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淨零,下架違法瀆職的「非核」牌位(陳長文)
2025非核臺灣?
2018年發起爲「氣候罷課」的瑞典學生桑柏格(Greta Thunberg),4月表示,年輕人們正在寫下歷史,記錄我們這一代的大人如何忽視氣候暖化問題!她的指控很沉重,卻句句屬實,令「我們這一代的大人」的筆者慚愧不已。
然而,桑柏格的母國瑞典,在去年「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最新公佈的「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21)中,即便前3名因沒有國家符合《巴黎協定》目標而從缺,卻名列最高的第4名,中華民國(臺灣)則敬陪末座,倒數第5!臺灣人均碳排每年高達12噸(還不包括臺灣自90年代經濟起飛後,高碳排產業大量外移以鄰爲壑之部分)。比起瑞典等歐洲減碳模範,已經二度執政的蔡政府卻還幻想着「頭過身就過」!
蔡總統今年4月宣稱2050年要淨零,但自2016年上任至今,經濟部始終以2025年天然氣5成、燃煤3成、綠能2成之532能源政策一招打天下,更誤導天然氣是「低碳能源」,殊不知低碳絕非淨零,未來最不環保的便是天然氣電廠!IPCC最近報告重申甲烷暖化效應較二氧化碳更強,甲烷(天然氣)當然在淨零之列,蔡政府卻飲鴆止渴。
就像「臺獨」神主牌,「非核家園」是民進黨執政的另一張神主牌,陳前總統任內如此,蔡總統更是。然而,當減碳壓力與日俱增,蔡政府無計可施下,只好穿上國王的新衣!畢竟2050淨零是蔡政府、臺電董事卸任後的事,只要現在不認錯,在當前扭曲的「政治產業」條件下,絕大多數人民不得不與政府一起溫水煮青蛙。
但2050淨零與否攸關人類存亡,一個好的政府不該短視,即便人民對淨零無感,也該窮盡所能減碳,而非捧着「非核家園」這張過時神主牌。基此,人民應認真思考達標淨零之路,需要怎樣的政府;以下幾點供全民參考:
一、蔡政府違背「以核養綠」公投民意,踐踏民主法治。
民進黨早在30年前黨外時起,便以「非核家園」作爲爭取執政之訴求,早年因車諾比、三浬島事件,對於核電抱持嚴謹的態度無可厚非。如今核安之管理已不可同日而語,不論是美、英、法,或是鄰近的南韓、大陸,甚至是歷經福島事件的日本,均以核電作爲淨零之後盾。
我國公民已在107年11月24日(公投元年)以公投方式,要求政府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非核家園條款」。基此,公投是人民依憲法複決權對「非核家園」的明確否定!蔡政府及臺電董事卻「刻意」使核電執照屆期未申請展期,導致未來無核可用,檢察官及監察委員究責失職官員的機制何在?
民進黨前黨主席林義雄是筆者打心底敬佩的法律人,在公投前曾言:「能夠把擁核、反核雙方的不同意見,讓人民來做最後決定,是進步的現象」。林義雄這段話是對民主最到位的詮釋,但當今滿朝民進黨官員還有多少人能謹記民主、奉行法治?蔡政府必須下架「非核神主牌」!
二、政府迂腐,淨零要靠2022、2024人民作主!
3年前擔任公投廢核方政府代表的經濟部曾次長日前仍然說出:「不要用20年前設計的核四解決10年後的問題」、「再生能源與天然氣機組的增加比核四重啓重要」。曾次長這種反科學、民意的誑語,令國人難以想像蔡政府面對淨零的承諾,如何用8成石化燃料(是的,煤和天然氣!)達標?
其實,只要是臺灣接單、臺灣或海外製造(made by Taiwan),其碳排都是我們不能逃避的責任。拜讀日昨魏國彥先生撰文所指,冰島及芬蘭等不欠碳債,不怕制裁的小國,卻能爲地球永續積極作爲,前者在碳捕捉及地熱發展有成,後者甚至找到核廢料根本解方,蔡政府滿朝官員豈不汗顏!
加速淨零,要有尊重民主、心繫世代永續的政府。筆者呼籲人民應在2022、2024大選中下架失能的政府。至於由誰接棒,端看哪個政黨、哪位候選人有能力爲政治這個產業注入新的生命,並即時爲我國(全人類)端出2050淨零可行的解方了!
(作者爲納稅人)