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從抖音挖來一個“一姐”?

文|王亞琪

編輯|斯問

“你說你要尊嚴,一個月5000塊錢的合同工資,能體現你的尊嚴嗎?”

“我那麼多的人脈和資源,你如果夠聰明的話,你踩着我肩膀往上爬不是更快嗎?你拿着我每個月收來的房租去創業,不好嗎?我不是不支持你事業,我是不支持你去打工。”

一條時長2分鐘的視頻裡,一個面容姣好的年輕女人在和鏡頭外的丈夫對話。

你可以從中快速獲得很多信息:她名牌大學畢業,丈夫家境優渥。如今成了一名寶媽,但飽受產後抑鬱的困擾。令她最痛苦的是:似乎“只要不會賺錢,你就什麼都不是”。

這條放大“寶媽困境”的視頻很快收穫了超過10萬個“愛心”,成爲郭億易出圈的契機。

2023年3月6日,郭億易在視頻號開啓直播帶貨,首場就拿下123萬元GMV。第二場直播,GMV翻倍到200萬,第三場直播,繼續增長到300萬。去年618 期間,郭億易已經成爲視頻號重點扶持的達人,單場GMV超過2000萬,同年雙11,單場直播突破5000萬。

這樣的成長速度,在尚未完全商業化的視頻號,已經稱得上是絕對的“頭部”。

據官方數據,郭億易去年6月完成“單場2000萬GMV”的成績時,其賬號粉絲數只有約40萬。且郭億易最早選擇的平臺實爲抖音,在抖音只能算得上“中腰部達人”的她,卻意外在視頻號成了“黑馬”。

已經上線4年的視頻號,曾想走出一條和抖音截然不同的路徑——不依靠算法推薦,而是通過“社交推薦”,來實現內容的差異化。以此爲背景,在視頻號電商的1.0時代,公私域聯動纔是最具吸引力的增長路徑,擁有私域優勢的品牌商家因此如魚得水,通過“視頻號引流到公衆號、小程序、企業微信”進而實現成交、復購的方式,品牌在此快速挖掘到了“紅利”。

然而,這樣的生態對沒有私域積累的達人主播起初並不友好。“算法推薦”的比重小,意味着公域流量池小,達人很難單純依靠“內容”拿到平臺的“公域流量”。伴隨着視頻號電商進入2.0時代,情況正在改變。國海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稱,2021年以來,視頻號關注和朋友點讚的社交推薦佔比持續下降,算法推薦佔比提升,截至2023Q3季度,算法推薦佔比已超過50%。

就像李佳琦之於淘寶,羅永浩之於抖音,一個能扛起“門面”的標杆主播,是能最快放大影響力的方式。想要吸引更多商家、打開電商業務的上限,釋放更多公域,讓更看重公域流量的達人入駐、生長,是視頻號必須走過的一步。而郭億易,就是一個觀察樣本。

越來越像抖音的視頻號?

郭億易的崛起,歸功於“人設”的成功。

據億邦動力報道,在今年的微信公開課上,相關負責人曾稱,視頻號女性消費者佔比達到78%,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消費者佔比超過六成,30—50歲的人羣貢獻了視頻號40%的增量。而這一人羣也完美契合郭億易“寶媽”人設招攬來的用戶畫像——40多歲有錢有閒的中年女性,她們消費能力強、商品退貨率低,是幾乎沒有被抖音、快手“洗過”的增量人羣。

在郭億易展現出來的經歷中,內容的邏輯也很簡單:打造一個“你想擁有的人生”。

圖源:“微信公開課”官方公衆號 微信視頻號

在那條出圈視頻的後半段,郭億易想要出去工作,靠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丈夫反覆勸說失敗後,不得不問她:“你是缺少什麼嗎”?郭億易的答覆也很直接,表示自己“缺少安全感”。此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丈夫拿出了家裡1/3的房產證,交到郭億易手上。郭億易的丈夫江斌,據悉從事房地產和投資,被郭的粉絲認定爲是典型的“豪門”。郭億易關於第二胎姓母家、婚前協議如何簽訂等兼具話題度的內容,也賺足了眼球。

女性粉絲認爲郭億易“情商高”“馭夫有術”,男性粉絲則喜歡郭億易“溫柔大方”。成功開啓直播新事業的郭億易,從“寶媽”身份切入獲取用戶共情,自己開公司後又直擊“中國女性”備受困擾的家庭、事業平衡問題,通過好老公、好婆婆等家庭故事穩固了自己“人生贏家”的身份。在其評論區,不難發現“高情商女人最好命”、“支持女性創業”、“女人要經濟獨立”等討論。

足夠吸引粉絲、能不斷產生情緒價值的人設,這是在視頻號帶貨成功的關鍵。

視頻號更關注“人”,重視社交關係的搭建,相較而言,抖音最重視的則是“內容”,擅長用內容推高流量,實現“造神”。具體來說:一個粉絲量爲0的賬號和一個粉絲量爲100萬的賬號,發佈的視頻內容在抖音都有成爲爆款的機會。這讓抖音的內容創作越來越“卷”,內容推薦算法越來越精準。但對於商家而言,這同樣意味着競爭變得激烈,利潤逐漸稀薄。

