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究竟是什麼?也許,這是一個有關星際、宇宙與文明的遠古遺物

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故事,從15年前的一樁懸案說起……

2009年,火星軌道探測器傳回了這樣一張圖片。

在火星的一座幹谷(HebesMensa)當中,出現了“原油”泄漏的痕跡……

如今,谷歌火星上,我們依舊可以看到這一震撼的場景。

這些黑色的液體從443米的鹽丘牆壁中流出來,傾瀉近2000米,在海拔-1457米的平原上留下了一大片泄漏湖。

這和地球上的情況如出一轍,比如,哈薩克斯坦的鹽湖附近,天然原油泄漏地表。

再比如,加利福利亞的天然瀝青,從地下滲出……

所以,火星上有石油嗎?

3年後,美國宇航局好奇號探測器登陸火星,當它在一座古老湖牀上鑽探、採樣以後,傳回了這樣一個事實——火星土壤中有複雜的有機大分子,與地球上粘稠的石油成分驚人的相似,檢測到的濃度爲之前發現濃度水平的100倍……

看來,火星石油正在一點點從虛幻走入現實……

可是,這不應該啊。

石油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不都是說,石油是遠古恐龍,遠古生物的遺骸所形成的不可再生資源嗎?

難道火星上也有恐龍和史前生物?

當記者詢問專家,這是否意味着,石油並非遺骸,而是某種星球“血液”時,專家們只是回答說,懸案至今無解……

另一樁懸案……

1986年,哈雷彗星迴歸地球。

7架彗星探測器從地球出發,它們發誓要破解哈雷彗星的謎團。

可是,爲什麼?

爲什麼它的表面反射率只有4%?

要知道,哪怕漆黑、粘稠如瀝青一般,它的反射率也有7%啊。

所以,哈雷彗星的表面裹着一層厚厚的超級石油?

超級瀝青?

還有,如果它漆黑一片,毫不反光,又如何成爲歷史上一顆閃耀,如同太陽一般明亮的災星呢?

多艘探測器監視着它的軌道,慢慢的,探測器發現,哈雷彗星雖然通體漆黑,但當它接近太陽時,卻開始噴射出巨大的彗星流。

接着,探測器檢測這些彗尾流,專家們破解了它的第一層謎團——爲什麼如此明亮?

原來,這是因爲,它的含水量高得出奇,當它接近太陽時,組成彗星的大量水、冰混合物被

高溫激發,向外噴射,這些噴射物反射陽光,於是讓彗星看上去十分明亮。

而第二層謎團——爲何它比“瀝青”還黑?

雖然,1986年的人類探測器還無法登陸哈雷彗星,但依舊是從這份彗尾物質的檢測數據中,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可怕的猜想——髒雪球。

哈雷彗星是什麼?

除了水,它的組成物質,還有大量的碳氫化合物,而碳氫化合物又是什麼?

聯想到它表面的超級“瀝青”層,難道是宇宙石油?

哈雷彗星是一顆被石油包裹的髒雪球?

在太空中,它繞着太陽飛行了上千萬年之久,每76年迴歸一次,但它上面的石油從何而來?

是上千萬年前,哈雷彗星上的恐龍死亡、沉積所形成的產物嗎?

這絕不可能啊,它只是一顆遙遠的彗星啊,哪兒來得陽光、大氣、磁場和生物圈庇護生靈?

所以,哈雷彗星表面的超級“瀝青”究竟是不是石油?

如果是,那石油究竟是星球的血液還是史前的遺骸?

當記者繼續調查,接下來的故事,讓人更加好奇……

石油生物

調查著名的石油生物傳說,記者來到了意大利中部的阿布魯佐(Abruzzi)。

這裡從古羅馬時期開始,地下就遺留着大大小小的礦坑。

有人懷疑,以古羅馬的科技實力,是如何留下如此龐雜,綿延上千公里的礦坑?

