洗象,令人有安定平穩的惑覺。

明 崔子忠 掃象圖

明 丁雲鵬 掃象圖

本幅畫中白象立於盤曲糾結的老樹下,大士坐觀二名童子手持掃帚爲之清洗,諸天神、羅漢等環侍左右。一彎流水呈 S 形自畫面蜿蜒穿流而過,白象與其它兩組人物恰成三角形勢,再加上點綴的樹石流水,佈局疏密有致,敷色鮮豔,整幅畫頗具典麗古雅的意味。

清 丁觀鵬 乾隆皇帝洗象圖

乾隆皇帝受佛學大師三世章嘉活佛的影響,數十年傾心於佛學研習。圖繪扮作普賢菩薩模樣的乾隆皇帝,正靜靜地看着衆人爲自己的坐騎大象清洗軀體。大象則愜意地扭頭望着乾隆皇帝,流露出感激的神態。

清 青玉童子洗象 山西博物院藏

該玉象採用圓雕的雕刻技法,大象呈站立姿態,強壯豐滿,頭扭向後方,似與背上的童子互動,伏帖溫順。背披長毯,毯面回紋框邊,中央開光雲蝠紋,兩端壽山福海,流蘇下垂。背上有一童子正手持工具給大象清洗。

古人以象馱寶瓶(平)爲“太平有象”之義,也叫“太平景象”、“喜象昇平”,形容天下太平、民康物阜。太平有象也是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最早出自《漢書·王莽傳》:“天下太平,五穀成熟”。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意思。瓶與平同音。故吉祥圖案常畫象馱寶瓶,瓶中還插有花卉作裝飾。

元 佚名 太平有象圖

此畫用嬰戲題材來表現國家河清海晏、百姓安居樂業。

清乾隆 各種釉彩大瓶 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大瓶高 86.4 釐米,口徑 27.4 釐米,足徑 33 釐米,瓶爲洗口長頸,腹部爲長圓形,下承一圈足,足部微微外撇,頸兩側各置一螭耳,造型經典古樸,十分規整。腹部爲十二面長方形開光,每個開光內都繪有吉祥圖案,以霽藍釉描金開光粉彩描繪,其中六幅爲寫實圖畫,分別爲三陽開泰、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博古九鼎。瓶身集十五種釉彩於一身,燒造工藝極爲複雜,要想各種釉彩都能展現的淋漓盡致,成功率極低,但卻奇蹟般成功了。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稱,集中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參考文獻

[1]張潔.中國境內亞洲象分佈及變遷的社會因素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14.

圖片 | 杜廣磊

排版 | 小謝

設計 | 尹莉莎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佈者【文博時空】所有。本App爲發佈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