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界又出了個“書聖”,把2000年筆法寫在一本帖中,如今是哈佛大學“鎮校之寶”!
我們都知道,王羲之被譽爲“書聖”,他的影響力和水平位列諸家之首,後世之人能與他相提並論都是莫大的榮耀了。而在明代晚期,又出了一位書法家,不僅被啓功先生稱爲“五百年來無此君”,還有趕超羲之的勢頭,島國盛讚他“后王勝先王(王羲之)”,此人就是王鐸。
談及明代書家,很多書友想到的是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等,而王鐸不僅遠勝於他們,還是書壇的“中興之主”。沙孟海點評:“一生吃着二王法帖……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矯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於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
林散之也認爲他是“自唐懷素後第一人”。在現當代書家心目中,王鐸的地位的確已經超越了王羲之,業內甚至有“進國展必學鐸”的說法。王鐸,字覺斯,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生於河南孟津一戶官宦人家。
其父王本仁極善書畫,家中所藏曆代碑帖真跡不可勝數,這也成了王鐸書法的啓蒙。從三四歲起,他就開始臨摹法帖,初以趙孟頫、文徵明爲師,繼而臨《閣帖》,並取法晉唐名家。王鐸一生轉益多師,上起秦漢、下至當時,無所不學。
王鐸臨帖不僅得其形似,內在的韻致、風格也能傳承下來,而且絲毫不拘謹,能融入個性,他的好友錢謙益就說他:“秘閣諸帖,部類繁多,編次參差,蹙衄起伏,趣舉一字,矢口立應,復而視之,點畫戈波,錯見側出,如燈取影,不失毫髮。”
王鐸用一生時間完成了一部法帖,將上千年筆法精髓寫在其中,此作就是《擬山園帖》。它是王鐸臨古人作品的彙編,多寫於他52歲至60歲之間,此時王鐸已然達到“人書俱老”的境界。
《擬山園帖》共十卷,由王鐸次子王無咎撰集、呂昌書丹、張翱鐫刻,足足用石90方(每塊長87釐米、寬25釐米),它也是書法史上體量最大的私人叢帖,內容共103種、合計18000餘字,原石如今藏於河南孟津王鐸故居。
從這部《擬山園帖》中我們可以學到二王、王珣、王僧虔爲代表的晉人筆法,也能領略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顏、柳等唐代大家用筆。王鐸得其精髓,又不拘泥其中,也爲我們入帖並出帖提供了思路。
《擬山園帖》原石如今已經斑駁不清,市面所有拓本中,以藏於哈佛的清拓本最清晰真實、接近原作,如今是該校的“鎮校之寶”。如果能把這10部法帖臨摹通透,我們也就把書法核心的“筆法”學到家了。
而今,我們將《擬山園帖》(哈佛藏本)進行超高清12色複製,獨家推出一款純手工經摺裝,共計十冊,非常便於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