更離奇的是,羅馬歷史,竟然對此記載寥寥,只是說,阿布魯佐,盛產大理石而已。

可這些礦坑,顯然它就不是用來開採大理石的啊。

起初,專家們從中發現了滲漏的瀝青,於是聯想到了希臘火的傳說。

說是在公元8世紀,東羅馬搖搖欲墜之時,忽然一個工匠帶來了失傳千年的希臘火工藝,這是一種能在水面、陸地上持續燃燒的可怕武器,從東羅馬的城牆、艦船上噴射,阿拉伯人因此被擊敗,東羅馬又持續了數百年之久。

可是,隨着東羅馬最終覆滅,希臘火再次失傳。

究竟是什麼東西,能噴射,能在水面和陸地上持續燃燒?

直到現代化工啓蒙以後,科學家們才逐步破解,這應該是某種古代的石油製品。

然後,古羅馬和東羅馬都將這種石油武器列爲機密,所以,當古羅馬在阿布魯佐地下,挖掘出上千公里的開採坑道,當東羅馬靠它擊敗阿拉伯人之時,兩羅馬都沒有在歷史中記載它,以至於它兩次失傳。

這種推理,看上去可靠,但是,古羅馬如果挖掘瞭如此龐雜的隧道,那一定開採出很多很多的石油、瀝青和希臘火吧,可爲什麼不僅羅馬人不記載,就連羅馬的敵人們,也不記載呢?

於是,又有人猜想,會不會古羅馬人,也並不是這些坑道的開採者,而是發現者?

當他們發現這些遠古坑道,從中找到了滲出的瀝青、石油和某些遠古檔案時,他們因此製造出希臘火,但同時,也因爲這些坑道中,殘餘的石油並不多,他們也就沒有大規模使用過希臘火?

果然,後續探索中,1956年,探險家們在坑道深處發現了這條巨大的石油生物。

就像是某種活物,當工人們觸碰它時,感到了“體溫”和“脈搏”……

隨後,與這張照片一同傳出的,就是石油生物的都市傳說,可後來,傳說消失了,專家們只是說,那不過是一條滲出的天然瀝青而已。

好吧,瀝青而已,但顯然,瀝青背後,還有更大的懸疑,那就是——誰挖掘了這些遠古坑道?

又是誰,採走了其中的瀝青和石油?

更神秘的地下城

2011年,在俄羅斯北高加索的卡拉霍拉(Khara-Hora)山,又有人發現了一座更神秘的地下城。

這裡的入口極小,僅夠一個人側身通過,但入口四壁卻十分光滑,就像有人開鑿過一樣。

最初發現它的人名叫亞瑟(ArthurZhemukhov),當他沿着這些光滑石壁下降30米後,他突然遭遇了一個大轉彎,沿着轉彎繼續下降,又過了大約10米後,空間豁然開朗。

他竟然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地下殿宇當中。

殿宇四壁更加光滑,使用巨大的石塊拼接而成,這難道是天然洞穴?

大約90分鐘後,亞瑟回到地表。

他知道,這一定與那個古老的高加索傳說有關。

傳說,遠古高加索地區曾經有一座宏偉的古城,既位於地上,又位於地下,一些老人回憶說,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有年輕人曾經進去過,裡面有廣場、街道、地下河,其中無人居住。

但後來,再也沒有人發現過這座地下城。

聽上去就像我們的《桃花源記》一樣,但當地老人們卻說,德國人來過,他們曾尋找過這些地下城的入口。

果然,調查歷史,記者發現,這原來是二戰期間的雪絨花行動,當時,北高加索油田是世界上產油最豐富的地區,而德軍所依仗的閃電戰,又恰恰需要大量的石油。

可德國並不產油,他們曾制定雪絨花行動,妄圖攻佔北高加索油田,直達海濱巴庫。

然而,一切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化爲泡影,德軍最終失敗撤離。

洞穴專家亞瑟並不是漫無目的探洞,他其實也一直在追尋這個傳說。

果然,當他發現卡拉霍拉山的洞穴後,他也在地表找到了納粹德國當年留下的標記。

所以,這些宏偉的地下城也與石油有關?

自從地下城被發現後,就有人猜想,這裡入口極小,並不適宜人類居住,它更像是某種史前宗教活動的聖殿,或者某種史前的工業設施,甚至還因此聯想到了大金字塔的密室和傳說中金字塔簡諧能量發生器的傳說,等等等等。

可亞瑟在探底洞穴,發現了流動的空氣以後,他曾說,這看上去像一座油井開採的現場。

而爲何油井還需要巨石裝飾?

