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上身怎麼辦?臺大醫院專業人員淺談照護法則

失智者的照護是照顧者極大的挑戰,患者的易變性格及突發行爲變化,更需要照顧者以耐心與同理心面對。(示意圖/ Shutterstock )

每一個人都想要有一個精采的生活,但有些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憶力明顯變差,你也有過這樣的困擾嗎?不知道是正常的老化健忘現象,還是失智症找上門,日本老年精神醫學會副理事長朝田隆曾在著作提到,人過了60歲後,思考力、判斷力及智能會逐漸衰退,並讓人隨着年齡增加而變得健忘,這是屬於一種因老化引起的正常良性健忘,不需要擔心,但如果是因爲腦部疾病或阿茲海默症導致的大腦功能衰退,與良性健忘本質上的差異有所不同時,就必須擔心是否爲失智症的前兆,若放任不管可能會導致惡化,這時就需要儘快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斷。

事實上,失智者的照護是照顧者極大的挑戰,患者的易變性格及突發行爲變化,更需要照顧者以耐心與同理心面對,建議可以遵照以下的原則來調適自我:

• 儘量適應患者的行爲,而不是想要控制行爲。

例如:患者堅持要睡地板上,照顧者可以在地板上放牀墊,讓他更舒服地睡覺。

• 試着理解患者行爲的目的,儘可能適應他們。

例如:患者每天從衣櫥拿衣服出來,很可能是他們正在滿足忙碌的需求與成就感,並應尊重他們的私空間。

• 病程發展有可能今天的解決方式,明天已不適用,甚至不再有效,因此解決特殊問題的策略中,應發揮創造性與靈活性,並儘可能地鼓勵雙向溝通。

趁早評估及時治療

2014年一部美國劇情片《我想念我自己》述說了早發性失智症的故事。主角是大學教導語言學的教授、事業有成,然而患上阿茲海默症卻讓生活不得不停下腳步。英文片名《Still Alice》,或許是想表達即使個性改變,認不出人,但陪伴她的人要記得她依舊是從前的她,不要因爲個性變了,和以前不同了,就剝奪她的生活、奪去她的名字,我們也要記得,當身邊的親朋被疾病奪去記憶後,也是彼此重新諒解的開始。

最後,大家最熟悉的失智症症狀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它的表現卻不僅如此,而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退化疾病,與患者本身的疾病、基因、環境、後續照護,以及藥物治療都息息相關。目前的醫學上並無有效的治療,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評估2025年後失智症患者將突破百萬,每個人的疾病進程不同,但相同的是造成家庭的隔閡、負擔。若發現家人開始忘東忘西,建議帶至醫院做完整的失智評估,透過臨牀失智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來評估患者的記憶力、病像感、執行功能、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的狀況,依病程可分爲輕、中、重度失智症,儘早就醫以免耽誤到後續的治療。

失智症患者的症狀分期

Step1:輕度失智

可獨立從事日常活動,且能駕駛與維持社交生活。輕微症狀包括:放錯眼鏡或提取物件名詞有困難、對於計劃或完成工作任務有困難等

Step2:中度失智

患者可能會忘記自家地址、無法回憶個人經歷、對自己所到之處感到困惑、可能會忘記自己的想法、無法進行對話、難以理解他人在說什麼等,溝通變得更加困難、甚至出現攻擊性、抑鬱、偏執、睡眠困難、重複的動作或語言

Step3:重度失智

溝通出現嚴重問題,無法與他人口頭交流。記憶力極度惡化,甚至有些人會臥牀不起。日常生活中是需要照顧者大量協助完成所有事情

照顧失智者,這樣做就對了!

部分的生活能力仍會保留、請讓患者做他會做的事情,如能自己洗臉、掃地、唱歌、說話等。而規律的作息、散步、曬太陽有助於改善情緒,參與家務能提高自我價值。

• 在安全的前提下,給予較多的自由,不要一昧的限制行動,減少對其控制,用引導的方式,並耐心傾聽。

• 設定生活作息表,活動需要有休息時間,活動時間需考慮失智者的耐受性。

• 飲食均衡、避免不易咀嚼的食物,適當的蔬果可避免便秘,且用餐時間及位置必須固定,避免認知上的改變。

• 衣着上選擇容易穿脫的衣褲,給予自主選擇喜歡的衣物,鼓勵失智者自己穿脫衣物,除維持生理機能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保有自尊。

• 家中的照明應充足、走道上避免雜物,以免失智者跌倒,用品貼上標籤方便取用且幫助認知。

• 保有他們獨立的生活、感受自我價值,參加活動、團體,陪伴園藝、下棋,規律的運動、伸展可以延緩失能及失智惡化,並請尊重他們的獨特性。

本文轉載自臺大醫院雲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