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去涼來立秋至 正是平衡陰陽好時機!

立秋過後,暑去涼來,自然界的陽氣也開始收斂,陰氣漸長,人體的生理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二七院區婦科副主任醫師徐翠認爲,立秋時節是調養身心、平衡陰陽的重要時期。

起居仍宜晚睡早起

中醫認爲,燥乃六淫之邪,爲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

“秋老虎”的炎熱天氣容易令人心情煩躁,徐翠建議,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有不順心或煩躁情緒應主動予以排解,保持心情舒暢。可以通過閱讀、聽音樂、唱歌、旅行等方式放鬆心情,減輕壓力。同時,多參與社交活動,與家人朋友分享快樂,也有助於保持心情的愉悅與寧靜,以防止秋天肅殺之氣造成陰陽不平衡。

“立秋時屬於初秋,應該延續夏季夜臥早起的習慣,以預防勞氣傷陰,而到了中秋和晚秋就需要早睡早起避潮溼,避寒涼,順應自然變化。”徐翠指出,民間常說“春困秋乏”,中秋和晚秋早睡正好符合人體睡眠需求,加之天氣涼爽,適宜安睡,秋季睡眠養生能夠幫助人們精力充沛,避免秋乏的發生。

飲食減辛增酸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乾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狀,醫學上稱之爲“秋燥綜合徵”。徐翠指出,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

可以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枇杷、菠蘿、梨、百合、蓮子、銀耳、大棗、藕、赤小豆、蜂蜜、栗子、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不僅能清熱潤肺,還能緩解因秋燥引起的乾咳、咽乾等症狀。此外,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所以要“減辛增酸”,即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味食品,因爲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多吃酸性食品(肝五味主酸)以增強肝臟的功能,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楊桃、柚子、檸檬、山楂等。

選擇慢跑等較緩和的運動

立秋後,登高爬山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於緊張狀態,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爬山對心肺功能的鍛鍊效果更佳,空氣溫度隨着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遞增。徐翠提醒,登高時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適應溫度的目的。

除了登高,也可以選擇散步、慢跑、瑜伽、太極拳等較緩和的運動方式,既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又能幫助身體排出夏季積累的溼氣與毒素。運動時應避免過度出汗,以免損傷陰液,津血同源,血汗同源。運動後要及時擦乾汗水,更換乾爽衣物,以防感冒。

徐翠建議,該時節還可進行穴位按摩。例如,按摩肺俞穴(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助於調理肺氣;按摩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可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