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味道!和共享單車一樣的泡沫正在美國上演

(原標題:熟悉的味道!和共享單車一樣的泡沫,正在美國上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第一次出現到“顏色不夠用”,再到首家平臺退出市場,共享單車從繁榮到沒落的整個過程,前後不到2年時間。

不要以爲只有國內纔會出現這樣的共享經濟泡沫,在太平洋彼岸美國,同樣的共享經濟創業故事正在如火如荼上演——只不過這次的主角,從單車變成了“滑板車”。

爲什麼是電動滑板車?

就在國內的共享單車行業逐漸走入低谷時,大洋彼岸的硅谷,共享電動滑板車(electric scooter)卻方興未艾,成爲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的風口和媒體討論的熱點。

據Techweb的描述,大約從今年三月份開始,如果你走在美國舊金山、洛杉磯或者華盛頓街頭,會發現有不少電動滑板車散落在市中心的各種角落,還有不少人踩着這些滑板車在街道穿行。

這些電動滑板車和中國的共享單車一樣,是可以隨用隨停的公用產品。使用它們和使用共享單車一樣簡單:下載App,解鎖滑板車,用完以後再鎖上,用App確認計費就可以了。

這類電動滑板車計費在美國也算便宜:以Bird滑板車爲例,起步價1美元,每分鐘使用收15美分,比Uber便宜了不少。

Bird的電動滑板(圖片來源:東方IC)

共享滑板車結構非常簡單,一個帶有車把的兩輪滑板,最高能以24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比起自行車,它更適合穿商務裝的人士和穿裙子的女士。同時,穿着連帽衫,揹着揹包,再踩着滑板車,這樣似乎更符合硅谷極客的形象。而且成年人踩上滑板車,或許還會有“重回童年”的感覺

按Bird創始人Travis VanderZanden的說法,他選擇做共享電動滑板車“不僅是因爲它是最實用的交通方式,也是因爲它會讓人們想起自己小時候。”

迅速成爲資本新寵兒

現在最火的兩家滑板車創業公司當屬Bird和Lime。同樣來自加州、同樣成立於2017年、同樣有明星投資機構加持、同樣迅速長成爲獨角獸......就像當初的摩拜和ofo,這兩家企業難免被人拿來比較。

去年才成立的Bird公司,其發展速度簡直可以用光速來形容。今年5月,Bird的估值就達到了10億美元。而達成這一“成就”,Facebook、Lyft也用了2-3年,Bird只用了1年3個月。

今年6月29日,Bird拿下紅杉資本領投的新一輪3億美元的融資後,估值達到20億美元。

要知道,這是Bird短短几個月內第二次融資,其估值從5月底的10億美元飆升至6月底的20億美元,一個月就翻了一倍!而這個數字在今年3月還僅爲3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Bird公司創始人Travis VanderZanden曾在Uber和Lyft任高級主管。2013年,Travis加入Lyft任COO,但是一年之後,他就轉投到Uber門下。

Lime Bike是兩位華人Brad Bao和Toby Sun創立的公司,其中Brad Bao曾任騰訊美國總經理。這家初創企業早先類似摩拜和ofo,推出單車,後來才推出共享滑板車。

巴黎街頭的Lime(圖片來源:東方IC)

據虎嗅網,和Bird一樣,Lime融資也十分頻繁。從創立到現在的一年半里,Lime已經融資5輪,而且每次間隔越來越短:從1200萬美元、到5000萬、7000萬,再到3億美元,一年內實現融資“四連跳”。

Lime創始人之一Euwyn Poon曾在採訪中表示,去年他在北京和上海待過一段時間,看到共享單車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受此啓發,才創立了Lime。

就和當初中國的共享單車潮一樣,除了這兩家“巨頭”,歐美不同地方迅速跟風出現各種各樣的共享電動滑板車平臺。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僅過去兩個月,總部位於墨西哥的Grin就籌集了4500萬美元,巴西的Yellow籌集了6300萬美元,投資者表示還有十幾家初創企業正試圖在歐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各地籌集資金。此外,總部位於愛沙尼亞的叫車公司Taxify在巴黎推出了自己的滑板車子公司Bolt。

這些共享滑板車公司使用的是跟Bird和Lime一樣的滑板車,由中國的賽格威-納恩博公司(Segway-Ninebot)製造。

遇到和共享單車相同的問題

其實一開始,很多美國人還是歡迎這些電動滑板車的,因爲這是一種廉價方便的交通方式,能減少對汽車的依賴,也能緩解交通堵塞和環境污染問題。

但是後來,共享單車在中國遭遇的問題,在美國的共享電動滑板車一個也沒逃過去。

之前共享單車大規模投放時,收到了大量有關“影響市容市貌”的批評,大量的共享單車堆積也會堵塞交通,比如佔據了地鐵出入口有限的空地;給城市管理帶來額外負擔。共享滑板車同樣如此,比如舊金山的居民就開始抱怨,“它們已經淹沒了大街小巷”。

和共享單車一樣,共享滑板車首選人口稠密的一二線都市作爲突破口,這樣纔可能獲得高頻率使用次數,降低閒置率。但這些城市往往交通擁擠、公共空間稀缺,滑板車卻在“擠佔”本就空間有限的人行道和路邊空地,惹來不滿在所難免。

滑板車的安全也受到了質疑,據華盛頓郵報報道,9月,一名20歲的年輕男子在華盛頓騎行共享滑板車時,被一輛汽車撞倒拖行,傷重不治。同月,達拉斯一名男青年從共享滑板車上摔倒後呼叫了Lyft來接他,司機到達後發現該男子已經身亡,滑板車則在不遠處成了碎片,期間發生了什麼不得而知。據統計,和滑板車有關的急診事故發生率,近期飆升了161%。

巴黎街頭的Lime(圖片來源:東方IC)

由於共享滑板車的主要供應商只有來自中國的Segway-Ninebot(賽格威·納恩伯)一家,在共享滑板車公司紛紛跟風成立的情況下,滑板車的供應也面臨嚴峻挑戰。根據Scootermap的報道,目前全美共享滑板車投放總量超過6萬臺,每天總騎行次數可能在24萬次左右,而且這些數字還在迅速攀升。

除了生產力不足,電動滑板車的成本高昂,且磨損速度也超出預期。根據The Information的數據,每輛滑板車的價格在300美元到400美元,遠超共享單車。由於不停地被使用,很多滑板車使用壽命往往就只有幾個月,然後就得換新。此外,被偷被破壞或者零部件(尤其是電池)磨損,都給供應商帶來了巨大壓力。

此外,政府的監管政策也給共享滑板車平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由於不滿共享滑板車佔用街道空間,舊金山政府開始引入牌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