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安徽楚文化論壇舉行論文分享會
分享研究成果
碰撞思想火花
激活楚文化活力
首屆安徽楚文化論壇舉行論文分享會
11月23日下午,首屆安徽楚文化論壇舉行論文分享會,10位專家學者分享了研究成果,碰撞思想火花,推動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楚文化活起來。
淮南師範學院教授、安徽省淮南子研究會會長方川主持第一階段論壇論文分享會。
陝汽淮南公司總經理、文化學者王建業作《數字賦能下的淮楚文化基因的路徑探索》論文分享。
長江大學人文與新媒體學院副院長、教授李徵宇作《“二湘圖”文獻研究》論文分享。
淮南師範學院音樂學院院長張良寶作《 <淮南子> 二十四節氣與十二律對應關係的文化學釋讀》論文分享。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蔡小柳作《從“孔子見老子”看楚文化與中原文化之交流融合》論文分享。
滁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張家智作《略論新時代楚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論文分享。
安徽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長、教授方勝主持第二階段論壇論文分享會。
淮南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昌紅作《釋“郢”》論文分享。
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吳昊作《裡耶秦簡脫色脫水效果簡介》論文分享。
安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德林作《從“篳路藍縷”到“問鼎中原”:楚文化氣質與品質》論文分享。
安徽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講師鄒旻作《試論戰國時期秦、楚等國域及秦漢時期“䌛”是“由”的規範字》論文分享。
淮南市史志專家周強作《楚國晚期都城體制探討》論文分享。
楚國最後一座都城在壽春。楚國遷都壽春後,江漢文化與淮夷土著文化經過長期碰撞、融合,最終形成了以壽春城爲中心的特色鮮明的江淮楚文化。楚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博大的內涵和深遠的影響力,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首屆安徽楚文化論壇共徵集論文42篇,彙集了楚文化最新研究成果。
論文分享會上,來自長江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淮南師範學院、滁州學院、江蘇商貿職業學院、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的專家教授和淮南市史志專家、文化學者分享了楚文化最新研究成果,《釋“郢”》,《數字賦能下的淮楚文化基因的路徑探析》《 <淮南子> 二十四節氣與十二律對應關係的文化學釋讀》《略論新時代楚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一篇篇論文,見證着楚文化的恢宏燦爛,閃耀着楚文化的時代光輝。
“淮南是楚文化的集大成之地,留下大量楚文化遺珍,極具研究價值。”“楚文化是古老的,也是常新的,更是充滿朝氣的。”專家學者們表示,要深入挖掘楚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開展跨地區多領域學術研究,讓淮南成爲楚文化學術思想的策源地、楚文化內涵價值的闡釋地、楚文化資料數據的匯聚地、楚文化優秀成果的轉化地,讓楚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信息來源:淮南日報記者 樑澹雲 朱慶磊 攝影 張越
淮南發佈(ID:huainanfabu)整理髮布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淮南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