流動的空氣之下,又是什麼?

非常不幸,亞瑟在探洞兩年後,遭遇車禍去世。

而有關洞穴的後續探索和研究,也轉移到一個名叫科莫波伊克(Kosmopoisk)的俄國半官方組織名下,再無資料流出。

還記得我們在聊過的黑騎士衛星和科拉金字塔嗎?

當初寫出黑騎士故事的卡贊採夫,以及探索科拉金字塔的巴爾琴科,這都是俄國這個半官方組織的重要成員,他們也正在滿世界搜尋着古代遺蹟,但那又另外一個故事了,我們會員頻道細說。

總之,就像我們在南極故事裡提到過的一樣,俄國專家在南極發現了,夠全人類使用15年超級油田,但卻早已被誰開採過……

等等等等,這就是石油的謎團,從星際到遠古,它似乎並不簡單。

然而,繼續調查,在科學的視角下,石油,究竟又從何而來呢?

石油的來歷

記得20年前,學姐曾說,有沒有一種可能,石油不僅僅是動物遺骸?

沙特(沙烏地)的石油永遠夠採20年,史前哪兒來這麼多恐龍正好都集體死在沙特啊?

理論上,動物遺骸在地層中高溫、高壓變成石油。

植物遺骸變成煤炭。

如果要解釋沙特如此巨大的石油儲量,會不會是植物遺骸也能變成石油?

記得學姐當年極具腦洞的猜想,史前並沒有能分解木質素的微生物,於是,想象一下啊,從樹木誕生以來,數億年生生不息,所有倒掉的大樹,全都像如今的塑料一樣,木質素無法被微生物分解,那這樣層層疊疊,幾億年,無數森林周而復始,沙特纔有可能在地下積累如此豐富的石油資源。

到後來,忽然進化出一種微生物,叫做蘑菇,它終於能吃掉倒下的大樹了。

這樣,往後的石油,纔是恐龍、巨物所形成的東西。

地質學家們是不是被蘑菇那不起眼的外表迷惑了啊?

當我聽到學姐這套說辭時,睜大了眼睛,覺得十分合理,簡直頭腦開光啊,可當我想繼續與詳聊時,沒想到,學姐卻又給我講了一個有關粉筆的故事……

她問我,你知道上課爲什麼要用粉筆嗎?

這我哪兒知道。

於是,她又問,那你知道白堊紀爲什麼叫白堊紀嗎?

完了,我好像還是不知道。

後來,學姐說,好想去看看英吉利海峽的白堊海岸,那些壯觀的白色,佈滿整條海岸,整個地層,它們都是遠古鈣藻、白堊蟲這類微生物的化石啊。

也許我們低估了遠古地球的洪荒偉力,這些鈣藻微生物,就能用遺骸創造整個海岸,整個地層。

英國商人們把這些白堊粉筆如同自來水一樣,出口了數百年,也沒有挖動它分毫。

或許,沙特地下的石油,也是另一片白堊海岸吧,那裡確實有我們無法想象的史前動物,或許也是某種微生物,集體死亡、沉積形成了一片大到我們人腦無法想象的地下油田,僅此而已。

記得我當年十分不服,還計算說,把當今地球所有人類,70億,全部100%的轉化成石油,那我們將得到4.9億立方米,摺合31億桶,夠沙特開採兩個月了……

而學姐並沒有反駁,只是強調說,46億年的地球洪荒,並不是我們不足百歲的人腦所能想象……

如今20年過去了,沒想到學姐的兩個猜想都被科學驗證:

第一,現在的石油理論認爲,樹木在特定條件下,不排除形成石油的可能性;

第二,如今的石油來源,不排除微生物成因。

綜合起來,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地球46億年的洪荒偉力,它們共同造就了,如今主流的石油生物成因。

而與此相對,還有一個非主流的非生物成因,它似乎在說——石油,永不枯竭……

人工合成石油?

