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交流 從防疫着手(王任賢)

圖爲西安市未央區西唐寨村村醫爲村民進行核酸檢測。(新華社)

21日本土新冠確診個案23例,是今年以來單日最多例,臺灣的疫情警報再起,人心也開始浮動。

因爲傳染病不但是人畜共通,而且不分國界。只要一地出現傳染病,2周內就會擴展到全世界。如果能夠得到發生地的預警通知,立即警戒絕對能延緩傳染病的擴散,爲自己獲取更多的動員應變時間。所以在傳染病的信息即時共享上必需摒除任何政治或宗教的藩籬,能達到即使是敵對陣營,都能獲得對方第一手的傳染病信息。

兩岸就是因爲雙方都有這樣的需求,在2010年第六次「陳江會談」中就簽署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由於牽涉的面向很多,大多又屬公權力,在兩岸治權尚未完全認證的情況下,任務就交由半官方、由SARS捐款成立的「歐巴尼基金會」負責執行。

歐巴尼基金會確實也做了很多努力,不論中央及地方的衛生單位每年都執行最少一次的交流,由交流中達到熱線暢通及防疫人員互信的目的。但在臺灣政治轉綠後,歐巴尼基金會的兩岸防疫交流就告終止,接手這項任務的是純民間的「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由於沒有政府的資金奧援,學會經營困難,但兩岸交流的任務並未荒廢。利用既存的人脈,擴展新的人脈,也能在沒有經費挹注的情況下協助對岸建立很多典章制度。

這次新冠疫情首發現於中國大陸,大陸的應變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抓點之精準充分顯示絕非吳下阿蒙,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這些成就絕非一蹴可幾,長期累積的兩岸防疫交流量能絕對佔有份量。就在疫情之初,中華民國防疫學會就將臺灣在防治SARS時的整套醫院防控經驗轉交對岸「中華預防醫學會」,也迅速獲得轉發到所有醫院共同執行。

人員培訓也是兩岸防疫交流的重要使命,中華民國防疫學會協助大陸防疫人員定點培訓也做了很多,最少已培訓了約700人,雖是杯水車薪,但思路絕對會因爲種子教官的發芽而擴散,但沒想到的是,短短的4~5年就讓大陸整個思路做了革命性的改變,而成就了這次新冠的防疫成果。

大陸在這波疫情中也能充分履行兩岸防疫交流的使命,在第一時間就將人傳人的證據及手中有的病歷資料,經由中華民國防疫學會傳遞給防疫單位知曉,而且早於官派武漢人員回臺報告之前。臺灣當初會以霹靂手段對兩岸航班登機臨檢,就是因爲受到大陸傳來的信息啓發,當然也間接地造就了臺灣早期的防疫成績,保障了臺灣在疫情早期的經濟發展。

兩岸的防疫交流是對大家都有利的,由新冠的例子就可見一斑,也沒有因爲臺灣亂搞的「抗中保臺」而停止。只不過走的是民間交流的路,由於民間在大陸防疫機構內紮根很深,又因爲沒有牽涉國家機密,才能夠在政治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還能達成護衛兩岸人民健康的任務。

但是我們多麼希望,政府在「抗中保臺」的大帽子下,也不能凡事都對抗,很多抗中的作法其實保不了臺,甚至會「抗中害臺」的勾當必須要先去除,才能讓臺灣獲得最大利益。明擺的例子就是ECFA,政府最少該做到悶不吭聲就對了。

這兩年來,大陸積極的防疫作爲展現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績效,兩岸要恢復交流可以從防疫方面先着手,除了民間的醫療團體外,也應恢復公衛部門的官方互動,落實《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合作精神,保障更多兩岸人民的生命安全。(作者爲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