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貴州唱響數字時代的田園牧歌
(原標題:數字中國|貴州唱響數字時代的田園牧歌 )
一部手機,即可完成農產品全生產流程的管理;一臺電腦,就能實現精準的產銷對接;一張村網,村中大事小事盡在掌握……一幕幕生動的場景,詮釋了數字時代貴陽貴安廣大農村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近年來,貴陽貴安堅持把推進大數據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作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路徑,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推動傳統農業生產、農村治理實現數字化轉型,爲鄉村振興加“數”添“智”,在農村大地上唱響了一曲數字時代的田園牧歌。
賦能農業生產 增強發展動力
“當前空氣溫度爲20.4攝氏度,溼度97%,第一層土壤溼度23%……”點開手機上安裝的APP,修文縣靈林農業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彭亮就能馬上獲取大棚情況,並將各項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通過物聯網上傳到雲平臺,實現種植過程的數字化監控和科學化管理。
“數字技術體現在生產的各個流程、方方面面。”彭亮介紹,在獼猴桃種植區域建設物聯網傳感設備,搭建傳感器傳輸網絡,採集種植區域內環境數據,可以對獼猴桃生長環境數據實時監控,同時,通過“物聯網+農業”,創新開展都市認購活動,讓市民通過手機認購獼猴桃果樹。
“我們這個項目既可以幫助農戶實現精細化農業管理,又可以通過認購活動幫助農戶解決銷售難題,實現增收。”彭亮說,該公司自營修文獼猴桃核心產區數字化有機品質獼猴桃種植園1000畝,尚處於推廣階段,已有1400餘株獼猴桃果樹被市民搶先認購,“初步統計,與我們簽訂合作協議的農戶,每畝獼猴桃果樹純利潤較以前增加近4000元。”
“袁邦喜你好!你轄區農戶袁善平的畜禽免疫時間週期已到,請及時進行二次免疫。”3月14日,息烽縣石硐鎮防疫人員袁邦喜登錄“防控管家”後,就接收到了系統的提醒信息。
息烽縣是省級動物防疫模式改革創新試點縣,該縣創建的動物防疫信息化服務管理平臺“防控管家”,創新了動物防疫數字化服務工作管理模式。“以前我們進行動物防疫管理主要依靠防疫人員走村串戶進行服務、採集數據,會存在防疫覆蓋不完整,數據採集不真實、不及時等問題。現在,通過‘防控管家’,防疫人員可以快速地彙總數據、查詢實時數據,量化工作指標,農戶或養殖人員則可以進行需求申報,足不出戶申請檢疫、查詢免疫記錄。”息烽縣畜牧水產技術開發服務中心動物防檢服務科獸醫師、“防控管家”創始人袁林說,“防控管家”數字管理平臺的創建,大大提高了動物防疫管理的數據精準度、免疫到位率和管理水平,也有效排查和防範了養殖過程中出現的風險隱患,有效促進生豬、牛、羊、家禽等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目前,‘防控管家’服務範圍涵蓋省內外20餘個縣、550餘個鄉鎮、4000餘個行政村、50餘萬戶農戶,線上管理動物免疫信息服務達5000餘萬條次。”袁林說。
近年來,貴陽貴安堅定不移推動大數據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將數字技術融入農產品的生產、管理、銷售全過程,實現傳統農業的增產增收,不僅讓廣大農戶嚐到了智慧農業的“甜頭”,更爲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增添了強大的數字新動能。
借“數”出山 走出致富新路
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息烽縣立碑村是“貴州第一淘寶村”。該村每天匯聚全縣、全市乃至全省的農特產品,再通過電商平臺營銷推廣,讓這些“山裡貨”變成暢銷全國的“香餑餑”。
得益於完善的基礎設施,在貴陽貴安出現了立碑村這樣一批知名的“帶貨村”和“直播村”,與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村一同步入了電商時代。“2017年開始,息烽縣就邀請專業公司組織村民開展培訓,同時建立了平臺運營、物流配送等電商產業鏈,幫助村民開展電商業務,助推特產出山。”息烽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楊忠華說,目前,電商正在全縣蓬勃發展,以立碑村爲例,全村註冊電商企業最多時有六七十家,網店四五百家,年銷售額超4200萬元,成爲省級電子商務示範村培育點。“此外,我們還藉助大數據搭建了產銷對接態勢感知系統,能根據市場變化精準指導生產。”楊忠華說。
與立碑村走出的電商路子不同,開陽縣則通過大數據,帶火了鄉村旅遊。
打開“村村”APP,遊客可以預定開陽縣龍廣村的民宿,查詢附近的旅遊景點、特色美食、手工藝品等,還可以發佈各種活動需求,如打餈粑、學蠟染、吹陶笛等。
“‘村村’是一個整合鄉村全資源的互動型、體驗型、娛樂型、定製型的農旅生活大數據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們探索解決農民如何深度參與鄉村旅遊,促進農民增收,盤活農村資源。”平臺開發運營方貴州水東鄉舍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津桃介紹,“村村”1.0版本於2018年上線,如今已是3.0版本。上線以來,“村村”深度聯結農民和市民,豐富鄉村體驗內容,目前,“村村”已覆蓋開陽十里畫廊區域,平臺註冊用戶已達5000人以上。“下一步,‘村村’還將在全市和全省逐步推廣,服務更多農戶、帶動更多農戶、盤活更多農村閒置資源。”肖津桃說。
數字技術拓寬了視野,打破了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壁壘,一個個生動的案列,充分展示了貴陽貴安在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上的不斷創新和探索。
治理變“智理” 提升羣衆“三感”
“農村‘五治’工作,我們已經基本上做到家喻戶曉了。”貴安新區湖潮鄉綜治辦工作人員劉燕介紹,通過手機,她不僅能即時推送信息,還能切實爲羣衆解決許多問題。“居民反映的任何事項和問題,通過村幹部覈實後,信息都能上報彙總到調度中心,通過可視化3D地圖展現。工作人員能第一時間接收信息,並對問題進行處理。”如此快捷高效的辦事效率,得益於貴安新區“智慧鄉鎮”平臺的建設。
“該平臺全面考慮轄區居民的使用習慣,通過微信端接入,以公衆號、小程序等爲載體對轄區居民提供信息登記、信息更新,同時居民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一鍵上報疫情防控、生活服務、政務工作意見等信息。”劉燕說,“智慧鄉鎮”平臺的使用,極大地增強了羣衆的參與感和幸福感。
在息烽縣前豐村,每隔1至2個路口就能看見設立在路邊的高清攝像頭。高清攝像頭與前豐村聯防聯控平臺連接,工作人員能掌握各條道路的實時情況。“聯防聯控平臺讓全村安全狀況得到很大提升。”前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德學說。
據介紹,除了前豐村,息烽縣通過“支部+社會主體”合作模式,整合自建及社會資源視頻監控探頭5777個,全部接入“雪亮工程”,實現了全縣179個村(社區)100%覆蓋,並建設村級視頻匯聚系統、智慧喇叭系統、應急信息處置體系,極大提升了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智”添活力,鄉村振興正蓬勃。隨着以雲計算爲代表的數字技術不斷向鄉村延伸,逐漸滲透到農村生產生活的各個細枝末節,一場在田間地頭的數字化變革正悄然發生,爲貴陽貴安的鄉村振興賦予更強大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