2009年,一個瑞典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非生物基質,成功合成出“石油”。

他們的合成方法是讓甲烷暴露在>2萬倍大氣壓(2Gpa)和1200℃(1000–1500K)的高溫高壓環境中,很快甲烷就開始自身反應,形成了含有2-4個碳的飽和碳氫化合物(乙烷、丙烷、丁烷)。

然而,石油是什麼?

就像這張原油提煉圖所示,一步一步精煉石油,我們分別得到了:

丁烷、丙烷燃氣:3-4個碳的飽和碳氫化合物;

汽油:5-12個碳的飽和碳氫化合物;

煤油:10-16個碳的飽和碳氫化合物;

柴油:9-18個碳的飽和碳氫化合物;

重油:20-70個碳的飽和碳氫化合物;

瀝青、潤滑油:>70個碳的飽和碳氫化合物及其他高分子碳氫化合物;

而甲烷,就是1個碳的飽和碳氫化合物,它既然能在實驗室高溫高壓環境中形成2-4個碳的飽和碳氫化合物。

那理論上,在地幔深處,地球擁有幾乎無窮無盡的碳、氫元素,它們在地幔更加高溫高壓,且46億年地球洪荒的時間尺度當中,就有理由形成各種長鏈的碳氫化合物。

而這些東西從地幔深處一點點滲透到地殼、地表,就是石油。

這就是瑞典實驗所揭示出來的真相。

同時,就像我們先前影片中說過的一樣,地殼相較於地幔,只相當於浮在熱牛奶上的一層奶皮。

但可悲的是,地殼平均厚度33公里,我們如今鑽探最深的科拉深井,也才12公里而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們對地幔中的東西幾乎一無所知。

然而,地球有46億年的滄桑鉅變,我們的科學家還是找到過一些恰巧暴露地表的地幔物質,可當我們採樣、對比後卻會發現,某些地幔物質,似乎與原油的色澤、觀感和成分光譜全都一模一樣……

所以,這就是火星石油的真相嗎?

石油,來自地幔,由高溫高壓化合碳氫而成,它不過是宇宙間最常見的星球血液而已?

其實,100多年前,發現元素週期表的鼻祖級化學家——門捷列夫就說過,值得注意的是,石油誕生於地球深處,只有在那裡我們才能尋找它的起源。

到後來,一代代俄國科學家,其實都是支持非生物成因論的,甚至按照非生物成因論,也根本不影響俄國人滿世界發現一處又一處超級大油田。

據說,俄國人找超級油田的要訣之一,就是尋找二氧化碳氣田,因爲,二氧化碳氣田一般都直接來自地幔,找到它就很容易順藤摸瓜,找到超級油田。

好了,不扯遠了,我們還是繼續說記者的後續調查。

在瞭解了石油的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後,調查,來到了一位十分重磅的美國天體物理學家——托馬斯·戈德(ThomasGold),他的研究,似乎正向我們揭示着某種宇宙背景中更加宏偉的石油真相……

托馬斯·戈登

戈德出生於1920年,祖傳的猶太實業家族,父親經營着當時奧地利最大的礦業和金屬製造公司,母親是德國女明星。

後來,二戰席捲歐陸,他們全家人逃亡英國,恰好,戈德這會兒也已經十八九歲,到了要讀大學的年紀。

讀哪所英國大學好呢?

媽媽鼓勵他,那就考個劍橋大學吧,結果一不小心,人家戈德考上了劍橋大學最厲害的三一學院,學習物理。

這是一個思路異於常人的天才型選手。

比如,大學期間,戈德做實驗做到耳鳴,我們普通人大概率會睡上個三天三夜,再不行就看醫生。

而戈德呢?

突然設想,不對啊,耳鳴並不影響我的聽力啊,我們人類的聽力很BUG啊,比如音樂,E調F調,振動頻率相差無幾,這怎麼可能,人類是如何聽出音波1%振動頻率變化的?

更神的是那些鋼琴調音師,他們能人耳聽出幾赫茲的差別,這怕不是什麼天頂星級別的雷達系統吧。

當戈德把這些奇怪的猜想告訴實驗室學長——霍伊爾(FredHoyle)的時候,霍伊爾當場石化,表示,所以,你想說什麼呢?

