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水超600億,韻達艱難保三

作者:徐風,編輯:小市妹

中國快遞業的業務量增速正不斷加快。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24年前8月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088億件,同比增長22.5%,相比2023年的19.4%進一步提升。突破1000億件體量相比去年,提前了71天。

但行業復甦並沒有改變內卷的局面,國內快遞企業“以價換量”的情況仍在持續。其中,韻達快遞作爲頭部快遞企業之一,近年來市場份額不斷下滑,昔日的“老二”地位已被圓通速遞取代,還大有被申通快遞趕超之勢。

疊加業績放緩和終端運營管理的缺位,未來韻達增長的挑戰仍然巨大。

【“老三”或將不保】

韻達排名的滑落,也是近年來行業洗牌的縮影。

回顧過往,3年衛生事件對快遞企業的運營管理提出了嚴苛考驗,但危中有機,這也是企業搶佔市場份額,擴大業務規模的好時機。這期間,從巨頭在價格的白熱競爭上就能窺見一斑。

早在2017年,快遞行業的單票均價約在12.5元左右,在經歷了2020年前後的價格內卷後,當年便下降至10.55元,幾大巨頭的單票價格最大跌幅多在20%以上,此後隨着監管政策的出臺暫時偃旗息鼓,2022年增速才暫時得以回升。

而“休戰”僅僅一年時間,價格內卷再度復燃。到2024年8月行業單票均價已經降到了7.93元,同比繼續下降了10.8%。

就在這場激烈的巨頭博弈中,行業座次也悄然生變。

韻達作爲曾經的行業老二,早在2021年業務量爲184.02億件,僅次於中通的223億件,市場份額16.99%,高於圓通和申通的15.28%和10.23%。

進入2022年,韻達的業務量同比下降了4.31%至176.09億件,而彼時其他巨頭仍然維持着擴張狀態,中通、圓通和申通的業務量分別爲243.9億件、174.79億件、129.47億件,同比增長了9.37%、5.66%、16.89%。

韻達業務量的下滑態勢在2023年上半年仍未止住,完成快遞業務量84.02億件,同比減少了1.63%,要知道同期國內整體快遞業務量爲595.2億件,同比增速達16.2%。

直到2023年下半年,韻達的業務量才止跌回升,全年完成業務量188.54億件,同比增長了7.07%,但相較於其他通達系巨頭20%以上的增速並不算高。

也正是在2023年,韻達正式被圓通超越,市場份額降爲14.28%,滑落至老三的位置。

更爲要緊的是,當下韻達即便老三的地位也正遭受挑戰。曾經的快遞老大申通快遞,在經歷了此前的掉隊之後,近年來也在加速追趕。

早在2021年,申通業務量僅有110.76億件,距離韻達的223億件還有超過1倍的距離。到2023年業務量已經達到了175.07億件,與韻達的差距縮小至14.47億件。

到2024年8月,申通當月實現快遞業務量19.36億件,同比增長了27.26%,韻達同比增長21.57%達到19.73億件,二者差距僅有0.37億件。

同時,申通的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10.23%增長到8月的13.5%,與韻達的13.7%差距僅有0.2%。

申通在8月的市場淡季階段仍能保持較快的業務量增速,按當下的勢頭,10月行業逐步進入旺季後超越韻達晉級前三,也並不是難事。

【後勁不足】

韻達之所以被趕超,與終端網點運營管理不力有關。

尤其是2022年,韻達在山西、北京等地區的部分網點關停,包裹滯壓配送延誤、無人配送、客服不受理等末端配送異常情況頻出,暴露了網點運營方面的短板。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韻達的終端網點數量出現了下降,2021年在全國尚有32274個網點及門店,到了2022年上半年就降到了29844個,共減少2430個。就在當年4月,韻達的業務量首次被圓通超越。

意識到問題的韻達反應也很迅速,於2022年下半年開始迅猛發力佈局終端,在當年底網點及門店數量便增長至33301個,但仍未能止住全年業務量下滑的頹勢。

2023年韻達的業務量能夠恢復增長,依舊是靠着“以價換量”的傳統打法。

透過下面圖表不難看出,當下行業的價格內卷程度已經可以與2021年相類比。近年來韻達的單票價格下滑較快,2024年8月爲1.99元,在幾大快遞巨頭中墊底,其他巨頭順豐、申通、圓通分別爲15.67元、2元和2.17元。

而韻達2022年的單票價格在通達系中還是最高的,達2.6元,高於圓通的2.59元、申通的2.53元以及中通的1.34元。2024年8月單票價格相對於2022年已經下降了23.46%。

