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能耗問題引關注,綠色低碳成數據中心轉型新趨勢

隨着AI、算力、數據中心等話題的火熱,其能耗問題也逐漸引起關注。

6月28日,“數能共振 綠算領航”數據中心全生命週期綠色算力指數論壇在北京舉行,會上發佈了《數據中心全生命週期綠色算力指數白皮書》,併發起綠色算力實驗室籌備倡議。

算力指計算機設備或數據中心等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來臨之際,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和需求持續火熱。AI、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迅猛發展並向各行各業滲透的同時,支撐算力的能源消耗問題也引發業內關注。今年以來,國內外企業高管、學者頻繁提出“人工智能可能導致能源短缺”等觀點。

去年,工信部等六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算力+能源”,將加快建設能源算力應用中心,支撐能源智能生產調度體系,實現源網荷互動、多能協同互補及用能需求智能調控。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在上述論壇上表示,算力是數字經濟的底座,互聯互通是算力高效性的基礎,算力與能源高效協同則是算力進化的未來。

《數據中心全生命週期綠色算力指數白皮書》內容顯示,綠色算力,是算力基礎設施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算力形式。數據中心是算力關鍵底座,是各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物理載體。

“綠色低碳是數據中心發展的趨勢所向,支撐綠色算力生產輸出的基礎設施將成爲拉動綠色投資的重要載體,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爲企業帶來節能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以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與競爭力。”上述白皮書稱。

合盈數據CTO周天宇在接受界面新聞等記者採訪時表示,數據中心在應對大規模需求的同時,第一步面臨的挑戰就是能源,算力要想發展,首先要解決電力問題,但不能僅依靠傳統能源,新能源風電、光伏要接起綠色算力運轉的鏈條,即算電協同,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

第二,還存在規模的限制,如果想訓練出一個好用的模型,需要大量的芯片放在同一個物理區域內,相關技術亟待突破。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綠色算力場景化的需求。”遠景智能副總裁趙楚泓對界面新聞等媒體稱。

他認爲,通過上述綠色算力指數的引入和推廣,數據中心數據發展鏈條將更爲明晰,比如機器運算次數、算力如何,以及是否在過程中將無謂的損耗降到最低等,使得設備運行成果有了指標的衡量和牽引。

趙楚泓稱,之所以稱之爲“綠色指數”,首先要看數據中心電力來源是否是可再生能源,其次在供給端是否通過了綠電交易和認證,如何綠色能源供給多元化是需要思考的方面。同時,在需求端,如何通過新型電力系統、通過源網荷儲或微網技術手段使能源消耗更加優化,對電力的協同更加平穩,是在需求側要考慮的部分。

在數據中心全生命週期綠色算力指數論壇上,合盈數據CEO楊惜琳表示,《數據中心全生命週期綠色算力指數白皮書》旨在將綠色治理成果對標爲定量化指數,提升綠色算力標準化、透明度和認可度,引導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產業協同等資源要素聚合,高效集約可持續地投資算力基礎設施。

“指數評估體系聚焦算力安全高效性、綠色低碳性、管理智能性,構建了涵蓋綠色算力全生命週期的測算方法等。”楊惜琳稱。

《關於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提出,到 2025 年底,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佔比超過 80%。

尤其是今年以來,“綠色算力”熱度不斷攀升,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青海等多地舉辦了綠色算力相關推介會。

圍繞人工智能與能源,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也發表觀點稱,人工智能本質上是能源。隨着各類大模型的相繼面世,一條人工智能界的“牛頓定律”日益明晰:智力就是能量。只要有足夠的能量,能產生足夠多的算力,就能產生智力。

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依賴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巨大的存儲容量,數據中心需要消耗大量電力,造成電力供應與電網的瓶頸;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爲中心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可以作爲“超級智能體”,大幅提高能源效率。

張雷認爲,風電、光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本質是天氣,而天氣模型的本質是統計學。遠景在利用能源垂直模型預測天氣的實踐中發現,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中長期天氣預測30%的準確率。在向新型電力系統轉型的過程中,人工智能這個“超級大腦”可以實現風電、光伏、儲能及用能設施的高效管理和協同,優化未來能源系統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