戈德答,一定是那些生物學院的老傢伙們搞錯了,人耳就是一套天頂星級別的雷達系統啊,而不是像他們說的一樣,是什麼人耳直通顱內神經,是顱內神經在區分這1%的振動頻率。

顱內神經要有這精準度,我也不至於耳鳴好幾周,很痛苦的啊,但是,這種神經幹擾影響到我的聽力了嗎?

我一樣可以輕鬆的聽出E調和F調,不信你唱一個我聽聽。

就這樣,當時在場的另一位學弟——弗里曼·戴森,也就是日後提出戴森球的那位天文學家,他在後來的傳記中說,戈德很快設計出一個簡單、優雅又原創的實驗,巧妙證明了生物學家的錯誤。

接着,在糾正人耳模型的同時,他又用二戰中剩餘的海軍電子設備和耳機建造出一個他理想中的人耳仿生超級雷達系統……

然後,當軍方看到這套雷達系統的時候,他們二話不說,把戈德連帶着實驗室學長、學弟三人一同打包,拉到了海軍秘密實驗室,讓他們立刻投入對海軍雷達的研發。

很快,戈德的雷達系統不僅幫英國海軍發現了德國U型潛艇上通氣管的秘密,還幫助英國登陸艇導航,成功在D日實施諾曼底登陸。

這就是天才戈德,當時才24歲而已……

二戰結束後,戈德去到美國,歷任哈佛大學、康安爾大學天文學、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生物物理學、航天航空工程學等多學科教授。

期間,戈德不僅充當了阿波羅登月計劃的顧問,參與設計了神奇的月球飆車系統,還完善了我們對宇宙穩態、脈衝星、類星體、伽馬射線背景、太陽耀斑等等天文現象的認知。

其中不乏爭議,而爭議最大的兩個理論要數宇宙胚胎論(Panspermia)和地幔石油論(Abiogenicpetroleumorigin)。

先說說地幔石油論吧,戈德的說法,比俄國科學家們更加驚悚……

地心生物圈

2001年,81歲的戈德出版了這本《地心生物圈:化石燃料的神話》,這當中直言不諱,石油來自地幔。

不僅僅地球上有是有石油,太空中,構成石油的碳氫化合物也非常常見,大多以甲烷的形式存在,火星、土星、冥王星上都有,甚至土衛六上更是有一片高純度甲烷海。

還有這張哈勃望遠鏡拍下的星雲照片,黃色的部分是多環芳烴。

這配色代表着,它是一整個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星雲啊。

你能想象星雲有多大嗎?

碳氫化合物、石油、甲烷,這簡直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存在之一。

然後,你們問,那爲什麼我們現在挖出來的石油呈現出生物有機質的殘餘?

難道這些殘餘不正是它們來自化石的證據嗎?

俄國專家們說,這可能是石油在地殼中被化石、沉積污染的結果。

而戈德腦洞更大,直接說,你看我這本書的標題啊——《地心生物圈》——炙熱、深層的地殼、地幔世界當中,還有一個我們並不瞭解的生物圈,那裡有各種微生物正在以地球的碳氫化合物爲食,是它們污染了這些碳氫化合物,讓我們在地殼、地表中發現的石油,充滿了生物廢料……

也就是說,我們燒的,其實是地心人的垃圾。

真的,記得我當年第一次讀到戈德這天頂星一般的腦洞時,我都原地石化了,真不敢想象那些正襟危坐的教授們看到這言論會不會直接去地板上找下巴。

然而,在現實中,按照戈德的理論去尋找石油,我們還真的找到了很多超級油田……

花崗岩下有石油嗎?

如果有人問你,這是一片大陸架上的花崗岩基岩,底下會有石油嗎?

按照生物成因,去你的,花崗岩,沒有沉積,沒有淤泥,哪兒來的石油?

而戈德比俄國專家們極端多了。

你說花崗岩底下不可能有石油是吧?

