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受理案件3.7萬件,上海三中院、上海知產法院發佈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和典型案例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立洋 上海報道
知識產權保護,既是促進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基本要求,也是維護創新企業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制度保障。
作爲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上海的知識產權司法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代表性案例。11月26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上海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十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和典型案例,爲同類案件的審理提供參考指引。據其發佈的數據,2015年至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7272件,審結34377件。
結合十年司法實踐中梳理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和典型案例反映的特徵來看,近年來相關案件的特徵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技術領域新。近年來受理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呈現出向新產業、新技術發展的趨勢,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基因測試、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數字創意等前沿領域。
二是覆蓋地域廣。審結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涉外案件涉及31個國家,當事人所涉國別前五名爲美國471件、日本139件、德國135件、韓國95件、法國74件。
三是社會影響大。案件涉及3M創新有限公司、華爲技術有限公司等世界知名企業或者行業領先者。受理的民事案件中起訴標的額爲5000萬元以上的56件,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329件。受理的刑事案件中犯罪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有23件,最高達11億餘元。
四是調撤比例高。審結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判決結案7780件,佔比23%;撤訴或者調解結案17940件,佔比53%。其中,民事一審案件判決結案4582件,佔比21%;撤訴或者調解結案17094件,佔比77%。
五是定罪處罰嚴。十年來,近七成被告人被判處實刑。審結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罰金刑適用力度大,有82人被判處罰金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有 11人被判處罰金1000萬元以上,最高達9000萬元;對相關被告單位判處罰金最高達6億元。
知識產權保護情況的新變化也推動相關法律工作的不斷成熟,上海三中院在發佈會中指出,十年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經驗和改進方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首先是堅持公正司法,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始終堅持嚴格保護理念,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力度;嚴厲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加大罰金刑適用與執行力度;依法踐行平等保護原則,公平公正審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健全明晰司法裁判規則,引導經營主體公平競爭創新發展。
其次是堅持機制創新,推進案件審理提質增效。建立聯合訴訟保全團隊、引入先行判決機制,積極探索高效保護機制;設立訴調、快審團隊,大力推進繁簡分流機制;探索招錄聘任制技術調查官,定期擴充兼職技術調查官隊伍,完善“四位一體”的技術事實查明機制;與專業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建立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最後是堅持互學互鑑,深化知識產權領域交流合作。搭建共同研討平臺,積極承辦研討會,發表各類調研文章和案例;搭建對外交流平臺,對接國外機構、國際組織等專業人士來訪,參與國際論壇,擴大上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國際影響力;搭建院校合作平臺,與多所高校簽署合作協議,組建特邀科學技術諮詢專家庫,設立教授工作站,合力推進知識產權法治人才培養。
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軍華在發言中表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世界科技創新呈現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徵,上海三中院將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護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知識產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