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政策解讀)——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就《行動方案》答記者問

近日,國務院印發《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爲紮實推動《行動方案》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走基礎設施完善、科技支撐有力、集約節約綠色的增糧之路

記者:《行動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麼,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答: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已經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93公斤,國家糧食安全總體有保障。同時也必須看到,隨着自然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趨緊,居民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糧食需求持續增長,糧食供求緊平衡態勢將長期存在,在未來一段時期,現有產需缺口可能進一步擴大,需進一步提升糧食產能,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研究起草了《行動方案》,明確了到2030年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抓好國內糧食生產的重要政策文件。

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紮實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從耕地、水利、種子、農機、化肥農藥、耕作技術等着手,加強銜接配合和技術集成創新,強化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走基礎設施完善、科技支撐有力、集約節約綠色的增糧之路,全方位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一是堅持立足國內,端牢飯碗。把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爲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堅決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

二是堅持依靠科技,集成配套。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條件,聚力突破種子、農機等關鍵技術,推動良田良制並舉、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

三是堅持優化結構,綠色增糧。綜合考慮糧食供需形勢、區域自然資源條件和糧食生產基礎,調整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和生產佈局,紮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着力提高糧食供給質量。

四是堅持適度規模,集約經營。構建以家庭經營爲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爲重點、社會化服務爲支撐的糧食生產經營體系,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

五是堅持完善政策,壓實責任。強化政策支持,創新管理機制,合理安排資金投入,加強監督考覈,壓實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糧食安全責任,切實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鞏固提升口糧、主攻玉米大豆、兼顧薯類雜糧

記者: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有哪些主要目標?如何落實分品種增產任務和分區域增產佈局?

答:《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30年實現新增糧食產能千億斤以上,全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基礎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5億畝左右、穀物面積14.5億畝左右;糧食單產水平達到每畝420公斤左右。

品種結構方面,綜合考慮今後一個時期不同糧食品種消費需求變化趨勢,《行動方案》將產能提升重點放在玉米和大豆上,按照“鞏固提升口糧、主攻玉米大豆、兼顧薯類雜糧”的思路,水稻、小麥重在提升品質、優化結構,玉米重在集成配套、主攻單產,大豆重在多措並舉、挖掘潛力,因地制宜發展馬鈴薯、雜糧雜豆等品種,根據市場需求優產穩供。

區域佈局方面,主要是根據糧食生產現狀和未來增產潛力,鞏固提升優勢產區,挖掘其他地區潛力,調整優化糧食生產格局。同時,在全國部署了720個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帶動重點糧食品種和產能提升任務有效落實。

謀劃部署農業節水供水等9項支撐性重大工程

記者: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提升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亟須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物質裝備水平。對此,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慮?

答:《行動方案》圍繞糧食生產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根據加強水利設施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種業創新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集成配套推廣重大增產技術、推進防災減災和機收減損等增產路徑,謀劃部署了農業節水供水、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業振興、糧食單產提升、糧食綠色生產、農業機械化提升、農業防災減災、鹽鹼地綜合利用、糧食加工倉儲物流能力建設等9項支撐性重大工程。具體實施過程中,將調動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會等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籌措資金,合理安排建設時序,紮實推進重大工程建設,有效改善項目區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條件,加快補齊種業科技創新等短板弱項,切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爲確保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目標落實落地,《行動方案》部署了6方面保障舉措和扶持政策。一是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責任,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二是多渠道籌措資金,強化糧食生產投入保障,有效調動各方面力量,形成支撐糧食產能提升的集聚效應。三是完善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提高農民種糧和主產區抓糧積極性。四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糧食生產相關信貸投放,創新金融支持政策。五是推進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六是健全現代糧食流通體系,提升糧食儲備調控能力,完善糧食市場調控體系。(人民日報記者 劉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