那我就還真給你找幾個花崗岩油田出來。

起初,戈德的尋找並不順利,1987年,他好不容易說瑞典政府,讓瑞典資助他,在瑞典錫利揚湖的湖邊進行鑽探。

這底下是一大個隕石坑,鑽下去就是基岩,石油工人們認爲這純屬胡鬧,怎麼可能有石油?

可很快,鑽井團隊就從中抽取出近100升黑色的油性淤泥,戈德欣喜若狂,宣稱這裡面滿是石油和地下微生物的殘骸。

而其他專家則說,100升?

污染而已,污染而已。

污染是吧?

戈德於是往旁邊在挪上個幾百米,2號井打下去,竟然真的打出來80桶石油。

這……

誤差而已,誤差而已,耗費這麼多資金,就打出80桶石油,你這根本不經濟。

不經濟是吧?

戈德回到美國,指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外海的尤金島(EugeneIsland)說,這下面是基岩,這下面有石油對不對?

路易斯安那人答,對,有,但不多,還已經枯竭了。

戈德又說,你們就放心大膽的往下鑽吧,鑽透基岩,你們感謝如今荒誕的自己。

果然,當1989年,路易斯安那人鑽透基岩以後發現,這是見鬼了吧,本來已經枯竭的尤金島油田,竟然又飈出每天2萬桶的產量,一直持續到1992年,才下滑到桶每天1.5萬,最後幾年,眼看着產量越來越低,又快沒油了,但到了1996年,產量突然又回升到每天3萬桶。

這是見鬼了吧?

爲什麼石油枯竭後還能重生?

爲什麼花崗石基岩下面會有石油?

傳統生物成因根本無法解釋,而戈德的地心生物圈理論不僅能解釋石油再生之謎,還能精準的讓我們在基岩下找到石油。

所以,既然有理論,有實踐,那爲什麼我們大衆接觸到的,都是生物成因論,都是說石油不可再生,是化石燃料呢?

其實,畫面裡這位美軍上校的回答十分有趣,他曾是肯尼迪(甘迺迪)總統的私人幕僚,掌握很多不爲人知的美國秘密,他說,化石燃料這個詞是被那個誰人爲製造出來的詞彙,你知道,石油是美國的命脈……

等等等等,具體故事,我們會員頻道細說。

接着,故事回到最開始的哈雷彗星懸案,我們再來看看戈德的第二大爭議理論——宇宙胚胎論。

星球血液→宇宙胚胎?

哈雷彗星爲什麼是一顆被超級石油,超級瀝青所包裹的髒雪球?

可能在我們的生物視角下根本無法想象,但如果用戈德的宇宙視角呢?

石油來自星球內部的高溫高壓,它本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星球血液。

戈德認爲,它不僅能爲星球上誕生的智慧生命提供文明發展所必須的能源,就像我們現在的工業化社會一樣。

它還能在星球生命誕生之初,爲之提供最原始的生命湯。

這個可能有點抽象,先前我們介紹過一種海底黑煙囪假說,認爲原始生命湯,來自海底。

其實,與之相對,戈德認爲,最原初的生命並不誕生與海底也不誕生於陸地。

而是誕生於地底的石油縫隙當中,別忘了,石油本就是星球的血液,其中也包含各種碳氫長鏈和地殼中的氧氮、金屬、礦物等等生命必須元素。

戈德說,也許是地下10公里,原始湯填充了多孔的岩石空間,按這一深度岩石體積的1%計算,戈德認爲,就有概率像地下高溫高壓催化碳氫變成石油一樣,它也能進一步催化石油中的碳氫氧氮、金屬、礦物,在這裡變成最初的DNA和細胞,然後,一點點向上滲透,進入大海,到達地表,這就是星球生命的起源。

然後,生命如何成爲智慧?

戈德這裡的觀念和先前提過的HiR理論類似,地心物質,石油、熔岩,這本就是具有高輻射的東西,在一次次天地再造、滄桑鉅變中,各種地心物質用輻射催化着生命的DNA變異,讓它們漫無目的的朝着智慧生命的大目標前進。

就這樣,在億萬年的星球時間尺度當中,星球的血液——石油,讓元素變成生命,讓生命成爲智慧,再爲智慧提供燃料,讓它一點點發展成能夠飛出星球,抵達外星的文明。

接着,從爲什麼會有宇宙胚胎?

