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 奇美博畫師們 揭名畫換臉秘辛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是首度將科學檢測結合藝術研究史呈現的藝術視角,《裝扮爲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過檢測畫中女子曾被大幅度「換臉」。(曹婷婷攝)

奇美博物館典藏上千件繪畫作品,館方歷時12年,透過藝術研究史結合科學檢測,發掘出名畫「被換臉、塗改」等不爲人知的秘辛。26日起至明年8月31日推出珍藏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展出58件作品,揭開畫作的神秘面紗。

上個月甫落幕的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締造逾42萬5000人次造訪,創下奇美博物館開館以來的特展新猷。此次全新典藏展則是首度結合科學檢測,將原本的常設展畫作以及放在庫房的畫作,透過不同視角呈現於世人眼前。

館方指出,16、17世紀的尼德蘭是涵蓋今日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與法國北部等地,因貿易發達、經濟繁榮,帶動中產階級興起,藝術不再是皇室貴族專利,一般家戶也開始品賞、收藏,造就市場需求及畫師崛起。

此次特展精選58幅珍藏,呈現館方歷時12年研究成果,在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掃描技術下,畫作背後的故事都躍然眼前。1幅年代不詳、臺夫特畫派作品《裝扮爲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檢測發現畫中女子曾被大幅度「換臉」,檢測下呈現的女子臉孔眼睛較大、臉頰與嘴脣也較寬大,與畫中女子明顯不同。

另1幅楊.布魯赫爾二世作品《風車前旅人》,從藝術史檢測得知該家族擅長以風景畫隱含警世寓意,但這幅畫卻缺少這個元素,直到透過各種檢測技術交叉比對,在畫作左下角發現獸骨,推測是後人塗改,這項發現也完整了作品的意涵。

奇美博物館表示,「畫師們」是奇美歷時12年研究的成果,也是呼應臺南400的壓軸大展,可透過藝術認識400年前彼端的世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