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明年3月5日召開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昨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增值稅法、關於修改監察法的決定、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決定免去王廣華的自然資源部部長職務,任命關志鷗爲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簽署第41、42、43、44號主席令。趙樂際委員長主持閉幕會。
常委會組成人員165人出席會議,出席人數符合法定人數。
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議案,決定將修正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並委託李鴻忠副委員長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說明。
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召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決定。根據決定,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2025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
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津巴布韋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里南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華僑委員會分別提出的關於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主席團交付審議的代表提出的議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關於個別代表的代表資格的報告。
會議表決通過了第六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會議經表決,任命苗生明爲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接受束爲辭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務的請求的決定。
會議還表決通過了其他任免案。
監察法完成修改推進監察工作規範化法治化正規化
監察法是對國家監察工作起統領性和基礎性作用的反腐敗國家立法,是黨和國家監督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昨日表決通過關於修改監察法的決定,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據瞭解,現行監察法於2018年審議通過,對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監察體制,實現對公職人員的監察全覆蓋發揮了重要作用。監察法實施以來,黨中央對持續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反腐敗鬥爭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出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與時俱進地對監察法作出修改完善。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負責人表示,此次修改監察法,主要把握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科學修法等原則,聚焦實踐反映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完善相關制度,爲解決實踐問題提供法律依據。同時,保持監察法總體穩定,根據黨中央部署和形勢發展要求作必要修改,保持基本監察制度頂層設計的連續性。
據介紹,此次監察法修改,主要包括完善有關監察派駐的規定、授予監察機關必要的監察措施、完善監察程序、充實反腐敗國際合作相關規定、強化監察機關自身建設等內容。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法室負責人介紹,此次修改監察法,將加強對監察權的監督制約,保障公民權利作爲一個重點。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強化監察執法工作規範化要求、強化公民權利保障、確保嚴格依法慎用監察強制措施、加強對監察權的監督和約束等方面。
增值稅法通過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昨日表決通過了增值稅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有了專門法律,稅收立法再進一程。
今年前11個月,國內增值稅收入爲61237億元,約佔全國稅收收入的37.8%。“作爲我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是全國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納稅人覆蓋絕大部分經營主體,與社會大衆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表示。
2022年12月和2023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增值稅法草案進行了兩次審議。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增值稅法草案三審稿規範立法授權,對有關內容改由在法律中直接作出規定,或者經清理規範後納入稅收優惠範圍;完善稅收優惠相關規定;做好與關稅法等有關法律的銜接。
此次通過的增值稅法共6章,包括總則、稅率、應納稅額、稅收優惠、徵收管理、附則。
科學技術普及法完成首次修訂這些看點值得關注
昨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這是科學技術普及法自2002年公佈施行以來首次修訂。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有哪些看點?
看點一:首次設立全國科普月
多年來,相關部門舉辦的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等系列主題科普活動,受到了公衆的廣泛歡迎和認可。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此次科學技術普及法增加規定,每年9月爲全國科普月。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說,設立全國科普月,是首次在科普專門法律中明確一個時間段,集中、密集開展面向公衆的科普活動。這一舉措積極迴應了人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科普需求,有利於讓更豐富、更深入、更穩定的科普活動融入公衆日常生活。
看點二:強調新技術新知識科普
爲進一步促進科普高質量發展,提升科普供給水平,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增加了“科普活動”一章,從支持科普創作、發展科普產業,加強重點領域科普,加強科普信息審覈監測和科普工作評估等方面,支持促進科普活動。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開發服務中心研究員彭春燕指出,當前,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發展,我國經濟社會正在經歷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同時,越是前沿的新技術,越要關注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這就對新技術、新知識科普的及時性、準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看點三:治理網絡僞科普流傳
互聯網、新技術的普及一方面豐富了科普的內容和手段,另一方面也加劇了網絡僞科普的流傳,不僅誤導大衆,還可能帶來較大社會風險。對此,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規定,組織和個人提供的科普產品和服務、發佈的科普信息應當具有合法性、科學性,不得有虛假錯誤的內容。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戶傳播虛假錯誤信息的,應當立即採取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
看點四:壯大科普人才隊伍
全國科普專、兼職人員199.67萬人,實名註冊科技志願者近456萬人……近年來,我國科普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並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但總體上,科普隊伍建設仍然相對滯後。爲此,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新增了“科普人員”專章,圍繞建立專業化科普工作人員隊伍,鼓勵和支持老年科學技術人員積極參與科普工作,支持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職業學校設置和完善科普相關學科和專業,完善科普志願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等內容作出規定。針對科普人員普遍反映的缺乏職業認同、上升渠道狹窄等突出問題,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特別明確,國家健全科普人員評價、激勵機制,鼓勵相關單位建立符合科普特點的職稱評定、績效考覈等評價制度,爲科普人員提供有效激勵。本組文/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