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囤旅遊”成新風潮:“先囤後付”預售訂單佔比超八成
“囤旅遊”客羣持續擴大,出境遊產品更受歡迎
“一開始覺得好荒謬,現在自己一搜發現真香。”在互聯網平臺一篇發佈於10月中旬,標題爲《雙十一真的會有人囤酒店和機票嗎?》的帖子下,有許多網友曬出了自己的囤貨“戰績”併發出感慨。南都記者瀏覽發現,大家所囤的“貨品”普遍集中於機票和酒店,還有不少是“酒店+玩樂”的旅遊套餐套餐產品。有網友直言:“雙十一真正會省的人已經在囤機票、囤酒店的路上了”。
例如,一位網友坦言,雙十一首日,自己在某國內在線旅遊平臺囤了北海道300多元一晚的酒店,國外的預訂平臺價格要1400一晚,“春節雖然要加價,加完也比XX平臺便宜500元。”還有網友曬出其下單的由某航司推出的88元機票次卡,涉及衆多小衆城市航線。類似的分享引發了不少人跟帖詢問鏈接。
和實物電商促銷週期相似,今年的旅遊雙十一大促也提前至10月14日,飛豬的雙十一已在11月12日零時落幕,攜程則持續至11月14日。南都記者日前從飛豬瞭解到,該平臺雙十一活動商品成交額同比去年雙位數增長,交易用戶數同比去年增長40%。在此基礎上,預約使用進度也進一步加快,截至11月12日零時,已預約的活動商品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近90%。
“‘囤旅遊’已成爲主流的旅遊消費形式,首先體現在客羣的持續擴大。今年飛豬雙十一,消費者數量同比去年增長40%,其中約三分之一是新用戶。同時,‘囤旅遊’的範圍也越來越大。”飛豬方面對南都記者舉例介紹,從房車遊次卡到包車遊通兌,從北極郵輪游到跨越多國的32個城市酒店通兌,新的旅遊內容和商品形態不斷加入;從新疆喀納斯到西藏波密,從挪威斯瓦爾巴羣島到新西蘭皇后鎮,動銷商品已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三亞國際郵輪港。 新華社照片
從前需要提前很久規劃的出境遊,如今因爲“囤旅遊”而變得更簡單。即便籤證還在路上、出行時間還沒確定,消費者也可以趁着雙十一把未來的旅行裝進購物車。南都記者留意到,隨着今年出境遊市場的逐步復甦,加上出境遊客單價較高,消費者在雙十一大促期囤出境遊產品的需求更爲旺盛。
根據飛豬方面統計,雙十一出境遊活動商品銷量佔比同比增長30%。雙十一開售3天,平臺出境遊酒店套餐成交額就已超去年全程。從消費者下單情況來看,中國香港、日本、中國澳門、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亞等是熱門目的地,冰島、土耳其、柬埔寨、斐濟、法國則成爲黑馬,是同比去年增速最快目的地。
攜程公佈的雙十一活動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平臺上全球訂單同比增長超3倍,消費者最愛去的出境遊目的地爲日本、中國香港、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雙十一期間總訂單中,“先囤後付”預售訂單佔比超八成,單個用戶最高囤貨金額超20萬元,例如,有來自上海的消費者囤了浙江、海南多地的度假型5星酒店,共計囤貨204個間夜,接近一個上海和平飯店的實際房量。
雙十一成旅企獲客、營銷重要場合
“今年雙十一活動商品的預約使用情況遠超我們預期。”據悅榕集團中國區數字營銷和電子商務資深總監劉文博介紹,活動期間,悅榕集團的銷售業績強勁爆發,活動商品成交額突破1億元僅用36個小時,“今年我們不僅將目光放在吸引消費者下單上,更將覈銷率視爲關鍵指標。”沙漠星星酒店市場銷售部負責人吳佔軍稱,“我們把雙十一看作平臺,一方面是以性價比來促成交,另一方面也是我們拉近客戶距離,獲取品牌曝光和傳遞品牌價值的好機會。”
飛豬方面透露稱,雙十一活動期,22個行業品牌的活動商品成交額突破1億元,其中包括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北京環球度假區、長隆旅遊度假區、香港迪士尼樂園這樣的主題樂園,萬豪國際酒店集團、萬達酒店及度假村、開元旅業、洲際酒店集團、開元森泊酒店等酒店集團,以及中國國際航空、中國東方航空、中國南方航空、長龍航空、四川航空、全日空航空等航空公司……“億元俱樂部”成員比去年雙十一多了8個,創下歷屆大促的新紀錄。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旅遊商家來說,雙十一和代表性的“囤旅遊”已成爲其淡季獲客增收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均衡全年庫存水平和收益管理的有效手段。一筆筆訂單有助於商家藉此調整庫存排布、調優運營策略。對關注品牌價值的旅企來說,雙十一的流量場和爆發力,也是其會員拉新與存量運營、新品開發與校驗、品牌營銷的重要場合。
【提示】
消費預售產品需警惕退改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也有不少消費者遇到“囤旅遊”後陷入使用難題的處境,比如較高的兌換門檻(週末節假日需要加價兌換等)、囤酒店後難以覈銷入住、囤機票後發現降價、商家爲漲價擅自退單或者售賣虛假套餐,以及部分預售產品的複雜退改政策、產品使用限制用戶權益等,使得消費者面臨不必要的麻煩和經濟損失。
有旅遊業人士對南都記者指出,預售產品的週期長、不確定性強。以機票爲例,提前很久囤票並不等於一定“佔到了便宜”,一些航班在起飛前兩三日上座率還不足,就會以特價出售機票,甚至低於提前幾個月甚至一年購買的價格。而且,許多遠期機票雖然價格較低,但也有無法退票、或大額退改費用等風險。因此,囤旅遊產品前,消費者需要理性評估潛在風險,包括但不限於慎重查看退改政策,看清產品是否支持未預約可退款、過期可退款,以及適用日期和加價政策,有助於避免後期糾紛。
採寫:南都記者 傅曉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