只要有爆款的內容、優質的貨品,商家就可以在同一個品類下無休止地競爭、壓價。

然而在視頻號,粉絲量爲100萬的賬號可以通過沉澱的100萬粉絲——也就是積累的私域流量,完成視頻內容的冷啓動,進而撬動流量“滾雪球”,實現傳播裂變。這條路徑的劣勢在於,粉絲量爲0的賬號,即使內容精美,僅依靠自然流量,仍然很難實現破圈。但優勢在於,只要將賬號“立”起來,視頻號的粉絲基礎,就能轉變爲實打實的“人氣”和“流量”。

這也是爲何原本有私域流量積累的商家,率先在視頻號發展起來的原因。在彼時,沒有粉絲基礎的達人進入視頻號的遷移成本較高,發展速度也很難和有會員積累的品牌比擬。

然而,去年8月,視頻號發佈新規,規定“直播間、首頁、短視頻置頂鏈接不能加企微”,與此同時,算法推薦的公域流量佔比持續提升,這實際上打破了非私域玩家在視頻號經營的限制,讓視頻號變得越來越像抖音——相比之下,社交推薦是朋友點贊、推薦,而機器推薦跟着數據走,完播率、點贊人數、評論人數、轉發人數等數據是否亮眼,影響着流量分配。

郭億易這樣既擅長經營人設,又熟悉公域玩法的達人,快速抓住了視頻號“逐漸釋放公域流量”這個窗口期,將人設打造地更爲堅固,積累下粉絲基礎,成爲第一批走紅的達人。

不“造星”,而是瞄準“素人”

儘管有“抖音化”的趨勢,但視頻號依然有自己的“倔強”。

回顧淘寶直播、抖音、快手甚至小紅書的發展歷程。在平臺發展初期,引入明星、名人資源形成公域流量池,是一條最快捷的路徑。比如,去年以來發力電商的小紅書,自稱“買手電商”,其發展直播帶貨的思路,也是先樹立了董潔、章小蕙、張靜初等明星直播間標杆。

不過,視頻號目前打出來的電商標杆案例,更多偏向於“素人”。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曾在2021 微信公開課公開說過,“剛開始我們想邀請明星入駐視頻號,但是明星說沒有簽約費不想來。我們說,不來就不來。我相信普通人的創作力是巨大的,相反,購買的內容反而不一定能打動人”。在張小龍的產品哲學中,視頻號和抖音的產品底層邏輯,或許有着根本的不同。這也讓雙方在團隊建設、產品迭代等方面都出現差異化。

微信創始人 張小龍

馬化騰說,在“互聯網+”的趨勢下,騰訊越來越像是提供水和電的基礎設施,爲各行各業供水供電。其中,公衆號、小程序是內容和服務的連接,而“視頻號會變成很多基礎設施”。張小龍認爲,微信的價值在於作爲“社交和通信ID”。在這樣的基礎上,視頻號的誕生原本是基於用戶習慣的遷移——通過視頻來分享生活,成爲另一個“朋友圈”,因此它和抖音不同,和尚未上市的抖音相比,它不需要考慮如何用商業模式找到生存的路徑,也並不承擔強營收的使命。

南方週末曾報道,到2023年初,整個抖音生態的員工規模已經多達兩萬人,視頻號卻只有幾百人。在日漸成熟的抖音電商,商家能享受到官方運營人員的“貼身服務”,但在視頻號,不管是響應效率,還是對接效率都較低。“微信產品經理的話語權更重,抖音運營的話語權更重”,本質上也是因爲,視頻號依然想延續着承襲自微信“強工具性”的底層邏輯。

這也是爲什麼視頻號捧紅的主播,更多來源於“素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爲微信和抖音兩者產品邏輯的根本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素人”通過打造人設、分享生活,最後跑通直播帶貨的路徑,相較於賣場式的直播帶貨,商業化氛圍相對低,能儘可能保障用戶體驗。

郭億易 仍在同步更新抖音

不過,儘管視頻號想走出一條和抖音不同的路徑,但伴隨着視頻號在騰訊集團層面的地位和價值提升,被稱爲“全村希望”的視頻號,逐漸揹負起“增長”的任務。2023Q2季度騰訊財報數據顯示,視頻號給廣告收入貢獻了30億元,在廣告業務中佔比12%。到同年三季度,騰訊首次提出“微信泛內循環廣告收入(指以微信小程序、視頻號、公衆號和企業微信爲落地頁的廣告收入)”的概念,該部分收入三季度同比增長30%,貢獻超過一半的微信廣告收入。

電商是能最快拉動“增長”的業務。過去兩年,“佛系”的視頻號開始學着搭建電商體系、引入服務商、不斷優化推薦算法,而今,以郭億易等主播爲代表,又開始補齊達人生態。

今年1月,在騰訊年會的演講中,馬化騰曾表示:

“一年前,我說視頻號是‘全鵝廠的希望’,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的確不負衆望,在成長過程中給我們很多驚喜,讓我們在過去短視頻失利的情況下,重新具備了一個堅實的抓手。最關鍵的是,我們不是跟在別人身後做一樣東西,而是結合自身特點、做熟人社交的短視頻。我們用戶羣體的消費能力很強,但多年來我們缺乏的電商知識還是要補的,所以我們今年能夠全力發展的就是視頻號直播電商,電商和廣告是相輔相成的。”

當視頻號開始押注電商,逐漸有了“抖音的影子”,如何在微信這個月活超13億的社交通訊軟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在用戶體驗和業務增長中探索到關鍵的折中點?可預見的是,這依然會是一道擺在騰訊面前,需要小心謹慎、不斷摸索才能找出解法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