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上沒有水,卻有16公里的鑽石層!挖還是不挖?
水星上沒有水,卻深埋着16公里厚的鑽石層。
水星中的鑽石
這個發現,不僅挑戰了我們對行星形成與演化的傳統認知,也爲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挖還是不挖?
晶瑩透亮的鑽石
鑽石,也叫金剛石,都知道那是昂貴的奢侈品,最便宜的一克拉也要9500元左右。
雖然它是由簡單的碳元素構成,卻因其堅硬的質地和璀璨的光芒而受到人們珍視。
地球上的鑽石,需要極度嚴酷的環境才能形成——1000℃以上的高溫,以及5Gpa的高壓,還要是缺氧的環境。這能讓它幾十億年質地不變。這些都讓鑽石成爲了一種稀有而珍貴的寶石。
鑽石在地球上如此難得,但在0.9億千米之外的水星上,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令人咂舌的鑽石層,將水星團團包裹足有16千米之厚,那簡直是一個富饒的寶藏庫!
水星
然而,上億千米的天文距離,而且是在冰火兩重天的水星,目前來說,誰有那種逆天的探測器去採挖呢?
起碼現在還沒有。
水星是距離最近的類地行星,表面環境極其惡劣,晝夜溫差極大。由於缺乏大氣層的保護,水星的表面溫度在白天可達驚人的437℃,到了夜晚則降至到零下172℃。這樣極端的溫度變化,使得水星表面無法留住液態水。
然而,這特殊的環境卻爲鑽石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NASA的信使號
2011年,美國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進入水星軌道,並傳回了一些令人震驚的數據。這些數據顯示,水星核心由鐵等重金屬構成,表面覆蓋着一層石墨。在水星那高溫高壓的內部,這樣的石墨很可能轉化爲鑽石。
爲了驗證這個猜測,科學家們模擬了水星內部環境,把含有硅、鈦、鎂、鋁的硅酸鹽置入石墨膠囊中。在施加了2000℃以上的高溫和7Gpa的超強氣壓(7萬倍地球表面壓力)後,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那些黑乎乎的石墨竟然變成了亮晶晶的透明晶體——鑽石!
可是,水星上厚達16千米的鑽石層是怎樣形成的?
水星厚厚的鑽石層
水星上鑽石層形成之謎,目前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碳塵埃星雲起源說:認爲水星可能源於一團富碳塵埃星雲,在水星長年累月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密集的高溫高壓環境,促使了鑽石的形成。
第二種是隕石撞擊說,認爲水星中的鑽石層可能與最初的大量隕石撞擊有關,撞擊產生巨大的能量使水星內部的碳元素結晶形成了鑽石。
無論哪種說法是對的,或許兩種說法都對,就是這兩種原因讓水星中產生了16千米厚的鑽石層。
據說這鑽石層還在成長加厚。
總結:儘管水星的外表暗黑,卻擁有晶瑩剔透的鑽石內在。然而,這令人嚮往的珍寶庫卻遠在上億千米之外。水星表面,更是人類難以觸及的荒涼煉獄。它溫度的高度,足以讓目前的一切探測器和登陸器望之生畏。這些,無疑讓這樣的星際探索艱難而曲折。
然而,水星上的鑽石層依舊散發着科學之光。它不僅爲我們揭示了水星深處的秘密,更爲太陽系演化的宏大樂章中,增添了關鍵一環。
隨着科技發展,我們終將揭開這顆神秘星球的奧秘,讓水星上的鑽石層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