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我們需要更多的樂器 不要更多的武器(衣冠城)
西東合集管弦樂團(美聯社)
一個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遇見一個以色列人,他們沒有視對方爲寇讎,而音樂讓他們彼此成爲終身的摯友。不僅如此,他們還將這分友誼擴大成爲一個交響樂團,致力於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的和解與中東的和平。他們是猶太裔的鋼琴家暨指揮家巴倫波因和巴勒斯坦裔的著名文化學者、作家薩伊德。
1999年,在他們推動奔走下,邀集來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以及其他中東國家的年輕音樂家組成樂團,取名做「西東合集管弦樂團」,靈感來自德國詩人歌德的詩集《西東集》。2012年該樂團受邀參加倫敦奧運文化活動的演出。2016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頒給樂團「聯合國全球文化理解推動者」的榮譽。
雖然這個樂團致力於中東的和解,巴倫波因也承認,一個樂團不可能解決千年的衝突,他也無意改變任何人的觀點,但這是一個理解的開始,理解則來自傾聽與對話。他和薩伊德也以身作則公開他們關於音樂與中東問題的對話。他們將兩人公開演講或私底下對話錄音整理成書,出版《並行與弔詭》一書。書中薩伊德就表示,他們都很關注中東和平的進程,但各有不同的期待,看法觀點也不同,但是他們願意一起來探索彼此之間的呼應與矛盾之處。
他們推動成立樂團不僅因爲他們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愛樂者(其實薩伊德也會彈鋼琴),而是他們認爲合奏的經歷會使音樂家能夠超越他們的國族身分,而首先成爲一位音樂家。鋼琴家傅聰的父親,翻譯家傅雷就教導傅聰說:「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可見英雄所見略同。合奏音樂,除了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也要傾聽他人的演奏,纔可能有和諧的音樂,否則就是一人一把號自說自話的噪音。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很早就發現音樂中所產生的和諧作用,而和諧不是百鳥同音,而是不同事物適當的共處,彼此相互適應與調整的過程。最終,音樂的和諧會帶來靈魂的淨化。所以和諧是在存異中求同,《禮記》〈樂記〉中也說「禮辨異,樂和同」。而這個「同」,不僅是目標與理想的一致,也是情感與本質的相通。所以迴歸根本,就是發現人本質性的存在,也就是傅雷所說的「先成爲人」。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夥伴查理蒙格曾說:「在手裡拿着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當手上拿的是槍呢?最近英國哈利王子在他新書《備胎》中透露,他曾在阿富汗戰場上殺了25個人。他說:「在激戰中,我沒有把這些數字想像爲人。它們是從棋盤上移走的棋子。我接受了將它們「異化」的訓練,那是很好的訓練。我也將其視爲行伍生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當手上拿的是槍時,你眼中不會有「人」,你看到的只是必須移走的「棋子」。
美國媒體說要把臺灣變成巨大的武器庫,戰略學者說要把臺灣打造成刺蝟、豪豬。臺灣爲購置武器不斷編列特別預算,去年底也延長役期。民間也有商人附和要組織「黑熊部隊」,最好人手一槍。武器能帶來安全的假象與自大的虛幻感,會讓人們眼中不再有「人」的存在而是除之後快的「棋子」。會讓人們相信暴力是最佳的、唯一的解決方式,不做他想。
臺灣主流民意都不願見到戰爭的發生,「票投民進黨,孩子上戰場」的口語在去年九合一大選中也發生一定作用,就連民進黨也改喊「和平保臺」。但是我們嘴上說要和平,心中卻沒有和平的路徑圖,甚至連和平的盼想都會被打成投降主義。如果我們真心渴望和平,想想那個有德國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元素的樂團吧!我們到底需要的是更多的樂器還是武器?當手上有樂器時,你會想與人唱和;當手上是武器,你的世界就沒有別人的存在。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