需要注意的是,當下申通和韻達的單票價格均已處在2元附近的底部位置,結合國家郵政局明確定調的“反內卷”惡性競爭,未來價格競爭或有所緩和。

在業績層面,韻達的“以價換量”猶如一劑強心針,規模增長對業績的提振效應在減弱。2023年儘管規模恢復正增長,但營業收入卻同比下滑了5.17%至449.8億,是“三通一達”中增速唯一下滑的一家。

此外,2024年上半年韻達的業務量增速雖然達到了30%,但業績仍談不上有多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2.5億,同比增長7.8%;歸母淨利潤10.4億,同比增長19.8%。淨利潤雙位數增長還與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及理財產品的3.28億收益有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爲8.3億,同比僅增長了5.4%。

業務量高增而業績增速較低,也從側面說明了公司業績的增長缺乏動力,從股價上也很能說明問題。截至10月11日收盤,韻達8.46元的股價距離前期29.62元的高點跌幅超70%,市值縮水也超過了600億。

造成韻達當下這種局面的,與行業競爭業態的改變關係很大。

【運營時代下模式該變了】

快遞作爲規模效應的典型行業,此前在快速發展時期,頭部企業通過價格競爭獲取市場份額建立規模優勢。但當下行業的單票價格已經處於相對低位,未來下降的空間已經不是很大,“以價換量”的空間預計也相對有限。

同時,隨着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線上渠道的崛起,大量低價散單退換件快速增長,不僅韻達,在圓通身上也能看出規模對業績的拉動效應在降低。

上半年圓通完成業務量122.03億件,同比增長24.81%,但扣非淨利潤增速也僅爲6.84%的低個位數,申通由於單票利潤回升使得淨利潤實現了翻倍增長,但其仍然是幾大快遞巨頭中最低的,爲0.044元,未來回升幅度還有多少空間仍未可知。

因此,當下行業的博弈已經不能只停留在價格維度上,注重成本管理,拼運營和服務纔是下一階段的核心。

目前各巨頭的經營策略已經出現分化,繼續拼規模保份額,還是保利潤,是企業面臨的重要戰略抉擇。可以說中通已經率先走出了價格競爭維度,進入了運營和服務驅動模式。

在業務量上,中通2024年第二季度明顯放緩,同比僅增長了10.1%至84.52億件,低於行業均值的21.3%的水平。

中通業務量的放緩自然也導致市場份額的下降,由2023年的22.87%降到了第二季度的19.6%,也是自2020年來首次跌破20%。

中通主動放緩了內卷強度,主要是沒有參與低價散單件競爭,向服務更高價值客戶轉變,也更好維持了單票價格和利潤水平。今年第二季度其他通達系巨頭單票收入增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而中通單票收入則同比上漲了0.33%至1.24元。

在單票利潤上,2024年第二季度,中通的單票淨利潤0.33元,同比增長了0.2%,顯著高於其他通達系巨頭。圓通單票淨利潤爲0.17元,同比下降了7.8%;韻達同比下降了5.8%至0.11元,申通爲0.04元,同比提高了60%。

在運營層面,近些年通達系一直在加大直營化和自動化投入,諸如對運營幹線、轉運中心、分揀設備與運力資源和數字化建設等資本開支,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其中中通的投入強度最大,降本增效效果也最明顯。

以2023年爲例,據國聯證券研究,中通單件快遞對應的資產支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權)金額爲1.64元,高於圓通、韻達、申通的1.36、1.42和0.88元。

可以說,中通經營模式的轉變已經初見成效。2024年上半年調整後淨利潤爲50.3億元,同比增長了13%。

而反觀申通和韻達,目前仍明顯處在第一階段的競爭維度中。圓通的策略則是在向第二階段過渡的同時,希望兼顧價格與市場份額。自2022年以來其單票價格下滑幅度並不大,上半年其單票價格爲2.34元,期間下跌了9.65%,小於韻達的20%和申通的17.4%,市場份額一直在15.8%附近,較爲穩定。

對於韻達而言,此前由於終端運營不善導致份額流失,反映出在加盟制模式下對終端網點監督管理體系的缺失。

韻達採用的是中轉和幹線網絡直營、終端網點加盟的經營模式,以多級加盟體系爲主,總部按區域分給加盟商,加盟商再將區域進行承包。這種情況下韻達對加盟商缺乏強有力的管理,對問題更多是以罰代管,並沒有起到根治的效果。

而韻達由於沒有穩固的市場地位做支撐,當下還陷在規模內卷的困境中。在向運營要利潤的時代,若不能儘快在規模和利潤之間尋求平衡,實現模式轉型,未來的成長性依然存憂。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爲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