隨後的推論可能充滿了悲情,因爲,戈德的師弟——弗里曼·戴森曾構想過一個東西——戴森球。

還記得我們在黑騎士故事裡介紹的戴森球和卡爾達肖夫宇宙文明等級嗎?

其實,在1960年代的賽提(SETI)計劃中,那些搜尋外星人,仰望星空的大神——戴森、卡爾達肖夫他們就已經計算出來。

想要飛出本星球,殖民恆星系,那文明需要利用本星球上所有的能源,這叫做1級宇宙文明。

人類目前利用石油和一點點太陽能,大約是0.72級文明,想要達到1級文明,光靠石油遠遠不夠,還必須用某種方法,使用整顆星球的能源,比如,收集所有抵達地球的太陽能,或者像特斯拉預言的一樣,使用整個星球發電機的能源。

這對人類來說,還是科幻。

接着,如果文明想要飛出它所在的恆星系,那麼,他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恆星級的,利用整個恆星的能源。但如何利用整顆恆星能量?

這種科幻對於0.72級的人類文明來說,簡直無法想象,生拉硬拽,戴森當年也僅僅構想出一個戴森球方案——用一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罩住整個太陽。

然而,這唯一的科幻設想,卻被現實證明——99.8%是不可能的。

因爲,太陽總質量佔太陽系的99.8%以上,那我們又要去哪裡收集如此多的物質,來罩住太陽呢?

當然,如果能達到利用整個恆星能源的程度,卡爾達肖夫就認爲,這是2級文明,終於能飛出本恆星系,去探索星系空間了。

但弗里曼·戴森其實和師兄戈德、霍伊爾一樣,悲觀的認爲,不存在什麼戴森球,也不存在什麼所謂的2級文明,1級就已經是文明的天花板。

因此註定,所有的智慧文明,都不可能飛出本恆星系,就像我們先前聊過的太陽系監獄一樣,所有的宇宙文明,都被死死的鎖在其所在太陽系的冰火之牆當中……

於是,推理到這裡,爲什麼沒有外星人的費米悖論得到了解釋,而稍微往前一點點,宇宙胚胎,哈雷彗星石油的答案是不是也已經呼之欲出?

悲情的播種

既然任何一個宇宙文明都無法飛出本恆星系,而恆星又必將滅亡,那悲情的文明們將何去何從?

也許,他們最終會用僅存的石油、水、冰,做成一顆顆宇宙胚胎,然後,炸燬自己的行星,讓自己的種子獲得逃逸恆星的第三宇宙速度,從此開始漫長無邊的星際漂泊。

無數的種子,有的像哈雷彗星一樣,被太陽俘獲,永無休止的繞着太陽旋轉,每76年迴歸一次,直到種子被太陽燃盡。

有的則像飛躍太陽的奧陌陌一樣,眼看着要被太陽俘獲,要在這已有文明的恆星系裡荒廢億萬年之久,於是,最後的自動程序讓它加速逃逸,再漂往另一顆恆星……

還有的,則像無數柯伊伯帶、奧爾特雲的彗星一樣,它們甚至連見到下一顆恆星,見到宜居星球的機會都沒有,永恆的漂泊在冰冷的太空當中。

人類也將是這種命運嗎?

大概會吧。又或許大概不會?

因爲,我們還有地層中那些瘋狂的遠古礦脈,地球石油,就像被誰早就開採過一樣?

也許,就像志留紀假說中說得一樣,人類並不是地球上的第一代文明,科學家們推算出來,在4.4億年前的志留紀,地球的石油碳能源,就足夠文明飛離地球。

在6500萬年前的P-E極熱事件中,就有個誰,就已經創造過比現在還高的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排放過比人類還多的石油碳溫室氣體。

或許,這些地層中的溫室氣體指標,和傳說中阿布魯佐的礦坑、高加索的地下城,這些都是他們已經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的證據……

但願如此吧。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後夫人說,聊石油的秘密,能聊到外星人,你的腦回路和戈德也有一拼。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