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雙突破萬億元!

中國商報(記者 馬文博)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日發佈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和貸款餘額雙雙突破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6.7%和38.2%。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數據顯示出消費金融行業的強勁發展勢頭,這種增長不僅有助於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也促進了經濟穩定增長。

兩項指標破萬億元

報告顯示,2023年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和貸款餘額雙雙突破萬億元,分別達到12087億元和11534億元,同比增長36.7%和38.2%,高於經濟恢復速度,助力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袁帥認爲,消費金融公司在促進消費和擴大內需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消費金融公司使得消費者能夠更加方便地進行消費,從而推動消費市場繁榮。

報告提出,消費金融公司充分發揮專營化小型金融機構優勢,快速開發和優化場景金融產品,16家公司在3C和家電等熱點消費場景、14家公司在家裝和旅遊等消費升級場景,助力居民提高消費支付能力,切實促進消費需求恢復。同時,消費金融公司不斷降低產品價格,2023年有18家公司調降價格(其中6家下降超過10%、2家下降超過15%),其他公司定價保持平穩,實現既“普”又“惠”的初衷,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在加強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報告顯示,消費金融公司2023年爲116.69萬名客戶減免利息16.61億元,爲8.95萬名客戶減免費用2.12億元,爲9.68萬名客戶延期還款18.9億元,維護客戶徵信1.54萬人次。2023年消費金融公司累計投入幫扶資金862.42萬元,爲鞏固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程瑞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消費金融機構服務於以工薪階層、新市民、小微企業主爲代表的普惠金融人羣,深耕民衆的金融需求,立足金融本身,充分發揮金融爲民、利民、惠民、便民的戰略定位,逐步穩妥地創新新模式、推出新產品,爲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消費金融服務。從整體來看,消費金融機構的發展值得期待。

未來如何發展

時至當下,我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已走過14個年頭,在監管及自我約束下,整個行業愈加規範,普惠服務質效也越來越高。

今年3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修訂發佈《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辦法要求提高主要出資人的資產、營業收入等指標標準,以及最低持股比例要求,強化主要出資人的股東責任;強化業務分類監管;加強公司治理監管;明確關於消費金融公司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信息科技風險、聲譽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監管要求;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辦法修訂有利於進一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完善機構定位,優化金融服務,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對於消費金融公司未來發展,產業經濟專家黃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消費金融公司應該繼續深化普惠金融服務。消費金融公司應繼續堅持下沉市場和長尾客戶的客羣定位,爲中低年齡、中低學歷、中低收入等長尾客戶提供覆蓋面更廣、可得性更高的金融服務。可以通過優化產品設計、降低服務門檻、提升服務質量等方式,讓更多人羣享受金融服務的便利。

“需要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黃昇建議,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消費金融公司應更加重視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確保業務穩健運行。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風險識別和預警能力,防範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

此外,黃昇表示,要穩步推動金融產品創新。鼓勵消費金融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開發更多創新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例如,可以針對特定消費場景推出定製化金融產品,或者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必須切實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黃昇認爲,在擴大業務規模的同時,消費金融公司應更加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建立健全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加強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管理,確保消費者能夠充分了解金融產品的風險和收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