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越來越多,如何纔能有效減少無用碎片
圖源:NASA官網
今日視點
美國《連線》雜誌在線版日前刊登文章稱,隨着私人太空企業開始向地球軌道進軍,以及低成本的立方體衛星和納米衛星讓平常人也能支付得起,太空中的一個問題—太空垃圾將會變得日趨嚴重。
太空垃圾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也稱空間碎片或軌道碎片。它們小到由人造衛星碎片、漆片、粉塵構成,大到是一整片飛船的殘骸。
問題多嚴重?
我們的近地軌道目前是擁擠的交通要塞,而且還沒有“警察”來疏導。
自上世紀60年代初以來,太空垃圾的數量已開始呈指數級增長。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6年估計,目前地球軌道上有1億個一粒鹽大小的人造物體、50萬個彈珠大小的物體、2.3萬個接近或超過壘球大小的物體。2009年,一顆廢棄的俄羅斯衛星與美國商業衛星相撞就製造出了2000多個碎片。
除了衛星,還有火箭。達倫·麥克奈特是美國弗吉尼亞一間爲政府間諜衛星服務公司的技術總監,據他估計,每年兩顆蘇聯廢棄火箭相撞的概率爲1/4000,產生的碎片數量可想而知。
2016年5月,歐洲空間局(ESA)在其官方網站公佈了宇航員蒂姆·佩克從觀察艙內部拍攝到的照片,其展示了艙體被極微小的太空垃圾撞擊留下的槽。撞擊的太空垃圾直徑可能不到千分之一毫米。國際空間站對此使用了大量屏障來保護宇航員,因而,此類級別的撞擊並沒有危險性。
但大碎片就完全不同。只要與一塊大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碰撞,航天器就會遭遇毀滅性打擊。而在1億塊環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中,直徑超過10釐米的至少有2.7萬塊。
未來會怎樣?
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開啓了太空探索的新篇章,但也意味着我們開始有意無意地在宇宙空間遺棄各種殘骸和廢物。這些碎片不僅給航天事業帶來巨大隱患,還污染了宇宙空間;同時也給人類帶來災難,尤其是核動力發動機脫落,會造成放射性污染。
而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情況還會更加嚴重。
一方面是微電子、微機械、納米等技術的進步促進小衛星設備—立方體衛星和納米衛星的普及。立方體衛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部署廉價:它可以被捆綁在一枚大的火箭平臺上。儘管發射一枚火箭需要花費5千萬美元到3億美元,但在一個大的火箭平臺上搭載一個立方體衛星,只需額外花費5萬至10萬美元,這使其應用層面更廣。而納米衛星更是需要由相當數量的衛星形成分佈式的星座系統,才能實現其功能。
另一方面,據《連線》雜誌的文章稱,現在私人太空公司已預備在2025年前發射數以萬計的衛星——其中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計劃發射1.2萬顆小型互聯網衛星;OneWeb公司—一家成立於英國、主要利用微型衛星構建長距和低延遲性無線網絡的公司,則計劃發射約700顆衛星;衛星公司Planet目前計劃發射100顆衛星。
我們怎麼辦?
鑑於越來越多衛星正排隊上天,人們開始構思一個未來能有效減少無用碎片的方法,那就是延長衛星的使用壽命。
通常來講,一顆衛星從被髮射出去起,就開始了它走向報廢的過程,而地球上的我們對此無計可施。目前,工程師們可以利用各種衛星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推算,對地球軌道中的衛星進行遠程故障檢測,這使得衛星的軟件系統能得到修復升級,但硬件一旦損毀是不可逆轉的。衛星公司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寶貝成爲太空垃圾。
但就在上個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發起了一項名爲“同步衛星維修機器人”(RSGS)的研究項目,決定開發出一款衛星維修航天器,其可以改變同步衛星的軌道;幫助展開被卡住的太陽能板等等,從而有望讓原本只能“一次性”使用的衛星通過修復煥發活力。按計劃,這架航天器將於本世紀20年代初期發射。
與此同時,NASA還將展開名爲“Restore-L”的機器人計劃,爲目前處於近地軌道的美國政府衛星補充燃料,再次將其推入新的軌道。
不過,即使這兩個項目都獲得成功,它們只能暫緩更多碎片加入太空垃圾大軍,對於目前已經漂浮在空中的那些碎片,最傳統的做法仍是用激光把它們射下來,讓其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掉。部分研究者相信,這種操作性更強的辦法可以更精確、更快、更經濟地清理太空垃圾。但有分析認爲,該方法可能不利於處理長度小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
(科技日報北京8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