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矽創新關鍵在應用 臺灣需少量多樣製造能力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天表示,未來所有的創新都與矽有關,應用無所不在時,由當地人創造當地的文明應用創新,會相對有效;臺灣作爲世界的好夥伴,要有從大量生產變成少量多樣的能力,爲矽創新、矽文明做出具體貢獻。
面對生成式AI帶來的科技衝擊,爲讓臺灣半導體制造優勢站穩這一波趨勢,國科會今天舉辦「半導體創新暨產業新創高峰論壇」,行政院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臺北市電腦公會(TCA)榮譽理事長施振榮等人出席。
吳政忠宣佈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全球徵案啓動,延續「晶創臺灣」方案以IC設計、半導體相關應用爲題,向全球科技人才發出英雄帖,盼藉由臺灣優勢產業資源,吸引團隊提出在臺落地研發、商化佈局構想,進而帶動臺灣百工百業發展。
施振榮致詞表示,他1989年提出臺灣「科技島」定位,並要扮演「世界公民」角色;如今科技島已經實現,現在臺灣要邁向世界公民,讓臺灣的價值能夠貢獻到全世界的國家與產業。
施振榮指出,2016年他創了2個英文單字,也就是Si-nnovation、Si-vilization。首先是Si-nnovation,也就是在創新(Innovation)前加上「矽」(Silicon),面對未來,所有的創新都跟矽有關, 「(美國)矽谷已經沒有矽了,矽都在臺灣了」, 但矽谷仍是全球產業的創新發想地,臺灣未來應該要有很多創新。
施振榮進一步表示,微笑曲線是從垂直整合變成垂直分工的典範轉移模式,臺灣在全世界要做最強的分工,包含晶圓代工、IC設計及系統設計製造等,同時做好整合服務,服務全世界市場需求,這個分工角色,「我們當然還要繼續扮演下去」。
不過,他指出,Si-nnovation一定是以Si-vilization「矽文明」爲目標,現在啓動的IC Taiwan GrandChallenge,就是邀請全世界利用矽,爲當地文化、市場需求的應用做出創新。
施振榮說,臺灣最大的困難就是距離市場相對遙遠、對當地文化與應用不見得很清楚,所以過去都是做比較全球性通用的PC、手機這種創新產品;但未來矽的應用無所不在時,一定是由當地的人做當地的文明應用創新,會相對有效。
施振榮表示,臺灣作爲世界的好夥伴,「Silicon我們替它生產,IC設計他們做,但是到最後如果要變成device,我們也可以(替)他們生產」,臺灣要有從大量生產,變成少量多樣的能力。
施振榮說,相信面對未來,臺灣在微笑曲線、科技島、世界公民、矽創新、矽文明方面,能爲世界做出更具體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