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美加快和解 賴清德落伍了(李正修)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近期見美助理防長瑞特納,要求美國謹慎處理臺灣問題(摘自中國駐美大使館官網)

美國國防部發布罕見聲明稿,稱中國駐美大使謝鋒12日到五角大廈拜會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商談雙邊防務關係及「國際和區域安全問題」。隔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趁東協外長會議在印尼召開之際,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會晤,同樣觸及雙邊、區域及全球性議題。中美最近頻繁的官員互訪是否將加快和解的腳步,這對雙方最敏感的臺灣問題會帶來何種影響,非常值得關注。

就美中關係而言,這段時間的高層官員密集接觸算是正面消息,尤其中國駐美大使拜會美方國防官員更是打破其外交慣例,顯然北京願意積極迴應美國對雙方軍事接觸中斷的擔憂,只是實質進展還需視彼此的互信而定。

中方表示,謝鋒向瑞特納表明「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希望美方「排除障礙、管控分歧,謹慎處理臺灣等重要敏感問題,推動兩國兩軍關係逐步重回正軌」。換言之,中方還是對恢復雙方防長對話與軍事交流有所保留,就像王毅直面布林肯所說的,美國應「停止對華經貿和科技打壓,取消對華非法無理制裁。」可見得北京不會在美國未主動取消對其國防部長李尚福的制裁措施之前就先低頭,因爲這是保住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顏面及尊嚴的底線。

對北京來說,美國蓄意利用敏感的原則問題在雙邊關係「使絆子」,因此華府有責任回到正軌。只不過,拜登政府不接受此說詞,認爲是中國對外濫用己身的政經軍事力量脅迫鄰國的擴張行爲,使得美國不得不帶頭抵制,以維護現行國際秩序。

由於美中雙方對彼此核心利益及關切議題有重大歧見,一起單純的氣球事件導致雙邊關係急速下滑到歷史最低點,顯見雙方互信基礎相當脆弱,雖有「鬥而不破」的默契,但何時能恢復定期高層會晤,進而讓雙邊關係回穩,恐要看今年能否召開「拜習會」而定。

一如過往,臺海和平穩定仍是美中關係的重中之重,雙方都各自表述立場,也有互不相讓之處。王毅及謝鋒都要美國謹慎處理臺灣問題,強烈表達美國應遵循「中美三公報」,不干涉中國內政、不傷害其主權領土的立場。然而,美國只是重申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但更着墨於恢復溝通管道的重要性,期待雙方能「負責任地管控競爭,降低誤解、誤判的風險」。

雖然華府與北京都有避免衝突的默契,不過面對日益升高的臺獨聲浪,中共強烈反對及美國不支持的立場反成爲雙方共管臺海爭端的唯一共識。對於美中逐步化解歧見的努力,民進黨政府應有體悟,不能冀望繼續以受害者的立場爭取國際支持,而是應做好臺灣本分,儘速恢復兩岸溝通及交流,以化解僵局。

尤其臺灣已進入大選熱季,藍綠白政黨總統參選人都陸續提出兩岸政策論述及國家定位的相關立場,其中副總統、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喊出「當臺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經達成。」更引發不少爭議。在中美積極進行高層溝通之際,賴清德的說法顯然跟不上中美的腳步,反而可能錯失了臺海降溫的契機。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